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庸孟達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孟達是三國時期曹魏的上庸太守,他在曹丕去世後一直在上庸擁兵自重,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夾在蜀國和魏國之間,搖擺於蜀國指揮官諸葛亮與魏國指揮官司馬懿之間。

現代網絡上有不少人認爲孟達所佔有的上庸,在當時勢力很強大,他傾向於魏蜀任何一方,都會影響當時格局,更有甚者認爲孟達當時所佔據的上庸名義上是從屬於魏國,實際他是遊離於三國之外的第四個國家。

那麼真實歷史上孟達是這樣嗎?難道三國時代還真有孟達佔據上庸的第四國嗎?下面來分析一下真實歷史上當時孟達的影響有多大。

孟達其實是歷史上有名的叛將,他和劉備入蜀的謀主法正是非常好的朋友,最初就是和法正一起投靠割據巴蜀的劉璋,後來劉備入蜀,孟達與法正都背叛劉璋投降了劉備。

之後孟達被劉備安排去攻佔上庸,在這期間劉備爲了安撫義子劉封,又派了劉封幫助孟達攻佔上庸,事成之後,劉封成爲了上庸太守,孟達反而成爲了劉封部下。

劉封在上庸期間多次欺辱孟達,外加關羽敗亡之後,此時孟達在劉備集團的靠山兼至交好友法正也已經去世,在劉備面前無人爲他說話,孟達擔心劉備追究不救援關羽之責,所以他再度反叛劉備,率領親軍投降了曹操。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孟達投降曹操之後,曹操派遣大將徐晃和夏侯尚聯合孟達圍攻上庸,最終攻破上庸,劉封敗逃成都,最終被劉備所殺。

孟達當初在圍攻上庸勸降劉封時,給劉封寫的勸降信,爲劉封分析當時的局勢分析的很透徹,孟達認爲劉備親生兒子劉禪已經逐漸長大,劉封作爲當初爲了繼承劉備事業而收養的養子,勢必身份地位都會很尷尬,劉備遲早會爲了劉禪誅殺劉封。

所以孟達書:勢利所加,改親爲仇,況非親乎!確實後來事情的發展也如孟達所預料,劉備爲了保障劉禪的利益,誅殺了劉封。

從這些可以看出孟達不是一個平庸之人,他對時局觀察非常敏感,所以爲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可以根據時局變化做出任何事情。

曹丕篡漢稱帝后,對孟達非常器重,曹丕會見孟達後,認爲孟達言語不凡,是一位有將相之才的能人,所以曹丕非常器重孟達,加封孟達爲上庸太守、建武將軍,同時曹丕認爲孟達只管理上庸一個城有些不夠彰顯他的能力,於是他又合併了上庸附近的其它兩座城市,合稱爲新城郡,由孟達出任三座城市合併的太守。

孟達就這樣成爲了上庸一帶的土皇帝,手握上庸一方雄兵,夾在魏國和蜀國之間。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第2張

其實看似孟達當時爲三座城市總太守實力很強大,實際來說孟達遠沒有達到成爲三國時代第四國的實力。

總體來說孟達雖然佔據上庸,但是他的實力沒有達到讓蜀國諸葛亮和魏國司馬懿都很忌憚,甚至影響魏蜀兩國之間實力平衡的地步。

上庸是現今湖北竹山縣一帶,這一帶地理位置多是山區,雖然上庸人在當時很善戰,戰鬥力很強,可是在三國時期交通很不便利,所以比較貧瘠。

孟達在上庸估計所能調動的兵馬不足兩萬餘人,並沒有《三國演義》小說中那麼誇張到有十萬大軍,按照小說中來看,孟達儼然是魏蜀吳之外的第四個中立國家了。

新城郡當時三座城市全部人口可能也不過十多萬人左右,孟達手中怎麼可能憑空出現十萬大軍,那豈不成了全民皆兵了。所以孟達當時在上庸能調遣的軍隊充其量不過在兩萬人左右,極有可能孟達的軍隊實際也就在一萬人之間。

而且當時的蜀國全部兵力也只在十萬左右,甚至都不足十萬軍隊,所以孟達僅僅在上庸如何能擁兵十萬餘衆呢?

因此孟達當時在上庸雖然有些土皇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實力並沒有強大到讓魏蜀兩國都很忌憚或者影響兩國戰略平衡的地步。

司馬懿急着殺孟達並非忌憚而是出於政治原因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第3張

魏國的統帥司馬懿急於殺孟達,其實並非忌憚孟達實力強盛,而是出於政治原因。

上面說過孟達其人深受曹丕喜愛,而且孟達與曹魏中央的權貴桓階和夏侯尚交情非常好,所以孟達才能在上庸逍遙自在的做土皇帝。

到了諸葛亮北伐時,這時曹丕去世,而桓階和夏侯尚也相繼去世,因此孟達在曹魏中央失去了靠山,這樣一來孟達就有些不安了。

因爲新君曹叡對手握兵權在上庸的孟達很不信任,他隨時準備派人換掉孟達,而且孟達在上庸並不得人心,上庸當地的豪門大族申耽和申儀兄弟都被孟達得罪的死死地。

曹丕、桓階和夏侯尚在世時,當時中央有能給孟達撐腰的人,所以孟達可以在上庸安安穩穩的逍遙快活。但是當孟達的靠山都死了,而且新君曹叡並不是很信任他,外加上庸當地的豪門大族還與孟達不和,所以孟達在上庸的既得利益隨時都可能隨着新君上任被奪取走。

