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是陳振龍成就了康乾盛世呢?他做了些什麼?

爲什麼說是陳振龍成就了康乾盛世呢?他做了些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陳振龍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叫陳振龍的福建人,漂洋過海來到呂宋(今菲律賓)經商。那時候,到東南亞一帶經商的福建人很多。

陳振龍出身書香之家,自幼吟讀詩書,不到20歲就考中了秀才。隨着年齡的增加,陳振龍厭倦了科舉考試,投身商海,做了一名商人。

陳振龍到了呂宋後,發現當地盛產一種叫番薯的農作物。這種農作物耐乾旱、產量高、適應性強、極易成活,而且生熟都能食用。他想到自己的福建老家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遇到旱災,很容易發生災荒,如果將這種農作物引進福建,豈不能夠極大地緩解災害的影響,救活無數民衆?

爲什麼說是陳振龍成就了康乾盛世呢?他做了些什麼?

其實,番薯也不是呂宋的原產地。番薯的原產地是南美洲。15世紀初,隨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啓了“地理大發現”,番薯、馬鈴薯和玉米從南美洲傳到了歐洲。西班牙入侵呂宋等地後,又將番薯帶進呂宋。西班牙殖民者將番薯視爲“奇貨”,不允許將番薯傳到其他國家。陳振龍無法公開將番薯帶走,只好另外想辦法。

他是怎麼做的呢?將番薯藤絞入汲水繩中,在繩面塗抹污泥,以此躲過關卡的檢查,得以乘坐船隻渡海回到中國福建廈門。

1594年,福建發生大旱,五穀歉收。陳振龍讓兒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建議在福建嘗試種植番薯。金學曾同意了。於是,陳振龍父子在福州南臺沙帽池的一塊空地進行試種。4個月後,番薯喜獲豐收,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可以充飢。

番薯試種取得了成功。金學曾下令福建各地種植番薯,番薯豐收後,緩解了饑荒。

道光年間,福州人何則賢在福建省福州市烏石山清冷臺建了一個先薯亭,就是爲了紀念引種和推廣番薯的陳振龍和金學曾。

爲什麼說是陳振龍成就了康乾盛世呢?他做了些什麼? 第2張

番薯進入中國後,由於產量高、對環境適應性較強的特性,加上“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成爲北方旱地與南方山區重點依賴的糧食作物。

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朝廷更是以官方名義鼓勵民間種植番薯,乾隆皇帝更是親自下令,在直隸省“廣勸栽植”。在朝野上下的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爲傳種,成爲中國僅次於稻穀、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

在番薯出現在中國以前,中國的主要農作物是稻穀、麥子等。稻穀、麥子不能在山地耕作,使得大片土地成爲荒地。番薯來到中國以後,可以種植在稻穀、麥子不能種植的山地,把原來大片不可耕種的土地變成可耕種的土地,使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得到大幅度擴大。

同時,“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當老百姓因爲種植番薯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就有時間和精力從事農業之外的生產經營活動,比如商業、工業等。工商業的繁榮,又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所以,人們常說“康乾盛世”其實是“番薯盛世”,雖然有些誇張,但不無道理。

爲什麼說是陳振龍成就了康乾盛世呢?他做了些什麼? 第3張

我們知道,從宋朝以後,中國人口數量一直在1億上下徘徊。可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間,中國人口數量猛增至4億。從1億到4億,這增加的3億人口中,番薯發揮了相當了不起的作用。

因此,人們把引進和推廣番薯的陳振龍稱爲“番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