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贈范曄》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贈范曄》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贈范曄

【南朝宋·陸凱】

折花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贈范曄》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范曄(yè)(398-445),南朝史學家,著有《後漢書》。陸凱(?—504),南朝宋詩人。

文人間贈詩唱和本爲常事,但這首詩卻寫得格外有意趣。

《贈范曄》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第2張

我們知道,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張籍《薊北旅思》中的“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說的正是這種習俗的表現。陸凱受這種習俗的啓發,將折柳送別發展爲折花寄友,可謂別出心裁。

從“折花逢驛使”看,陸凱贈友人之花不是早有準備,而是看到驛使就想到友人時的忽發奇想,由此可見詩人的率性以及對友人的拳拳思念。驛是驛站,驛使就是古代傳遞公文、書信的人。看到驛使,詩人下意識就想到了心中牽掛的“隴頭人”。隴頭,即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此時范曄在隴山一線從軍。細想一想,就能感覺到,越是率性而爲,越發顯出對友人思念之深。

從“江南無所有”看,詩人似乎是有意誇張,而稍想一想卻又能發現,這其實是一句家常話。贈送別人禮物時,人們常用“無所有”來表達謙遜,但詩人用在這裏卻是表達真誠的遺憾。

從“聊贈一枝春”看,以蠟梅報春寫詩人期待友人在隴頭能享受春情春意,更是以跳躍之筆來寫對友人的牽掛與祝願。

因爲在平常中生出了新意,後代詩人或仿或用陸凱詩意,如唐代岑參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宋代黃庭堅的“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明代高啓的“無限春愁在一枝”等。詞人更是以“一枝春”爲詞牌度曲,如楊纘、張炎等。

與許多大詩人比,陸凱只能說是小詩人。但小詩人的一首小詩,卻使自己名字永垂詩史。有道是,歷史是公正的。歷史老人不會遺忘任何一位賦予歷史以歷史意義的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