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維的弟弟王縉:唐朝時期的宰相,揭祕其生平經歷

王維的弟弟王縉:唐朝時期的宰相,揭祕其生平經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王縉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王縉是一個大人物,安史之亂後,他當時已是宰相級的官員了。

史朝義平,詔宣慰河北,使還有指,俄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說起王縉,大家也許不熟悉,說起王縉的哥哥,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因爲王縉的哥哥就是大詩人王維。

王維的弟弟王縉:唐朝時期的宰相,揭祕其生平經歷

我們熟悉王維,是因爲王維一生留下衆多經典的詩畫,關鍵是,我們中小學課本中,收錄了很多王維的詩,一個人如果不會背兩三首王維的詩,那多少有點像文盲了。

因爲你只要上過學,怎麼也知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吧;怎麼也知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吧;怎麼也知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吧。如果稍高一點,怎麼也知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吧。

但是在政治生涯上,王維似乎遠遠遜色於他弟弟王縉。

安史叛軍進入長安後,王維一度出任僞職,大唐皇帝收復長安後,一度要治王維的罪,但是他弟弟王縉卻是平叛功臣,僅此一樁,雙方的地位就相差甚遠了。關鍵是,王維之所以可以躲過這一劫,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弟弟一心維護他。

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

有時候,人生的成敗真的很難預料。比如,王維、王縉兄弟,你說人生誰更成功呢?

在當時去看,肯定是王縉更成功,但是歷史長河流過,一千多年以後,知道王縉的人有幾個?而不知道王維的人,還是前面的話,那多少都可以稱得上文盲了。

我們書歸正傳,從王縉入幽州說起。

皇帝讓王縉到幽州當節度使,是因爲幽州節度使李懷仙被自己的小弟給火併了。

李懷仙被火併出局後,幽州軍區出於對中央政府的起碼尊重,馬上就向中央政府彙報了這個消息,總而言之,李懷仙不忠不義,被忍無可忍的將士火併了,現在由朱希彩暫時管理幽州,希望中央政府趕緊任命新的節度使。

朱希彩殺李懷仙也,詔拜盧龍節度使,至幽州,委軍於希彩乃還。

雖然說幽州軍區在向中央政府彙報這件事時,用的是標準的外交辭令,但是相關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幽州軍民希望朱希彩出任幽州節度使,希望中央政府能批准!

但是面對幽州軍區的這種外交辭令,中央政府那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總而言之,既然你們希望中央政府任命一個新的節度使,我們這就讓宰相級的王縉到幽州當節度使。

看到中央政府這樣揣着明白裝糊塗,幽州軍民就只能陪着中央政府繼續演戲了。總而言之,中央政府竟然給幽州派來這樣高級別的官員當節度使,實在太讓我們感動了。再總而言之,我們一定會在新節度使的領導下,把幽州建設成模範軍區!

但是在各種禮貌的、熱情的招待背後,王縉卻顯然真切的感覺到,這裏並不歡迎他。如果強行留在這裏,明天出了什麼後果,只能怪自己不長眼了。

此時,大唐帝國解決幽州的唯一機會,就是幽州內部出現鷹派、鴿派之爭,而且鴿派力量非常強大。我這裏說的鴿派,是指傾向於對中央政府妥協的力量。

只要出現這種局面,以中央政府強大的基本盤,再派一個地位極高、極盡幹練的人坐鎮幽州,應該是有機會解決幽州的。

但是很不幸,在地緣最利於割據的幽州,鴿派的力量實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王縉經過簡單的觀察之後,就決定退出幽州,因爲強行解決幽州,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總的來說,當時的中央政府還沒有鞏固好內政,關中、河南、山西的軍區,還沒有控制好;如果有機會就在幽州插一腳,自然最好;如果沒有機會,也不必強行去做。

