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表達了對混戰軍閥的痛恨

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表達了對混戰軍閥的痛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錢珝,字瑞文,唐朝時期官員、詩人,曾在赴撫州司馬任途中創作《江行無題一百首》,《全唐詩》收錄他的詩一卷。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錢珝所作的《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吧。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

錢珝 〔唐代〕

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

靜聽江叟語,盡是厭兵人。

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表達了對混戰軍閥的痛恨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許多喬木遮住西下的夕陽,我係住行船取來一捆柴薪。

靜聽那江邊上老翁的談話,原來都是厭惡戰爭的人們。

註釋

江行無題:錢珝的《江行無題》共一百首,寫了詩人沿江而行時的所見所聞,也寫了詩人的感想。這首詩是第十二首。

翳:廕庇。

喬木:高樹。

維:繫住。

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邊老翁。

厭兵:厭惡戰爭。

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表達了對混戰軍閥的痛恨 第2張

創作背景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爲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着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長期戰亂後沿江農村的殘破景象和人民強烈的厭戰情緒,富有時代氣息,爲唐末優秀的詩作之一。

這首詩開始塑造了悽寂悲苦的意境,描寫了詩人自己的活動。在喬木遮住了西下夕陽的時刻,詩人繫住行船,取來了一束柴薪。這就使三、四句的描寫有了着落—詩人停船之後自然聽到了江邊老翁的談話,而江邊老俞談話的內容便是這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厭兵”是江邊老翁談話的中心,也是詩人的現點,也是這首詩的主題。一個“盡”字說明人們(包括詩人自己)“厭兵”的程度,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多麼深重。

在表現藝術上,詩人直接出場,錄其所聞;結句含意比較外露,但卻不是詩人直抒胸臆之辭。由於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