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興唐名將李光弼爲什麼沒有像郭子儀長壽?在自己五十來歲就抑鬱而終

興唐名將李光弼爲什麼沒有像郭子儀長壽?在自己五十來歲就抑鬱而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光弼。

郭子儀和李光弼同爲興唐名將,功勳不相上下,而人生結局卻相差很大。郭子儀在85歲那年安詳離世,真正稱得上是一個奇蹟;而李光弼卻在57歲那年抑鬱而終,心中始終有遺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讓人唏噓不已。

若論在安史之亂中的戰功,郭子儀是遜於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書上被認爲“戰功推爲中興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生經歷來說,李光弼是比較順遂的,即便打了敗仗,也並沒有受到影響(既沒有解除兵權,也沒有降職),但郭子儀則坎坷的多,他數次被解除兵權、降職,好在郭子儀始終忠於朝廷,心胸豁達,具有遠見卓識,被認爲“以身爲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興唐名將李光弼爲什麼沒有像郭子儀長壽?在自己五十來歲就抑鬱而終

郭子儀比李光弼大十一歲,李光弼能在安史之亂中嶄露頭角,還是源於郭子儀的推薦。在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中記載了一個小故事,大意是安思順在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郭子儀和李光弼都在安思順的軍中擔任牙門都將,但是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即便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也是互相瞪眼,恨不得對方立刻消失不見。後來郭子儀接替安思順做了朔方節度使,李光弼怕郭子儀打擊報復,想離開卻又不敢,一直在猶豫。不久,唐玄宗讓郭子儀率軍出征,李光弼見不能再猶豫了,就面見郭子儀,說:“我情願一死,只求你能赦免我的妻兒老小。”而郭子儀快步走到李光弼面前,扶着李光弼的肩膀說:“現在國家正在遭受戰亂,皇上也遷往別處避難,沒有你的幫助,我又怎麼能打勝仗呢?現在不是心懷私怨的時候啊。”

這個故事的真假姑且不亂,但兩個人的對對話中不難看出兩個人的性格。李光弼正直、剛強,但過於看重自己的權勢;而郭子儀在國家面前,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在乎身外之物。

興唐名將李光弼爲什麼沒有像郭子儀長壽?在自己五十來歲就抑鬱而終 第2張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因功獲得食實封2000戶,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於凌煙閣。這是無上的榮耀,當然伴隨着榮耀而來的還有宦官們的羨慕嫉妒恨,魚朝恩和程元振都害怕李光弼戰功太卓著而威脅到自己,於是開始排擠李光弼。李光弼曾親眼見到郭子儀是怎麼被魚朝恩害得失去了兵權,也見識到了程元振是怎麼把來瑱害死的。於是李光弼格外忌憚宦官們。

當時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把大部分的兵力都調離了原來的重鎮,河西、隴右軍也被召回平叛,以至於和隴之地空虛,吐蕃趁虛而入。而宦官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最終代宗不得不跑去了陝州,然後下令讓李光弼到陝州護駕平叛,但是李光弼懼怕宦官們給他使絆子,竟一直拖延出兵,代宗又重新啓用郭子儀,趕走了吐蕃。代宗回到長安後,任命李光弼爲東都留守,而李光弼再一次尋找藉口拒絕赴任,反而帶兵回了徐州。即便代宗召李光弼入朝,李光弼也拒絕了。

李光弼的做法不過是在保護自己,堅守在自己的地盤上以免被宦官陷害,但這種行爲落在別人眼中就是擁兵自重。昔日信服、擁護他的那些老部下漸漸也不再敬畏他、服從他,這讓他更加苦悶,終於在764年病逝。距離安史之亂被平定不過一年半的光景。

興唐名將李光弼爲什麼沒有像郭子儀長壽?在自己五十來歲就抑鬱而終 第3張

反觀郭子儀,無論兵權在不在,官職在不在,他都不在乎,至少表現出來的是不在乎。只要皇帝需要他,他永遠都在,平定安史之亂有他的功勞,後來他又退吐蕃軍,平定僕固懷恩叛亂,退回紇兵等等。代宗懷疑他,他就把肅宗給他的一千多件詔書全部呈給代宗看,以證明自己的忠心;代宗讓他做尚書令(唐朝只有李世民做過),他就堅辭不受,低調低調再低調;宦官魚朝恩把他父親的墳墓挖了,代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他就對代宗表示是他自己做的不夠好,是他沒有管束好自己的部下,以至於士兵們損害了不少百姓的墳墓,現在輪到他的父親了,那也是上天在懲罰他,和別人沒有關係。

這樣的一個功勳卓著又爲國着想,心胸豁達之人,又怎麼能不被皇帝信任?所以即便他曾數次被解除了兵權,但關鍵時刻皇帝還是會起用他。而他,成了古代功勳極高的武將的一個特例。在宦官當政的年代居然活到了85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