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李夢陽《秋望》:在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

李夢陽《秋望》:在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夢陽,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李夢陽所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盛行了一個世紀,後爲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爲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李夢陽的《秋望》,一起來看看吧!

李夢陽《秋望》:在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

秋望

李夢陽〔明代〕

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事。李夢陽出使前線,有感而發,遂成此詩。首聯以黃河、長城、秋風、飛雁等,構成北方邊陲特有景象,氣象開闊而略帶蕭瑟之感。頷聯寫前方將士躊躇滿志的勇武形象,與首聯相映襯,烘托戰事將起的緊張氣氛。頸聯分別選取戰前緊張忙碌場面與冷月當空的悽清之境,對比強烈,引人遐思。尾聯由此生髮,藉助郭子儀之典,表達詩人深深的隱憂與熱切期待,情感複雜而耐人尋味。

全詩緊扣詩題“秋望”二字落筆。詩中之景,無非“望”中所見,無不透出悽清肅殺的秋的氣息。從首聯兩句都寫到黃河來判斷,詩人登臨挑望的地點,很可能是在黃甫川堡。這裏,邊牆在側,地近黃河,故水繞邊牆之景首先映入詩人的視野。次句寫秋雁南飛,既點明瞭節令,也使詩的境界愈見空闊、蒼涼。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寫備戰中的士卒與將軍。“追野馬”與“射天狼”對舉,不必作如實的理解,這兩句只是說,戰士過壕越溝,縱馬馳騁,其快若風,如追野馬。將軍則全副戎裝,彎弓塔箭,滿引待發。這一聯寫出了訓練場上將士們的活動,表現了他們情緒飽滿、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還揭示出他們行爲的思想基礎——“射天狼”以保國安民的崇高理想。

李夢陽《秋望》:在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 第2張

頸聯上句“黃塵古渡迷飛挽”所寫寫,是詩人視線從訓練場移開後在黃河渡口見到的景象。這裏,塵土飛楊,運輸糧草的車隊、船隊一派繁忙。

頸聯下句“白月橫空冷戰場”所寫,時、地都已轉換。其時月亮升起來了。詩人的目光從熙來攘往的黃河渡口移到了灑滿月光的閱無人聲的清冷的古戰場上。這是戰爭爆發前的沉寂,練兵場上的緊張與黃河渡口的繁忙預示着戰爭即將來臨,詩人的心不覺收緊了。一個“冷”字雖是專用以描寫古戰場的清冷與寒冷,但也隱隱透出詩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尾聯抒情,從前三聯見到的望中景象中自然轉出。詩人深知,戰鬥的交敗,主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他想起經常聽人說起的北方多有英勇善戰而又富於謀略的將軍,在唐代平定安史之亂、大破吐蕃的朔方節度使、封爲汾陽郡王的郭子儀便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一個。詩人感慨當時統兵的將軍中再也沒有郭子儀那樣的人物,不禁爲戰爭的前途充滿了優慮和擔心。

明代邊患嚴重,瓦刺、韃靼先後構成明王朝西北和北方的主要威脅,榆林等明朝重要的軍鎮要地,經常受到襲擾。就在詩人這次犒軍期間,所到之處也無不顯出大戰即將降臨的景象,他在《榆林城》詩中說:“旌幹嫋嫋動城隅,十萬連營只爲胡。”又說:“昨夜照天傳炮火,過河新駐五單于。”李夢陽不希望見到勞師動衆、師老兵疲、戰火連綿的情況常此下去,對於朝廷用人不當、指揮失宜又多所不滿,故而在《秋望》等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