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蘊含一種疏曠之美

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蘊含一種疏曠之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

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

不是花時肯獨來。

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蘊含一種疏曠之美

譯文

冬至日,井底陽氣也應該回生了,它到底是回來了還是沒有回來呢?蕭蕭風聲夾雜着冬天的冷雨,溼潤着枯萎的草根。

哪一個人像我蘇東坡這樣呢,不在牡丹花開的時節肯獨自前來。

註釋

1.微陽:謂陽氣始生。

2.枯荄 :乾枯的草根。

3.蘇夫子:指蘇東坡自己。

4.花時:百花盛開的時節。這裏指牡丹花開的季節。

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蘊含一種疏曠之美 第2張

賞析

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一首冬至出遊小詩。

蘇東坡在此之前寫過一首《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在詩中,詩人與衆人同樂,一起去看牡丹花,喝醉了酒把鮮花戴在頭上,引得路人鬨笑。

這裏的吉祥寺與本詩中的吉祥寺是同一個地方,即今天杭州的廣福寺。宋熙寧五年(1071),蘇東坡任杭州通判。五月二十三日,蘇軾跟隨杭州知州沈立,去吉祥寺賞牡丹。賞花第二天,沈大人向衆人展出十卷《牡丹亭》,蘇軾看到賞花畫面的壯觀、恢弘的書籍以及與諸位市民一同遊玩的快樂有感而寫下這首《吉祥寺賞牡丹》。而到了這一年的冬至,詩人再遊吉祥寺,有感於園中無花也無人,倍感冷清,卻別有一番況味,類似孤獨的人生旅途,於是寫下這首抒情小詩。

一二句,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是說,冬至日,井底陽氣也應該回生了,它到底是回來了還是沒有回來呢?蕭蕭風聲夾雜着冬天的冷雨,溼潤着枯萎的草根。

蘇軾所作的《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蘊含一種疏曠之美 第3張

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提出了“擬容取心”的詩評理論。“容”指的是有形容貌;“心”指的是主體精神。在外者爲“容”,在內者爲“心”。這一二句,就屬於“容”,寫冬至日吉祥寺的“容”,也就是吉祥寺的有形容貌。這些有形容貌中,其實蘊含着詩人的一顆“詩心”。

“微陽”,象徵着陽氣迴歸,春天即將到來;“溼枯荄”,則象徵着陽氣迴歸後,萬物即將復甦的開始。一切彷彿因爲冬至的到來,而蘊含着希望,儘管希望還那麼微弱,但不可否認的是陽氣已經開始回升了。

三四兩句,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是說,哪一個人像我蘇東坡這樣呢,不在牡丹花開的時節肯獨自前來。這兩句是千古名句,道出了“詩心”,即詩人的精神內質:超凡脫俗,特立獨行,與衆不同。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正是因爲這樣可貴的獨立人格,甘守寂寞的品性,才成就了有靈性的錦繡華章,成就了不一樣的蘇東坡。

如果總是人云亦云,那麼世界該多麼無趣。

蘇東坡獨立的人格魅力,讓吉祥寺裏的“擬容”,有了一種疏曠之美,從而融入到它的“取心”中去。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跟着蘇東坡的這一份獨特審美,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冬至的“擬容”之美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