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惜春是什麼性格?爲何會這麼冷淡?

紅樓夢惜春是什麼性格?爲何會這麼冷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惜春,賈赦之女,賈珍胞妹,生母不詳。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紅樓夢》中涉及到惜春的情節並不多,唯一能讓大家對惜春有所認識的章節,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揀大觀園”,王熙鳳在入畫處搜到了“贓物”,入畫解釋說這是賈珍賞給自己哥哥的,自己只是負責保管而已。

王熙鳳一方面覺得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也不想得罪寧國府那邊,所以準備給入畫一個小小警告,就此放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爲主子的惜春,卻表現出格外冷漠、堅定,她堅持要將這個從小跟着自己的丫環攆出去,一點餘地都不留。正如後來尤氏對惜春的評價——真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但大家往往忽略了惜春爲何會變成這麼一個狠心的人,歷來分析幾乎都是以親情作爲分析的切入點,認爲惜春是因爲缺乏親情的滋潤,父親賈敬修道,哥哥賈珍整日荒淫,從未照顧過她這個妹妹。

雖然後來惜春就被接到賈母、王夫人跟前,算是過了一段自由時光,可嘆的是,賈母又是個極度偏心的老太太,只溺愛林黛玉、賈寶玉,惜春、迎春這些不愛說話、不懂奉承的姑娘,往往被老太太忽視,所以即便是在榮國府,乃至是後來的大觀園,惜春從未感受過正常的親情,更多的卻是親情帶來的壓力。

哥哥賈珍生活作風不端,外界多有閒話,惜春作爲賈珍的妹妹,未免受到池魚之禍,時常擔心會被連累;而在榮國府這邊,賈母很少給予惜春關懷,可劉姥姥進大觀園期間,賈母將惜春當作“炫耀”的資本,強迫讓惜春作年畫,其後還再三催促,搞得原本作畫基礎就不紮實的惜春只能向其他姊妹們“求救”,所以惜春從賈母這裏也未感受到親情的滋味。

紅樓夢惜春是什麼性格?爲何會這麼冷淡?

這恐怕是目前大部分論者對惜春的分析模式,但這種分析終究還是太過粗淺,惜春的冷漠絕不僅僅是性格上的問題,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甚至從小父母雙亡,自己獨立長大的孩子,這些孩子也從小缺乏父愛、母愛,因此帶來性格上的冷漠,可即便如此,這些孩子當中有幾個會選擇出家當和尚或者尼姑呢?

惜春區別於普通缺乏親情的孩子,她的冷漠並不僅僅是性格上的缺陷,更是內在人生觀的問題。惜春的冷漠,伴隨着絕對的理性,也就是說,惜春對自己的“冷漠待人”有着清醒的認識,並且自願接受這種人生觀來作爲自己的信仰!

分析至此,我們就會發現,《紅樓夢》中有一個人跟惜春非常相似,那就是惜春的父親——賈敬!

賈敬本是賈府最具有潛力的青年才俊,可是卻迷上了修道,爲此他拋棄了爵位、拋棄了富貴生活、拋棄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一味修道煉丹,尋求長生不老的祕密。

惜春冷漠,賈敬更冷漠,這種冷漠也主要體現在他的親情觀上,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賈珍恭恭敬敬前去道觀請父親回來過壽,結果賈敬只撂下一句話:“我不去。倘或後日你要來,又跟隨多少人來鬧我,我必和你不依。”

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寧國府傾資給秦氏辦了個體體面面的喪禮,可即便是家人去世,賈敬也不願意回來,書裏這般記載賈敬對孫媳婦之死的態度:

那賈敬聞得長孫媳婦死了,因自爲早晚就要飛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呢!因此並不在意,只憑賈珍料理。——第十三回

縱觀整本《紅樓夢》,賈敬幾乎沒有回過家,唯一一次回家就是第五十三回“除夕夜寧府祭宗祠”,迫於封建禮教制度的壓制,賈敬不得不回家拜祖,可即便如此,到家之後他仍舊一切不聞不問,找間淨室修行,其餘一概不管:

賈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請他,於後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養。便這幾日在家內,亦是淨室默處,一概無聽無聞,不在話下。——第五十三回

賈敬的冷漠跟惜春如出一轍,“冷”是他們共同的人生觀,唯一的區別在於,賈敬信道,惜春信佛(應是常年在賈母、王夫人跟前薰陶所致)。

但奇怪的是“道”、“佛”都主張讓人讓人超脫,但賈敬、惜春卻不是,他們倆只吸收佛道思想中中的利己主義成分,將其作爲逃避現實的手段!

