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詠王大娘戴竿》唐代劉晏所作,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詠王大娘戴竿》唐代劉晏所作,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晏,字士安,唐朝宰相,他也是一位經濟改革家,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劉晏所作的《詠王大娘戴竿》吧。

無論你相信與否,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是與衆不同的。

你奮鬥了一輩子,當停下腳步回首觀望,才發現人家早已功成名就,正在安然享受着美好的人生樂趣,而此時的你卻白髮蒼蒼,滿臉滄桑,一身淒涼。

憤怒嗎?或許有些。可是伸開雙手,看着長短不一的指頭,你唯有黯然低頭無語。原來,一切都有安排,你所有能夠計較的,只有:拼搏或者沉淪!

《詠王大娘戴竿》唐代劉晏所作,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拼搏還有一線希望,放棄終將一無所獲。我們沒有的,別人早就擁有;我們收穫的,別人已經丟棄。生命本就是一雙長短不一的手,唯有打拼纔會把握得住。

《詠王大娘戴竿》

【唐】劉晏

樓前百戲競爭新,

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

猶自嫌輕更著人。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劉晏時年剛滿十歲,爲祕書正字。據《太平御覽》記載:“唐明皇御勤政樓,大張樂,羅列百技。時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瀛洲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於其間,歌舞不輟。”

楊貴妃興致高昂,或許也有考驗一下劉晏的意思。於是,就讓劉晏以此爲內容,寫一首讚美王大娘精湛表演的詩作。劉晏果然不負衆望,應聲而成此詩,深得貴婦好感,讓玄宗賞賜他象牙笏和黃紋袍。

“樓前百戲競爭新”,寫羣英薈萃的場景。在有皇帝貴人們觀賞的勤政樓前,各種各樣的表演團隊競相鬥妍,各自拿出看家本領,力爭耍出新穎別緻的技巧,只爲能夠引人注目,獲取大家的喝彩。

《詠王大娘戴竿》唐代劉晏所作,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第2張

這一番熱鬧景象,全部表現在一個“競”字上面,沒有着力去詳細分述那些表演節目。然而,其中的出彩的地方,肯定是相當不凡的。畢竟,觀看錶演的不是別的什麼人,而是皇帝和他最寵愛的貴妃在一起。

詩人沒有在這些上面落筆,是因爲已經不再需要,瞭解到其中的背景之後,那些出衆的畫面是完全能夠想象得到的。所以,小詩人在此大而化之,僅僅略加渲染就輕輕一筆帶過,開始專注於自己要描寫的目標。

“唯有長竿妙入神”,轉換角度,直入主角,開始提起王大娘的演出。固然其他的節目都是新奇巧妙的,但是就目前看來,滿場的表演依舊無法與王大娘的表演相提並論。她的演出是另外一種水平,端的是鶴立雞羣。

這一句其實是延續上面而來,輕輕一個“唯有”成了很好的轉折,很快就突出了王大娘精湛的表演項目:鬥竿。突兀而合理,就像行駛中的車輛,在車手高超技術擺弄之下,忽然來了動人心絃的“漂移”,非常吸人眼球。

此句此處,仍是概而括之的三個字:“妙入神”,一切都在其間。至於如何“妙”,怎樣“入神”,是沒有進行詳細描述的。小詩人當然是故意爲之,只想爲最後做好鋪墊,能夠自然而然地引出王大娘表演的“入神”之處。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細膩描寫王大娘的表演場面:王大娘頂戴長竿的手段令人歎爲觀止,但如果以爲這就是她的力量盡頭,完全就是錯誤的判斷。看!她仍然嫌棄太輕巧了一些,呼應讓人攀爬上去,端坐在那長竿的頂上。

《詠王大娘戴竿》唐代劉晏所作,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第3張

我們是完全可以想象出來那個精彩場景:一個女子晃着膀子,頂住一根數丈長的竹竿,原本都以爲這是高潮的時節,她緩緩站在那裏,命令一個小孩子順着長竿爬了上去,接着又開始甩開膀子表演起來。

就像戲文裏所演唱的那樣: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啊。這分明是巾幗不讓鬚眉!單單一句“猶自嫌輕更著人”,就把王大娘的與衆不同的絕妙演技給呈現出來,讓那些其他的表演節目都成爲最好的襯托幕布。

詩人雖然年齡小,然而其寫詩的手段卻十分嫺熟,先抑後揚,詳細得當,把王大娘新穎奇特的表演場面給刻畫得精彩萬分,鮮活生動。

或許,正因如此,才把觀賞節目的楊貴妃給深深地打動,從而讓她找唐玄宗要來賞賜,重重地獎勵了一番十歲的詩人劉晏,成爲一段詩壇佳話,流傳至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