這是安史之亂結束後,中央政府第一次,試圖在河北削藩的具體行動。但是整個過程,幾乎就是隔空對了兩招,然後就結束了。

己亥,王縉如幽州,朱希彩盛兵嚴備以逆之。縉晏然而行,希彩迎謁甚恭。縉度終不可,勞軍,旨餘日而還。

王維的弟弟王縉:唐朝時期的宰相,揭祕其生平經歷 第2張

王縉退出幽州後,河東節度使也死了。

河東軍區的表現和幽州大小同小異,總而言之,節度使死後,也是馬上向中央政府彙報這個消息,並且希望中央政府任命新節度使。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就任命王縉爲新一任河東節度使。

大約是因爲幽州軍區的表現,感染了河東軍區,所以河東區看到王縉做爲一個文職官員,敢接管河東軍區,難免會有意無意想給王縉點顏色看看。

但是很不幸,作爲割據的地區,河東與幽州的地緣相比,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王縉面對幽州的驕兵悍將,表示退縮,並不意味着他面對河東的驕兵悍將也會退縮。

所以,敢挑釁王縉的河東高級將領,很快就讓王縉砍了。

王縉的意思很簡單,我不敢動幽州的驕兵悍將們,並不意味着我不敢動河東的驕兵悍將。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說我看人下菜,我就是看人下菜的!你們想不服中央政府,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否則,害死了你自己,那還是好的,因爲這很容易害死你全家的!

面對王縉這樣強悍的態度,河東將領終於不敢囂張了。

會辛雲京卒,兼領河東節度,讓還河南副元帥、東都留守。太原將王無縱、張奉璋恃功,以縉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縉斬以徇,諸將股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河東的驕兵悍將並不是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了。上一次,河江軍人用武力擁戴節度使,結果呢,他們擁戴上位的節度使,迫於中央政府的壓力,很快就把擁戴他上位的驕兵悍將砍倒一大片。

辛雲京聞之,亦推按殺鄧景山者數十人,誅之。由是河東諸鎮率皆奉法。

河東驕兵悍將的這種慘痛遭遇,更讓人清晰的感覺到,許多事,真是和尚摸得,你可摸不得!

當然了,這種慘痛的經驗教訓,並不是一兩次,就可以讓人們清晰的記住。因爲前面放着巨大的利益,人們難免會感覺,許多人被打得滿臉都是血,只是因爲他們玩的不夠好;自己過去玩,就可以避免這種結果。

而代宗皇帝、德宗、憲宗皇帝,隨後所作的事,就是不斷的用血的教訓,讓人們清晰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總而言之,如果你的地緣位置不夠好,千萬不要盲目學習河朔地區,因爲學習的結果,那就是害人又害己!

德宗時代,李泌用懷柔的手段解決陝州不服王化的軍人。但是隨後的結果,就是皇帝讓李泌把帶頭鬧事的人全押送到中央政府。

李泌一再告訴那幾個人說,你們不會有事的;並且一再向皇帝爲這幾個人求情,總而言之,我曾答應過他們不會有事的,希望皇帝放他們一馬;關鍵是這幾個真的有事了,以後我們再用懷柔政策時,誰還會相信我們呢?

但是很不幸,皇帝並沒有給李泌面子,於是相信李泌不會有事的七十多個陝州將領,全部被皇帝殺了!

上籍陝將預於亂者七十五人授泌,使誅之。泌既遣抱暉,日中,宣慰使至。泌奏:“已遣抱暉,餘不足問。”上覆遣中使至陝,必使誅之。泌不得已,械兵馬使林滔等五人送京師,懇請赦之。詔謫戍天德;歲餘,竟殺之。

憲宗時代,有一個軍區鬧事,皇帝用詔書表示理解他們的行爲,總而言之,我保證你們沒事。

但是結果呢?很快就秋後算賬了!