而接替孟達的很有可能是申耽和申儀兄弟,因此孟達內心不自安,他爲了保住既得利益,所以在曹叡繼位後,他開始起了二心,打算重回蜀漢懷抱。

再說此時的司馬懿,其實他和孟達情況差不多,此時也深受新君曹叡的猜忌。司馬懿和孟達一樣,與曹丕關係非常好,但是曹丕對司馬懿有戒備之心,所以司馬懿在曹丕時代沒有掌握過兵權。

新君曹叡繼位後,他是迫不得已起用司馬懿在前線統兵,因爲此時曹魏最爲忠心耿耿且善戰的曹真已經去世,曹魏邊境沒人能抵抗諸葛亮,所以曹叡迫不得已之下啓用了司馬懿,但是曹叡當時對司馬懿並不放心。

因此司馬懿急需向曹叡表忠心,而此時孟達有叛魏投蜀之心,正好給了司馬懿機會,所以司馬懿連上奏都不上奏,他算準攻殺孟達,就可向曹叡表忠心。

因爲曹叡不是很在意這種先斬後奏細節的君主,他更注重的是曹丕留給他這些舊臣的忠心與否,所以司馬懿風風火火不給孟達喘息之機,得到孟達想反叛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上庸攻殺孟達,就是爲了取得新君曹叡的信任。

後來的事態發展也確實也是如此,這件事後曹叡對司馬懿猜忌之心少了很多,甚至最後臨終時都把司馬懿變成了託孤之臣。

司馬懿急於殺孟達一是爲了向曹叡表忠心,這是出於一定的政治因素;二是孟達早年受寵於曹丕之時,確實也和司馬懿存在政治分歧與矛盾;三是司馬懿怕孟達有所防備,再與諸葛亮取得聯繫,那時候孟達在諸葛亮的支援之下可就不太好對付了。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第4張

所以說司馬懿急於殺孟達,並不是出於對孟達實力的忌憚,而主要是因爲孟達是司馬懿向曹叡表忠心的一步棋子而已。

諸葛亮接受孟達是出於穩定後方的原因

諸葛亮接受孟達投降,主要在於爲北伐肅清障礙,孟達所處的上庸距離諸葛亮的北伐基地漢中是非常近。如果諸葛亮全力北伐,孟達偷襲漢中也是有可能,雖然孟達上庸兵力不多,但是騷擾諸葛亮的後方基地漢中,對北伐也是障礙。

所以即使孟達曾經殺害過諸葛亮的親姐夫蒯祺,他也不計前嫌願意接受孟達投降。而且即使孟達投降失敗,就像後來歷史發展的那樣,上庸經歷過了這種動亂,一時半會也不會對漢中造成威脅。所以接受孟達投降對諸葛亮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雖然歷史上的孟達能力很強也比較有才華,並且在上庸屬於比較獨立的土皇帝,但是孟達上庸的實力並不能對當時三國時代的局勢構成很大影響,甚至左右魏蜀兩國實力平衡,這絕對是現今網絡謠傳,因爲很大一部分人以小說《三國演義》爲正史,拿小說中虛構浮誇出來的孟達在上庸擁兵十萬當真,然後想當然的以爲孟達是可以影響魏蜀兩國實力平衡,甚至把孟達稱爲三國時代的中立國第四個國家。

孟達所處的上庸地區在三國時代是相對落後和貧瘠,人口也不多,孟達在上庸不可能有多麼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上庸貧瘠,一旦戰事開啓,軍需補給都成問題,孟達之所以能在上庸成爲土皇帝,主要依靠的是他與曹丕時代的曹魏中央高官和皇帝曹丕關係非常好,算得上是中央有靠山,所以才能形成類似於獨立王國之局面。

孟達之所以能在上庸立足,依靠的完全就是曹丕、夏侯尚、桓階等曹魏中央核心權力階層,事實也證明他的這些靠山一倒,他很快就完蛋了。

東吳大帝孫權曾經很不客氣的評價孟達爲:孟達反覆之人,豎子而已,不足與謀。

庸孟達是什麼人?他的實力怎麼樣 第5張

魏國的重臣劉曄曾經也對曹叡評價過孟達:達有苟得之心,而恃纔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爲國生患。

蜀國的重臣費詩也曾勸阻諸葛亮不要接納孟達,作爲巴蜀地區士族代表人物的費詩對孟達評價更不高:孟達小子,昔事振威(即劉璋)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從這些三國時期重要人物對孟達評價來看,孟達就是一個有些小聰明,善於投機的人,作爲出身自劉璋巴蜀集團的孟達,連巴蜀士族出身的費詩都瞧不起他,可見孟達在巴蜀名聲很差。

因此孟達對於三國時代的格局和魏蜀兩國之間的實力平衡沒有太大影響,孟達能被現在的網絡傳爲三國時代的第四個國家,完全是託了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小說誇大了歷史上孟達的作用,實際孟達在歷史上遠沒有這麼大的影響。

孟達雖然頭腦比較精明,對局勢洞察很敏銳,總得來說個人能力還是可以,但是他並沒有在三國局勢之中掀起一番可以左右局勢的作爲,他只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博弈前的一個小插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