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第十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紅樓夢第十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第十回主要內容

第十回 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金榮對秦鍾仗着寶玉和他好目中無人不滿。金寡婦數說金榮退了學佔不了薛大哥的便宜。但又把此事告訴了小姑子璜大奶奶,璜大奶奶要告尤氏評理,金寡婦不讓,怕娃上不了學,沒錢請先生,還要在金榮身上添許多嚼用。

璜大奶奶到了寧府,尤氏告訴她:秦氏經期兩個月未來,下半天懶待動,話懶待說,眼神也發眩。

馮紫英給賈珍薦幼時從學的先生張友士醫生給秦氏看病。

紅樓夢第十回解讀

在《紅樓夢》的衆生故事中,第十回“金寡婦貪利權受辱張太醫論病細窮源”講了生命的無奈和侷限,所有人似乎都滿懷期望,但一切期望彷彿都如同空花水月。人們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推動生活前行,生活卻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拐向另外一個方向。生命只好盡其所能地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以安慰自己,給自己繼續生活的希望和勇氣。不容否認,紅樓夢裏的絕大部分故事,都是悲劇性的,可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終將獲得智慧和啓迪。

首先是在上回學堂風波中被勒令磕頭謝罪的金榮忿忿不平,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不敢怪寶玉,只能遷怒於秦鍾。人性通常如此,遇上比自己強的,只能壓抑怒火,對比自己弱的則爆發或圖謀報復。他母親胡氏知道生活的無奈,瞭解自家卑微的處境,甘願忍受各種侮辱,卻並不深明事理,她以功利的標準來看待一切事物,對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很漠然。她要求兒子少管閒事、少抱怨的唯一原因是“人家學裏茶飯都是現成的”“你不在那裏讀書,你就認得什麼薛大爺了?那薛大爺一年也幫了咱們七八十兩銀子”。今人常愛說的“有錢就是大爺”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爲母親,她對薛大爺的人品、所作所爲不可能一無所知,卻鼓勵兒子曲意結交逢迎。雖說有窮人生活的不易,更多還是唯利是圖。

情緒是有傳染性的,金寡婦雖指斥了一通兒子,屈辱、不滿卻留在自己心上,見到金榮姑媽璜大奶奶時,她忍不住一五一十把這樁事說了。遇上苦悶、煩惱,能自己在心中化解,這需要智慧,能迎戰並解決,這需要實力。既無實力又無智慧,就只能訴苦。這是大多數弱者的途徑。金寡婦的訴說,更多是一種情緒發泄。她並不真指望誰給她出了這口惡氣。

璜大奶奶聽了怒從心上起,便要去東府瞧瞧“我們珍大奶奶”,再找秦鍾姐姐評理。她自認爲是有這個評理的實力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對自我形象的設定,這自我形象往往與他人評價是不一致的,有的人一味自卑,有的人高估自己,有的人時高時低,大多數人在外部環境中不斷調整,儘管這調整依然不夠準確,得到幾句讚譽就如醉雲裏霧裏,被差評打壓就感覺矮了一大截。璜大奶奶在金榮母子面前還是優越感爆棚的,這不免使她高估了自己在賈府中的地位。不容她嫂子勸,便怒衝衝要去評理。但從上回茗煙的評價:“你那姑媽只打旋磨兒,給我們璉二奶奶跪着借當頭,我心裏就看不起他那樣主子奶奶”,可知她的自我期許與別人評價是有巨大落差的。

一進入寧府,公侯之家的赫赫威嚴便使她逐漸冷靜下來。自古皇家建築,莊嚴肅穆,秩序井然,便是要讓人生出敬畏之心,不敢稍逾禮制。貴族府邸同樣氣派不凡,在這環境下她變得更謹慎了。進去見了尤氏,那裏還有大氣兒,殷殷勤勤敘過寒溫,方小心問起蓉大奶奶。

結果尤氏說起秦可卿的病情,表現得極擔憂掛念,又提起她弟弟在學校被人欺負了,裏頭還有些不乾不淨的話,以至秦氏又氣又惱,早飯都沒吃。尤氏也爲此心焦不已,“心裏如同針扎的一般”。一番話把金氏的盛氣,早嚇的丟在爪窪國去了。

