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蘇軾《屈原塔》:作者還保持着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蘇軾《屈原塔》:作者還保持着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蘇軾的《屈原塔》,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屈原塔》:作者還保持着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屈原塔

蘇軾〔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蘇軾《屈原塔》:作者還保持着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第2張

和劉禹錫一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爲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係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糉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係,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紀實性的敘寫中展開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爲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就像是一個預言,宣示了作者未來的志節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後來蘇軾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苟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