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爲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後原因是什麼?

李自成爲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李自成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成王敗寇,歷史長河中如鐵一般的規律,這規律用在明末的闖王李自成的身上尤爲合適,這個親自擊垮了國運將近三百年的大明的男人,明末李自成率領大順軍能攻下北京,還逼得崇禎皇帝上了吊,在其大順政權進駐北京42天后就被人攆走。

他身後大多數歷史學家也不太承認他是中國的皇帝的一員,而是把它歸爲流寇。並把他當作滿族入主中原的罪魁禍首之一,並不斷遭到後人的謾罵。這確屬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觀。對那位擅長萬里流動作戰的"闖王"的教訓,後來的政治家、史學家進行過多方面總結,李自成軍隊那種"隨掠而食"的流竄補給方式,正是其最後一敗便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

然而也有着人不斷爲着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翻案,認爲其不過是反抗明朝暴政的其中一員而已就算沒有李自成也有張自成、王自成等人來覆滅明朝。其實在李自成的起義中,他原本也可以成爲繼劉邦、朱元璋後的第三位草根皇帝,但是由於個人素質跟不上,所以功敗垂成,成爲千古笑柄,不免讓人感到一陣唏噓。

李自成爲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後原因是什麼?

那麼李自成爲什麼會敗的如此迅速徹底?

破壞了舊的秩序,卻沒有建立起新的秩序

1637年,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陷入了低潮,在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下,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也中了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埋伏,損失慘重不得不逃入陝西的商洛山中。窮途末路身患重病的李自成經過修養半年,才得以生還,後來他又率部慢慢發展起來,可依舊燒殺搶掠,強搶了許多婦女來淫樂,可見其本性。

闖王進了北京,會是什麼樣的景象?他們能否脫盡"匪氣",蛻變爲朝廷軍?

大順軍進城時也曾申令紀律。 "賊初破城,先假張殺戮之禁,雲'如有淫掠民間者,立行凌遲'。"於是居民臉貼"順民"二字,簟食壺漿焚香夾道迎接闖王人馬進城;商賈營業,街市如常。未幾,大順兵沿街大呼索馬騾,"居民盡驅馬騾出產外,賊爭騎去。"(《北略》卷20)

大順軍進城約有四十餘萬士卒(此數據(豫變紀略》、(明史紀事本末》等載),"賊令京城造捧門冊,派養賊兵"(《平寇志》卷9),自此這四十餘萬散居民宅的士卒,便不受軍營約束,在居民中爲非作歹起來。

帝王夢終於實現了,可又迅速夢醒,所謂江山,瞬間成爲幻影。李自成爲什麼如此迅速地丟掉了辛苦得來的天下?其實也很簡單,民心是可怕又可愛的東西,忽略了它,一個王朝最終會走向滅亡,而李自成始終沒有悟透其間的真理。 李自成的夢沒有做多久。

攻下北京城後,李自成的部下縱兵搶掠百姓,哄搶錢財婦女,城中百姓頓時陷入地獄之中,可李自成卻不以爲然,也約束不了部下的無法無天,最終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只能說明李闖的軍隊始終逃離不了草莽流寇燒殺搶掠的本質,根本沒有長遠的目光和打算,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最終失敗。

無徵善戰之將、帷幄之士

在李自成從龍之臣中,既無韓信、常遇春等能征善戰之將,又無張良、蕭何、劉基等運籌帷幄之士,有一二卓識遠見者,其謀略又不爲所用。而百姓中李巖威信很高,說"二李同存"亦絲毫不爲過!"一聞童謠,鹹望李公子至亦。均以李公子爲闖王,不知闖王乃自成也"。

李自成爲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明史》、《平寇志》、《綏寇紀略》、《明史紀事本末》、《鹿樵紀聞》、《明季北略》、《陝西通志》和《米脂縣誌》等史籍,對於李自成殺李巖一節,一致肯定李自成是採用莫須有的罪名指使牛金星以突然襲擊的手段斬殺李巖的。而且李自成殺李巖時,大順軍正處在山海關戰敗後的狼狽與連續遭逢挫敗的危局之中!那麼爲什麼李自成要在自己不利的境地斬殺李巖呢?

