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野老曝背》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

《野老曝背》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頎,唐朝時期官員、詩人,曾擔任新鄉縣尉,後來辭官隱居。與王昌齡、高適、王維的人交好,尤擅七言邊塞詩。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頎所作的《野老曝背》吧。

生活中不僅有匆匆忙忙的勞碌,也有閒適的詩與遠方。這句話的內容太空洞且太遙遠,對於大多穿行在城市裏的人羣而言,尤其顯得夢幻而不真實。甚至,它連理想都算不上,面對水泥森林高談闊論的現代化流水線文人,只能說是一個虛僞的荒謬。

居高堂之上,處江湖之遠,這根本就是兩條平行線,拉高或者降低某一根,都會導致高速行駛的列車脫軌傾覆。生活需要平靜與安寧,所謂刺激就是自尋煩惱,或者極端點就是自尋死路。可惜人性本惡,人心不足蛇吞象,醜陋的本質總是形成串串惡果,頻頻高掛枝頭。

生活本質上就是細水長流,不需要惡性刺激,所有的幸福都來自於恬淡和瑣碎。那些花開花落,日升月降,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總是尋常景象,都是平常場景,卻往往觸動內心最溫馨的感情。我們的詩意藏匿在有情人對視一瞬之間,我們的遠方隱蔽在有心人拈花一笑之中,只要有情有義,只要有心有意,美好就會永存,幸福就會長在。

是的,生活中從來並不缺少美,只是因爲我們常常關閉了心靈,所以缺乏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而生活之美,卻總是喜歡躲藏在平凡又恬淡的小場景中。

《野老曝背》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

《野老曝背》

【唐】李頎

百歲老翁不種田,

惟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捫蝨獨搔首,

目送飛鴻籬下眠。

李頎的這首《野老曝背》,使用新鮮活潑的語言,眼明手快地抓拍到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經過繪聲繪色地刻畫,爲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的藝術形象,從而領悟到美就蘊藏在自然而然的尋常人或事或物裏面。

首句“百歲老翁不種田”,百歲,在這裏並非實指,而是一個虛數,多用來指代高壽之人。由於歲數大了,沒有力氣去種田,百歲是一種交代,用來解釋不種田的原因。辛辛苦苦一輩子,如今再也做不動了,生活的重擔或許可以丟給下一代。

《野老曝背》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 第2張

百歲老翁承接題目裏的“野老”,也是本詩所要刻畫的對象。詩至此,第一句非常重要,就像一個點火線,一個引子,爲後面的展開做好鋪墊。《紅樓夢》中,王熙鳳在聯句拋出“一夜北風緊”,就得到大家好評。因爲開場氣魄宏大,後來承續聯句的人,就能夠擁有足夠多的想象空間。

次句“惟知曝背樂殘年”,曝背,就是通常所說的曬太陽。這個生活小場景,在過去的日常裏,是非常大衆化的一個動作。每到太陽暖和的時辰,許多人都會搬上一個小板凳,或在村頭,或靠着牆壁,聚集或單獨,享受自然恩賜的熱情。

“惟知”一詞,有人以爲句後有一個“樂”字,便認爲老翁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實在有些差強人意。畢竟,“樂”字的後頭跟隨着的是“殘年”,所以再聯繫上“惟知”,就會發現裏面含有無可奈何的意味。風雨侵襲,時光漫漶,躺下享受的不僅有溫暖日光,也有回憶中的辛酸悽清。

《野老曝背》唐代李頎所作,描繪了山村老翁的一幅日常生活小景 第3張

“有時捫蝨獨搔首,目送飛鴻籬下眠”,前面兩句先劃定界線,清晰切題,接下來就可以詳細描寫野老曝背時候的場面。沐浴着暖融融的陽光,或許因爲長久沒有洗澡的緣故,身上頓時覺得奇癢無比。老翁一會兒扒開衣服用手指摁蝨子,一會兒解開發結不停地搔頭,忙得不亦樂乎。

經過一陣手忙腳亂,好不容易纔安定下來。暖陽靜靜曬着,暖風輕輕吹着,老翁仰身躺臥在涼椅上,舒服如微醺,悄眯起雙眼,看藍天上一行大雁飛向遠方。時間彷彿在一剎那間停頓,一動不動的,老翁已經不知不覺地酣然入睡了。

縱觀本詩,語言簡練生動,純用白描,不刻意雕飾,口語俚言的夾雜使用,愈發增加着豐盈的生活氣息,更顯新穎鮮活,情趣盎然。詩人恍若一名技藝高超的傳統工筆畫畫家,牢牢抓住人物的相關動作特徵,通過“捫蝨”、“搔首”、“目送飛鴻”、“籬下眠”等等幾個片斷性場景,立馬描繪出來一幅栩栩如生的《野老曝背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