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第40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紅樓夢第40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第40回主要內容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賈母王夫人商議給史湘雲還席。賈母她們女眷在一起打牙牌,由鴛鴦擔任一個報出她們手中湊出的牙牌牌名的角色。(這一段情節、文字很重要。)李紈準備遊園東西,劉姥姥上大觀樓綴錦閣觀看了一番(關鍵在於寫出了劉老老的“二進”)。賈母揀大紅菊花簪於頭上,鳳姐給劉姥姥插了一頭菊花。

劉姥姥誇大觀園竟比畫兒還強十倍,賈母叫惜春畫大觀園。劉姥姥誇惜春能幹。

賈母領劉姥姥先來瀟湘館(林黛玉的房間),劉姥姥誤認爲是公子書房。來到蘅蕪苑(薛寶釵的房間),賈母誇寶釵太老實,要爲寶釵收拾房子,叫鴛鴦取東西來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劉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時無意說“牡丹亭”、“西湘記”中兩句詞曲(爲後文她接納薛寶釵做出伏筆)。劉姥姥也沒犯難,什麼“一個蘿蔔一頭蒜”“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着實有些野趣。

紅樓夢第40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紅樓夢第40回解讀

賈母得知劉姥姥來了大觀園,邊讓人留住她,在秋爽齋設宴招待。參加這次宴會的除賈寶玉和板兒外,都是女性。賈母特別讓人搬來一張小楠木桌子給劉姥姥用,讓她靠近自己的桌子坐着。賈母帶着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和薛寶釵一桌。薛姨媽是吃了飯以後過來的,只靠在一桌子旁吃茶。王夫人領着迎春、探春和惜春姊妹三人一桌。飯前,王熙鳳和鴛鴦商量,想捉弄一下劉姥姥。鴛鴦便把劉姥姥叫出去,悄悄的囑咐了她一席話,還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並叮囑劉姥姥“別忘了”。劉姥姥答應着:“姑娘放心。”

入座後,劉姥姥先是拿起王熙鳳和鴛鴦早給她預備好的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感覺沉甸甸的不伏手,便說了一句:“這叉爬子比俺那裏鐵杴還沉,那裏犟得過他。”大家知道是王熙鳳和鴛鴦在捉弄劉姥姥,一聽都笑起來。不過這“一 笑”還比較平淡,曹公雪芹先生在此沒有多注筆墨。

紅樓夢第40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接着上菜,一個媳婦端來兩碗菜,王熙鳳專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到劉姥姥的桌上。賈母說了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擡頭。”劉姥姥這一喊,衆人先是吃了一驚,不知劉姥姥說這話是啥意思,接着大家都回過味來,知道是鴛鴦提前囑咐了她的,是鳳姐和鴛鴦在捉弄她,於是,“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來”。

上一次劉姥姥拿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和他家的鐵杴相比時說的那句話,引得衆人都笑起來。這次的笑着真真是“一笑而過”。而劉姥姥在飯前說的鴛鴦教她的那句話,“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來”,作者在這一次的笑上作了細緻地描寫,每一人的形態栩栩欲生,躍然紙上。

“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扶着桌子噯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得摟着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的茶噴了探春一羣子;探春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

當劉姥姥用那雙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家萬里的鴿子蛋吃時,只覺得那筷子怎麼也不聽使喚,因沒見過鴿子蛋,便說道:“這裏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此時大家剛剛住了笑,聽他這麼一說,又笑了起來。這時賈母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琥珀就在賈母后邊給她錘着。劉姥姥夾蛋時,因那鴿子蛋發滑,筷子又重,怎麼也夾不起來,好不容易夾了一個,伸着脖子剛要吃,那蛋偏又掉到地上去了,便嘆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就沒了。”這時“衆人已沒心吃飯,都看着她笑”。

這一段,作者把設席排座位時提到的十個人中的史湘雲、林黛玉、賈寶玉、賈母、薛姨媽、王夫人、探春、惜春的笑態都作了簡潔而具體細緻的描寫,合卷閉目,如臨其境,那場面宛如一幅笑的畫卷。

作者這一段笑的描寫,十分經典,令人百讀不厭。奇怪的是,席間的兩個重要人物薛寶釵、迎春又是如何笑的呢?我讀遍前前後後的文字,始終找不到二人的笑態描寫,對那薛寶釵不但沒有笑的描寫,吃飯的整個過程中也不過在設席安桌時提到一句“賈母帶着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和薛寶釵一桌”,其他整個吃飯過程再未提及。賈母這一桌中,賈母、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各有各的笑態,唯獨這薛寶釵不知如何笑法。而王夫人那一桌中又唯獨沒有對迎春笑態的描寫。是作者漏掉了,還是作者有意爲之?

薛寶釵和迎春同寶玉、黛玉等人不同,特別是薛寶釵,爲人處事較爲世故,如果在這裏出現一個笑得前仰後合的薛寶釵,便會與全書中的薛寶釵的形象發生衝突。那迎春生性怯懦,事事小心,又與“笑”字相去較遠。所以,我想,這段描寫裏沒有寶釵、迎春二人的笑態,不是作者的疏忽或遺漏,而是作者有意爲之,正是“不寫之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