賈敬信道,可追求的卻是修仙煉丹,期望長生不老,他最後的結局就是因爲誤食丹砂,一命嗚呼;惜春呢,她的“冷”是有目的的,就是爲了跟賈珍、尤氏、賈蓉這些寧府衆人撇清關係,以免自己的清白受到玷污,第七十四回,惜春執意要攆走入畫,尤氏特意前來詢問,結果惜春是如何跟尤氏分辯的呢?

紅樓夢惜春是什麼性格?爲何會這麼冷淡? 第2張

惜春冷笑道:“你這話問着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而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還有一句話,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自此以後,你們有事,也別累我。”——第七十四回

惜春的“冷”從頭到尾都是爲了保護自己,也就是說,她並沒有達到佛教萬境皆空的境界,也不懂得慈悲待人,而是選擇性地接受佛教思想中有利於保護自己的部分思想,以此充實自己的人生觀,進而形成了又冷又狠的爲人處事準則。

同時,如果事情不涉及惜春自身利益,她對一切又都看得很開,雖然惜春身處在膏樑錦繡般的賈府,可她的心卻遊離在賈府之外,她一直在用一種近乎“冷酷理性”的目光審視着賈府內發生的一切,只要這一切沒有明確牽扯到自己,她就完全不在乎。

舉個例子,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李紈、平兒等人無意中聊到了賈母跟前的鴛鴦,期間惜春無意之中插了一句嘴:

李紈道:“大小也有個天理,比如老太太屋裏,要沒個鴛鴦,如何使得?從太太起,哪一個敢撥老太太的回,現在她敢駁回,偏老太太只聽她一個人的話......”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兒還說呢,她比我們還強呢。”——第三十九回

小姐不如丫環,何等貶義的一句話,若是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她們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可惜春偏偏將老太太昨天說的這句話記住,並且完完整整複述了一遍,爲何?

因爲惜春完全不在乎。賈母的這些話,在惜春的眼中,只是理性、冷冰冰的論據,用來佐證李紈對鴛鴦的誇讚,惜春沒有帶着情感因素來看待賈母的話,因爲足夠客觀理性,所以惜春能無視賈母這句話對自己的影響。

同時,在惜春冷眼看來,賈母一貫自私利己,貪圖享樂,所以站在利己的角度,鴛鴦能很好地服侍賈母,所以深得賈母喜愛。惜春、迎春對賈母無用,不能逗她老人家開心,因此賈母說“鴛鴦比迎春、惜春強”,惜春自己就是個利己的人,所以她能理所當然地理解賈母的利己心態,進而她以最平和的心態接受賈母這句話對她們的貶低。

惜春的判詞首句就是“堪破三春景不長”,這裏的“堪”與“看”諧音,暗示了惜春的冷眼旁觀,這一點書中也有很多隱晦暗示,比如第七回“送宮花周瑞嘆英蓮”,周瑞家的給衆姊妹送宮花,恰好惜春和智能在一起玩耍,周瑞家的便詢問智能月例香供銀子的事,智能一問搖頭三不知,惜春卻早已看穿一切:

紅樓夢惜春是什麼性格?爲何會這麼冷淡? 第3張

惜春聽了,便問周瑞家的:“如今各廟月例銀子是誰管着?”周瑞家的道:“是餘信管着。”惜春聽了,笑道:“這就是了,她師傅一來了,餘信家的就趕上來,和她師傅咕唧了半天。想是就爲這事了。”——第七回

惜春的冷眼旁觀、善於發現,是她最大的特點,她還能根據現象分析其背後隱藏的本質;我們再看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在入畫處搜到了“贓物”,王熙鳳詢問入畫是誰替她們私相傳授,結果入畫還沒說話,惜春就給出了自己的推斷:若說這傳進來的人,再無別個,必是二門上的張媽,她常和這些丫頭們鬼鬼祟祟的,這些丫頭們也都肯照顧她。

惜春善於觀察,加上她本身聰敏,所以她才能具備看透世事的眼力,《紅樓夢》後四十回,大姐元妃陷入政治泥潭,最終因此喪命;二姐迎春,被胡亂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飽經摺磨後悽慘死去;三姐探春身懷大志,可也難逃命運的擺弄,被迫遠嫁。

這些都被惜春一一看在眼內,進而融入到她的人生觀之中,成爲推動她步入佛門的內在驅動力,雖然惜春並未完全參透佛門真諦,但她已然形成了“冷酷”的人生觀,俗世紅塵已無法對她構成吸引力,對她而言,佛門也確實成了她現世唯一的精神歸宿,對惜春而言,這或許也是一件幸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