一句十八子之讖,對於李自成來說太扎心了!而且李巖和李自成都姓李,李自成在如此大好局勢居然連續敗北,不得不讓李自成思索:"莫非主神器的這個李是李巖的李,而不是我李自成的李?"如此,功高震主,且其主心胸狹隘而好猜忌,即使沒有牛金星的讒言,李巖也是必死的!

李自成的農民軍政權更像是一羣流寇打劫

爲什麼會這麼說?你想一下一羣像軍隊一樣的組織一直從陝西打到中原,又從中原打了回來,過幾年後又一股腦把明朝給端了,但是除了陝西之外,他們沒有在佔領區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沒有政權進行組織和協調,也就意味着他們沒有辦法消化佔領地的人民和開啓其地的戰爭潛力,也就是他們的資源只能越打越少。

在闖軍所到之處,最喜歡的就是拿朱明王朝的後裔及藩王開刀,然後就是明朝各級官吏和地方豪強,這讓闖軍失去了地主階級的支持,在壓榨光了地主階級後,闖軍又把眼光投向了農民。他們口上說着"均田勉糧",但這不過是他們進行剝削的藉口而已。闖軍佔領區裏,農民也並不是像闖軍之前承諾的那樣自己當家作主,反而在李自成的騷擾下,各地盜賊蜂起,莊稼年年歉收,可謂是混亂至極。

李自成沒有自己穩固的根據地,沒有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也沒有對佔領區進行有效的統治,每次都是打完就換地方,所以說他們和流寇一樣沒什麼區別。

李自成爲何敗得如此迅速?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這樣就給了大順政權造成了幾個十分嚴重的後果

1.大順軍沒有穩定的糧草來源

2.沒有有效的管理所引起的混亂,讓大順政權的根基不穩

3.沒有戰略緩衝地帶,導致李自成離開北京後一路被追殺,最後死於非命

李自成政權在攻陷北京後迅速腐敗,整個大順政權失去了凝聚力。

進京前的大順和進京後的大順有着天壤之別,進京前的他們讓百姓們高呼"闖王來了不納糧"簡直就是人民的救星,而進京後他們腐化的速度簡直令人乍舌,也許這就是歷代以來的農民階級的劣根性,只顧眼前的安逸,絲毫不爲未來考慮。所以闖軍中的大部分中下層官兵,在進城後釋放了天性,強搶民女,劫掠商富,完全沒有剛剛起義時的精神面貌,此時的他們表現得完全就是一堆有着紀律的土匪或流寇,對此闖軍最高領袖不聞不問,任由手底下的人作惡,這樣的政權不覆滅纔怪。

在李自成的軍中,李自成並不是乾剛獨斷說一不二的存在,固然他是最大的領袖,但是農民軍偏於鬆散的組織形式,並不利於李自成向一個正規化的政權過渡,甚至劉宗敏在李自成勸進前夕說:"我與他同做響馬,何故拜他?"作爲一個領袖,無法制止或者是放任軍紀的敗壞,無法收服自己的部下,這位領袖無疑是不合格的。

李自成能夠以一驛卒創出了一片天,親手逼死了大明朝的皇帝,這絕對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但是在闖軍進城之後,軍紀敗壞,大將驕悍等等事件都直接體現出,這位農民軍領袖比起當年的朱元璋而言實在是差的太遠,兩人可能是相似的,但是李自成絕沒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在他出逃北京後不久,他在九宮山戰死。崇禎十七年的五月初三,大清鐵騎入主北京。在歷史的選擇面前,李自成終究是敗給了朱家的人,敗給了滿清。

所以在很多歷史學家看來,李自成完全不配做一個起義軍的領袖,更不用說國家的統治者了,他們只不過是一羣掛着起義名頭的流寇。李自成的失敗,被書寫進了歷史的反面教材中,時刻告誡人們一個組織的失敗是從內部的腐敗先開始的。李自成的影響最深遠的無非就是推翻的大明朝的統治,逼得崇禎帝上吊自殺,這讓滿清打着爲崇禎帝復仇而入住中原提供了法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