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徐渭:以才名著稱鄉里,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

徐渭:以才名著稱鄉里,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渭,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徐渭自幼便以才名著稱鄉里,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徐渭:以才名著稱鄉里,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

徐渭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出生於紹興府山陰縣觀橋大乘庵東(今屬浙江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慶市)同知。徐鏓的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納妾才生下徐渭,徐渭自幼由嫡母苗夫人撫養。

在徐渭出生百日後,徐鏓便去世。十歲時,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門,骨肉分離,對他而言刺激頗深。徐渭十四歲時,苗夫人去世,徐渭隨長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齡相差三十多歲,又缺乏手足之情,相處得不甚愉快。

徐渭青少年時得不到親生父母的疼愛,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籬下之感。 然而他聰穎異常,文思敏捷,六歲讀書,九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享譽遠近。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爲神童,將其與東漢的楊修、唐朝的劉晏相提並論。在世態炎涼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賞,又鬱鬱寡歡的性格。

徐渭成年後“貌修偉肥白,音朗然如鶴唳”,時常中夜呼嘯,宣泄憤慨。所作的詩文恣露胸臆、奇傲縱誕,有超軼千古的不羈之感。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十一歲的徐渭入贅紹興富戶潘氏,並隨任典史的岳父潘克敬遊宦陽江(今屬廣東),協助辦理公文,對官場情況開始有所瞭解。不久,他又返回山陰,參加鄉試,往返於浙粵兩地。

在往返浙粵的途中,徐渭還乘興登南昌滕王閣,遊梅嶺觀音洞。於沿途吟詩賦辭,流露出平生以來少有的樂觀情感。他還與山陰文士沈煉、蕭勉、陳鶴、柳文等結爲文社,被時人稱爲“越中十子”。在廣交文友的活動中,徐渭轉而博採衆長,文學與藝術的修養得到迅速提高。沈煉曾誇獎他說:“關起城門,只有這一個(徐渭)。”

徐渭:以才名著稱鄉里,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 第2張

自幼以才名著稱鄉里的徐渭,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歲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後,徐渭兩次參加紹興府鄉試,直到四十一歲時,經歷了八次考試的他,始終也未能中舉。此外,二十五歲時,徐家財產又被豪紳無賴霸佔,所屬的房產、田園,蕩然無存。二十六歲時,妻子潘氏又得病早逝。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爲了謀生,他離鄉背井來到太倉(今屬江蘇),卻不得要領,只能徒勞而返。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徐渭開設“一枝堂”,招收學童,教私塾以餬口,並且開始追隨季本、王畿等人,研習王守仁的學說。次年,徐渭不顧世俗偏見,把母親接回自己家中。

徐渭在鑽研學問同時,對政局十分關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蒙古首領俺答率軍在北京一帶擄掠,史稱“庚戌之變”。徐渭聽聞此訊後,義憤填膺,揮筆創作《今日歌》、《二馬詩》等,痛斥權臣嚴嵩誤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渭考中鄉試的初試,並受到浙江提學副使薛應旂的賞識,拔爲第一,增補爲縣學廩膳生。但在複試時,徐渭仍未中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