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李賀的作品語言爲什麼總是那麼的悲冷悽苦?

李賀的作品語言爲什麼總是那麼的悲冷悽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賀的作品語言爲什麼總是那麼的悲冷悽苦?或許這和他的一生的遭遇有很大的關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奇特的語言營造悲冷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爲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長吉體”能在繁花似錦的詩歌苑囿中一枝獨俏的關鍵所在。

典型如李賀的《秋來》詩文。《秋來》這首詩大約作於李賀辭官歸家的時期。糟糕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觸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苦哀愁,詩人主觀情思與孤墳野鬼融於一體,託物傳情,借“鬼”寄慨,以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來抒發詩人抑鬱未伸、懷才不遇的深廣憂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語言,讀來令人膽顫心驚,毛骨悚然。

李賀的作品語言爲什麼總是那麼的悲冷悽苦?

李賀把詩歌作爲嘔心瀝血和事業,其母說他“嘔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詩歌語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雲中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秋來》這首詩中桐風驚心、香魂弔客,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體現了李賀語言的藝術特色。別具一種魅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