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史》的作者萬斯同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貢獻?

《明史》的作者萬斯同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斯同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今天我們熟悉的“二十四史”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由歷代政權組織編修。後代組織編寫前朝史事,這也成爲了中國曆代王朝修史之慣例。到中國最後一個帝制政權清朝修編明代史書的時候,雖然最終是以官修退出,但實際上其底稿幾乎均出自一位布衣學者之手,這位神祕的學者究竟是誰?他對中國史學有什麼貢獻?

《明史》的作者萬斯同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貢獻?

萬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號石園先生,明末清初歷史學家,浙江鄞縣(今寧波)人。萬斯同年少成名,讀書輒過目不忘,被人稱爲“神童”。萬斯同自小對歷史頗感興趣,曾經苦讀“二十一史”,由於夜晚沒有燈光照明,萬斯同於是在月光下讀書,由於太過用用功導致兩目腫痛,後來患有眼疾。在讀完“二十一史”後,萬斯同把學術興趣放到了自己曾經歷過的明代歷史,於是開始閱讀明代實錄,越讀就越發入迷,手不釋卷廢寢忘食,有明一代的十三朝實錄幾乎能夠背誦下來。

萬斯同跟隨明末清初大學者黃宗羲學習。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詔請黃宗羲修《明史》,黃宗羲拒不出山,予以拒絕。朝中大臣便推舉其學生萬斯同爲“博學鴻詞科”,萬斯同亦堅辭不就。次年,清廷開設明史館,總裁徐元文又邀請萬斯同參與編修工作。老師黃宗羲身爲明朝遺老,自己不能參與清廷工作,但實際上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明史的著作。於是萬斯同受邀前往北京,“請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

《明史》的作者萬斯同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貢獻? 第2張

萬斯同早年的史學沉澱於是大派用場,負責具體編寫史書初稿的編纂們在完成各自的任務後,全部送交萬斯同審閱。萬斯同作爲審閱絕不是僅僅掛個頭銜,他一字一句進行審覈後,就會對手下人進行批閱和補充:“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補入,取某書某卷某頁某事當參校。”手下人按照萬斯同提供的線索進行檢校後,發現沒有一處說錯記錯。所以五百卷的《明史稿》,都是萬斯同親自審定覈對。天一閣至今還珍藏有萬斯同編纂的《明史稿》列傳部分十餘冊。雖然《明史》最終完成是在萬斯同去世後的三十餘年的乾隆年間,但由於萬斯同爲《明史》修撰所鋪就的堅實基礎,今天人們公認《明史》是“二十四史”中除“前四史”外水平較好的一部。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八日,萬斯同在京師去世,享年六十四歲。除了《明史》外,萬斯同還留下了《歷代史表》、《紀元匯考》、《儒林宗派》等作品,每一部都是堪稱經典的學術著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