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王熙鳳掉包計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中,因賈寶玉的玉丟失,神智漸漸變得不清,因此,在賈府之中,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一致同意了,鳳姐提議的用“掉包計”來促成薛寶釵、賈寶玉的婚姻。

但顯然,一向聰明的王熙鳳。在使用掉包計這一點上,顯得並不高明。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爲何這樣說呢?下面,小白想簡單的分析一下。

第一:何謂掉包計?

寶玉丟玉神智漸漸不清後,賈母、王夫人等,都希望通過寶玉同寶釵的婚姻來爲他沖喜;但因爲,此時的林黛玉病情越來越嚴重。王夫人等,擔心賈寶玉的婚姻會導致林黛玉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她們將此事,一致隱瞞了林黛玉。

同時,王熙鳳等素知賈寶玉對林黛玉的一往情深,深知若是讓他知道,娶的是寶釵而非林妹妹,只怕他的病情反而會加重。

因此,王熙鳳想出了這樣一個掉包計,欺騙寶玉他即將娶的是林妹妹,在寶玉、寶釵成婚當天,安排雪雁相伴寶釵入洞房(原本想要紫鵑去,奈何此時的林黛玉眼看不行了,因此作罷)。

果然,賈寶玉在得知即將要娶的是林妹妹後,精神狀態好多了,非常高興,這便是王熙鳳所想的“掉包計”。

第二:毫無意義的掉包計。

對於“掉包計”的作用,或許,不用小白明言,大家也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

爲何?因爲我們從寶玉的整個成婚大禮中,完全看不出掉包計的作用在哪裏?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第2張

試想,賈寶玉確實因爲得知要娶的是林黛玉而高興;但,賈母、王夫人等,就想不到,當寶玉掀開寶釵的蓋頭來後,自然會看出這是一場騙局嗎?

若按當初紫鵑情試寶玉時,他生不如死的態度來看,只怕,鳳姐的“掉包計”,被賈寶玉看穿後,便是他的死期了。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掉包計真的不高明,似乎它完全就是掩耳盜鈴,誰也欺騙不了,然不僅王夫人,連賈母都認可了,真讓人覺得她們的智商怎麼一下子下降了如此之多。

想來,這樣毫無意義的計策,根本就不是八十回前,那個王熙鳳能夠想的出的。

第三:高鶚續寫時,爲何要設計“掉包計”?

熟悉《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這部小說,後四十回由高鶚續寫,前後的風格差異很大,也是因此,許多人並不認可後四十回的內容。

但有一點,我們從後四十回大的框架來看,它是符合前八十回的走向的。比如,元春、王子騰這些四大家族首腦人物的相繼去世。

從這樣合理的框架來看,小白認爲,高鶚在續寫時,應該見過曹公的部分有關後四十回的資料;只是因爲這一部的內容太少,而導致了他不得不憑着自己的文筆來續寫。

但顯然,此時,高鶚同今天許多續寫後四十回的朋友一樣,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金玉良緣”是如何實現的?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第3張

畢竟,“金玉良緣”的結果,曹公在前五回中已經有了預示;所以,無論誰續書,都必定會按照這個結果。

對於賈寶玉同薛寶釵的結合,在多數人看來,應該是在林黛玉去世之後,如此的安排,才顯得合情合理;畢竟,若黛玉不死,寶玉是絕對不會答應娶薛寶釵的;甚至可以進一步推測,賈寶玉同薛寶釵結合時,賈母或許也去世了,畢竟,在前八十回中,她一直不看好薛寶釵。

當然,這只是作爲當今讀者的一點猜想,但高鶚的思維,必定同我們不同的。

作爲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高鶚的思想必定深受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禮儀的影響;對於這一點,我們從他對寶黛二人後期的處理就能看出。

他應該借用的是賈母《掰謊記》那一段情節。

賈府除夕夜,寧榮兩府相聚一起,林黛玉在集聚賈府主子的情況下,違背男女之禮,公然拒絕寶玉敬酒,還將自己杯中的酒當衆餵給了寶玉。

王熙鳳爲何要設計掉包計?簡直毫無意義 第4張

隨後,賈母便借用女先兒說書的事,掰了一回謊,大罵才子佳人這樣的俗套,大罵那些不知禮的小姐、公子:

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不入賊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當然,對於賈母掰謊記,許多人並不認可這是在指責黛玉;如此的歧義各有道理,但若聯繫當時的環境,在小白看來,作爲黛玉的外祖母,更像是委婉的在提醒林妹妹。

所以說,在高鶚續書中,賈母對寶黛二人的婚姻態度,纔會有如此大的轉變;王熙鳳的搖擺不定的態度,纔會導致了她對“金玉良緣”,從反對變成了堅定的支持者。

雖然,王熙鳳的“掉包計”,並不十分高明,但,高鶚再次將傻大姐這個角色排上用場,導致林黛玉得知寶玉、寶釵二人成婚之事,確實很有新意,符合曹公在“繡春囊”事件中所採用的出其不意的寫作手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