關鍵是,什麼叫罰不責衆?皇帝表示無視!因爲新去的軍政長官,擺酒宴招待大家,把參與叛亂的人都挑出來,一通砍瓜切菜的亂砍,當場就殺了一千多人!據說,當時血光衝得一丈多高,過了很久才消失。

華視事三日,大饗將士,伏甲士千人於幕下,乃集衆而諭之曰:“天子以鄆人有遷徙之勞,特加優給,宜令鄆人處左,沂人處右。”既定,令沂人皆出,因闔門,謂鄆人曰:“王常侍以天子之命爲帥於此,將士何得輒害之!”語未畢,伏者出,圍而殺之,死者千二百人,無一得脫者,門屏間赤霧高丈餘,久之方散。

面對皇帝這種玩法,人們都覺得太殘酷了,而且難免還是李泌表達過的觀點,我們這樣用欺詐手段解決軍區鬧事的問題,以後誰還敢信我們的話呢?

但是皇帝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必須得讓人清楚看到一個事實。總而言之,你試圖割據時,千萬考慮好後果。換而言之,我絕不會輕饒你們的,你們千萬不要報以太多的僥倖!

你們想逃過這種懲罰,就好好向河朔三鎮學習!但是你們在學習前,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資本。如果沒有這種資本,就做好被砍腦袋的準備。總而言之,老子如果連你們這種毛賊都治不了,天下還不亂了套。

千萬不要說我看人下菜,我就是看人下菜的!希望你們在吃菜的時候,先看掂量好自己有幾斤幾兩,千萬不要看別人吃這種菜,你們也就隨便亂伸筷子。

也別說我不講信義!和你們這些亂臣賊子,有什麼好講信義的?我就是要連哄帶騙的收拾你們,你們如果不服,就跟我硬扛到底,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面對巨大的利益,這種慘痛的經驗教訓,很難讓人一下真正吸取,所以前仆後繼向前衝的人太多了。但是經過皇帝持續多年的殘酷打擊後,人們漸漸終於明白了,河朔三鎮的成功,真的不是誰也能複製的。至少絕大部分地區,想複雜這種成功,通常都會死得很難看。

甚至而言,就算是河朔地區想維持這種成功,也得隨時準備好衆多人頭,準備讓中央政府來收割。因爲面對河朔地區這種不服王化的行爲,中央政府肯定會大打出手的,在此過程中,河朔地區想實現零傷亡,那就是如同做夢的想法;關鍵是,千萬不要以爲犧牲的永遠只是那一地的無名炮灰,因爲在此過程中,那些有希望當節度使的人、或是當了節度使的人,也隨時可能被人割下腦袋。

總的來說,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白來的成功。所以,你看到賊吃肉的時候,沒事也看看賊捱打的場面。

總的來說,在代宗時代,中央政府與河北地區的關係一直比較穩定。

因爲中央政府需要時間鞏固內政,所以面對河北地區不服王化的行爲,只要感覺不是太出格,通常總是會接受的;而河北地區通常也不敢做什麼太出格的事。

當然了,在此階段,軍人火併節度使,擁戴自己喜歡的人當節度使,中央政府通常會表示認可的,最經典的就是幽州火併節度使李懷仙,擁戴朱然彩當節度使,中央政府經過簡單的博弈,就接受了這個事實;再經典一些的就是,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被部將李希烈趕走,皇帝經過簡單的博弈,也接受了李希烈成爲淮西節度使的事實;總的來說,整個過程大家就是隔空過過招,從來沒有真正撕破臉。

當然了,在這個階段,各種事實上存在的世襲,皇帝也表示接受。最經典的就是田神功死後,他弟弟田神玉接替他的位置;再經典一些的,就是薛嵩死後,他弟弟薛接替他的位置;再經典一些的就是田承嗣死,他侄子田悅接替他的位置,對此,中央政府也都沒有表示強烈反對。

當然了,等中央政府內政鞏固的差不多時,類似的行爲,中央政府就不會接受了。至少,中央政府絕不會輕易接受這種事實的。於是中央政府與河北藩鎮的矛盾開始難以調和了。

在代宗時代,中央政府只和河北藩鎮大打出手過一次。

這一次的起因,簡單的看,就是魏博田承嗣用武力兼併昭義節度使。實際上,它的原因顯然比這要複雜得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