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四十七則記錄了誰的言行?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四十七則記錄了誰的言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說新語》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那麼其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四十七則記錄了誰的言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爲恨①。仁祖聞之,曰:“時無豎刁,故不貽陶公話言②。”時賢以爲德音。

字詞註釋

①陶公: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爲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後徙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歷任湘、廣、荊州刺史,晉成帝時,封長沙郡公,爲太尉,贈大司馬,名望很高。都:全。獻替:對君主勸善規過、建議興革。朝士:朝廷的官吏。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四十七則記錄了誰的言行?

②豎刁:春秋時齊桓公所寵信的宦官。管仲病重時,齊桓公問管仲,豎刁可否代他做宰相,管仲認爲此人不能用。後來豎刁果然發動叛亂。貽:遺留。話言:善言,這裏指遺言。

翻譯

陶侃已經病得很嚴重了,卻沒有爲朝政留下一句遺言。朝中官員都覺得很遺憾。謝尚聽說了這件事,說:“現在沒有像豎刁那樣的奸臣,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遺訓。”當時的賢人們都認爲這話說得很好。

感悟啓示

陶侃是東晉歷史上寒門出身的重要將領中對朝廷最盡忠職守的一位了,對於朝廷的人事利弊,我想他更可能是不願多說,省得給子孫惹來麻煩。當時朝廷內外有異心之人不少,所以也算一種保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