紅樓夢第十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從作者紙面文字來看,尤氏似乎並不知道欺負秦鐘的是金氏的侄兒,她後來告知賈珍,也只是說她一進來臉上倒像有些個惱意似的,提起媳婦的病,她倒漸漸氣色平和了。不過以情理推測,在如此注重人際關係、身份背景的中國文化環境中,無論秦氏還是尤氏對人的行爲表情都觀察入微,不太可能不知道這段關係。尤氏應是裝作不知,先一步堵了金氏之口。金氏此刻只擔心被興師問罪,忐忑不安,哪裏還敢評什麼理。當然,生活中也有些歪打正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事,作者設此段文字,故意讓尤氏看起來像不知情,也可能只是說明,金氏這號人在真正的主子心目中根本無足輕重,隨便幾句話足以讓地位低的人戰戰兢兢。這便是世俗世界裏權勢、地位的力量。

金氏的自我期許、討說法的目標完全落空,但人心是善變的,必須要給自己一個新的自我定位,抓住別的安慰。因此,當賈珍過來,說了句客套話:“你讓大妹妹吃了飯去”,金氏便感覺“賈珍、尤氏又待的甚好”,生起一股暖流,轉怒爲喜。這些細緻的描寫,頂得上一篇契科夫的名作《變色龍》。

後面的情節,主要圍繞着秦可卿的病情,賈珍、尤氏等人關切不已,請了名醫張太醫來把脈問診。我們看到,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煩惱,主子們的生活也不是盡如人意。從尤氏的敘述和張太醫論病細窮源中,我們可以看到秦可卿的生活狀態。

紅樓夢第十回講了什麼故事?這回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在錦衣玉食、風光無限中,卻是種種的煩惱憂慮。作者在這裏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秦可卿被賈母視爲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而從表面文字來看,“公公婆婆當自家女兒似的待”,丈夫雖說年輕,卻是他敬我,我敬他,從來沒有紅過臉兒。一家子“無不和我好的”。生在這樣的人家,真是夫復何求。對此,筆者無意涉足種種考據猜想,但僅從文本和寫作表現手法來看,可知作者用了反語。賈珍、賈蓉等人是何德性,作者早有明言,寧國府的荒淫混亂,更是罪惡之源。

在這樣一個連黛玉都感到“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大家族,孃家並無顯赫背景、出身甚至是從育嬰堂抱養過來的秦可卿,處在寧府一切漩渦的中心,其壓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有賈珍以及唯賈珍是從的尤氏罩着,連金榮這種人對秦家都看不上,所謂的“璜大奶奶”都試圖爲侄兒學堂受辱的事找可卿吵鬧論理。

賈府上下幾百號人,成天都是流言蜚語和一雙雙的勢利眼,可卿雖見了人有說有笑的,卻“不拘聽見什麼話兒都要忖量個三日五夜纔算”。一代名伶阮玲玉爲什麼要自殺,留下的遺言正是“人言可畏”啊。

張太醫望聞問切,說出的一番病因,作者借婆子之口贊“說得如神”,其要意無非是“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秦可卿真正的病症,還是心病,抑鬱成疾。我們還可以看出,從秦可卿的本性來看,並不願與骯髒的環境同流合污,她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在這樣的環境中,要麼自甘墮落、麻木無知,要麼具有超越式的大智慧,一般的聰明人是最矛盾最痛苦的,所謂“聰明太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

張太醫指出,這樣的病,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了,除非從前以“養心調氣”之藥服之,其實重點不在於藥,在於“養心調氣”。從中醫來看,心爲一身之主,心定了,不爲各種憂慮雜念困擾,則真氣自生,氣血得以平穩運行,身體也就健康安泰。心調整不了,一切無益。張太醫的藥方,“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着眼的正是對精神情志的調理。

賈珍等人對內在的根由卻毫不關心,也無瞭解。只是幻想着名醫便能藥到病除,試圖用物質補償解決一切問題。“他那方子上有人蔘,就用日前買的那一斤好的罷”。關於賈珍和秦可卿關係的這段公案,留待以後另文分析。

本回裏,我們看到生命的無奈和侷限。生命既有自身的各種苦難,如生老病死,又有相互的折磨,冷言冷語、流言蜚語。一切表面的風光和溫情,掩蓋不住骨子裏的貪嗔癡,冷漠與粗暴。紅樓夢裏的許多人物,正如籠中之鳥,池中之魚,有感題“池魚”一首:君從澗水來,山色悅心懷。飛落紅塵網,浮游碧玉臺。琉璃憑暫住,草景試爲栽。誰解魚之意,怡然抑自哀?

寫到這裏,有人或許會說,紅樓夢故事的基調是否過分消極,對現代人能有啓發、幫助嗎?對此,筆者還是很堅定地以爲,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悲劇故事背後,作者是提示了通向平等自由、慈悲大愛的解脫之道的。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常說的“大道”。但我們需要一步步體會、領悟。只有當我們觀察、反思生命的侷限,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和進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