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田承嗣擁兵自重,開啓藩鎮世襲的先例

田承嗣擁兵自重,開啓藩鎮世襲的先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初,在田承嗣剛開始兼併昭義的時候,立刻被大唐中央政府盯上了,那時候真是危機四伏,老田絲毫看不到勝算。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四面都是敵人,田承嗣顧了頭,顧不了屁股;顧了左邊、顧不了右邊。但是這種困境很快過去了,因爲圍剿魏博的各大軍區很快就全掉鏈子了。

田承嗣擁兵自重,開啓藩鎮世襲的先例

最先掉鏈子的是淄青軍區。淄青軍區掉鏈子的原因,說起來也比較奇葩。

話說,皇帝讓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聯手圍剿田承嗣。開始,行動比較順利;但是淄清軍區的將士們突然得知,成德軍區發的獎金比自己軍區多,當時就火了。因爲大家幹着一樣的活兒,獎金髮的不一樣,這叫什麼事呢?

雖然淄青節度使一個勁兒的說,我們軍區現在財政比較困難,希望大家以國事爲重,不要和成德軍區攀比獎金的問題。問題是,淄青將士的覺悟實在沒有這麼高,於是這事就比較麻煩。

一切是顯然的,還未正式開戰,將士們就因爲資金問題,鬧得驚天動地;這真打開了仗,那還了得?於是,淄青節度使只能趕緊率軍退回了自己的軍區。

成德節度使一看淄青節度使撤軍了,跟着也撤軍了。因爲兩大軍區聯手行動,一個軍區擅自撤軍了,剩下一個軍區還怎麼打仗呢?

淮西節節度使一看成德、淄青兩大節度使都撤軍了,也趕緊跟着撤退了。因爲三大軍區配合作戰,兩個軍區突然中止了行動,剩下一人個軍區,還怎麼打仗呢?

李寶臣、正己會於棗強,進圍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兩軍各饗士卒,成德賞厚,平盧賞薄;既罷,平盧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爲變,引兵退,寶臣亦退。李忠臣聞之,釋衛州,南渡河,屯陽武。

淄青節度使這一招玩的比較高明。

第一、這似乎可以證明,不是他不想打仗,實在是手下將士因爲獎金的問題鬧情緒。

第二、手下將士因爲獎金問題鬧情緒,也不能怪手下將士,實在是因爲我們軍區財政緊張。

這一招,是藩鎮拒絕中央政府命令時,經常使用的招數。因爲說一千道一萬,那就是皇帝想讓我們打仗,先給我們卡上打點錢啊!問題是,皇帝哪敢隨便給他們卡打錢呢?因爲這種坑,就是一個沒有深淺的坑,因爲你說打多少錢,是個夠啊?這個可真一點譜也沒有。

如果中央政府權力足夠強大,看到軍區敢和自己這樣玩,當時就可以派政治委員、或是太監帶點兒慰問品下去,軟硬兼施的逼他們繼續打仗。

問題是,中央政府的權力不夠強大,看到軍區這樣玩,就只能乾瞪眼了。

後來,有一個軍方大佬,率軍出戰時,不向中央政府要一分錢,全走自己軍區的財政。他的小弟,當時就都火了。

說得好聽點,這是你考慮國家財政緊張,所以不向中央政府要一分錢,我們很佩服,問題是,我們軍區的將士,我們轄區的百姓招誰惹誰了,就要替中央政府背這種鍋?

說得難聽點,你爲了討好皇帝,就不顧我們軍區將士的死活、轄區老百姓的死活,你他X的還叫東西呢?

這種帽子扣在頭上,哪個節度使能扛得住?因爲兵驕逐將、將驕逐帥,那可不是說着玩的。所以,這個節度使當時就玩完了。

布發六州租賦以供軍,將士不悅,曰:“故事,軍出境,皆給朝廷。今尚書刮六州肌肉以奉軍,雖尚書瘠已肥國,六州之人何罪乎!”憲誠陰蓄異志,因衆心不悅,離間鼓扇之……布無如之何,嘆曰:“功不成矣!”……奉表號哭,拜授幕僚李石,乃人啓父靈,抽刀而言曰:“上以謝君父,下以示三軍。”遂刺心而死。

當時,淄青節度使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中央政府不給下撥大量的獎金,我也指揮不動我手下的將士。

當然了,千萬不要和我說,我們轄區的各州縣,從來不向中央政府交賦稅,所以中央政府沒有義務給我們軍區撥款。問題是,我們的轄區纔多大點地方?就這裏的賦稅,也就夠維持日常軍隊的吃喝訓練;您現在讓我們出軍區打仗,不給我們撥大量的款子,那是絕對不行的。

田承嗣擁兵自重,開啓藩鎮世襲的先例 第2張

事實上,各大軍區出境打仗,中央政府負責後勤,就是一種比較通行的慣例。

所以,各大軍區在配合中央軍出工不出力時,常用的手段就是和叛軍達成默契。總而言之,我們並不想和你們打仗,但是不打你們,我們也無法向皇帝交賬。這樣吧,我們來了,你們就讓我們先佔幾座城池再說,你放心,我們不會趁勝深入的,我們就駐紮在這裏。這樣一來,我們向皇帝打報告時,就可以自豪的,我們取得XX大捷,還攻佔了幾座城池;而這樣一來,我們以後的各種開銷,就都可以向中央政府報銷了。

這樣折騰上幾個月,只要皇帝感覺國庫裏的錢不夠用了,自然就只能讓相關軍隊退回自己的軍區。

圍剿田承嗣的軍事行動,讓淄青節度使這樣擺了一道,多少有些開局不利。

但是不久後,成德節度使、幽州節度使聯軍行動,總算取得了一點勝利。面對這種勝利,皇帝就讓一個死太監代表中央政府慰問成德節度使。

雖說成德節度使看到死太監就來氣,但是死太監是代表皇帝來的,所以成德節度使就親自帶着一些禮物拜會這個死太監。結果呢?這個死太監,直接就把他的禮物全扔在街上,更破口大罵成德節度使!

在這種背景下,成德節度使的小弟就說了,現在,田承嗣還沒有被滅掉,中央政府削藩的路還很漫長,死太監就敢這樣對您,明天皇帝把田承嗣滅了,您還有活路嗎?

面對此情此景,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自然不再賣力圍剿田承嗣了。

代宗嘉其功,使中貴人馬承倩齎詔宣勞。承倩將歸,止傳舍,寶臣親遺百縑。承倩詬詈,擲出道中;寶臣顧左右有愧色。還休府中,諸將散歸,寶臣潛伺屏間,獨武俊佩刀立於門下。召入,解刀與語曰:“見曏者頑豎乎?”武俊曰:“今閣下有功尚爾,寇平後,天子以幅紙之詔召置京下,一匹夫耳,可乎?”寶臣曰:“爲之若何?”武俊曰:“不如玩養承嗣,以爲己資。”

看着這種歷史,我們難免會覺得,如果沒有這個死太監,這段歷史有可能就改寫了。

其實,這是因爲成德李寶臣清晰的看到,如果幫助皇帝滅了魏博田承嗣,皇帝下一個要解決的目標,肯定就是他了。

從這層意義上,不論有沒有那個死太監,成德軍區也不會熱心圍剿魏博軍區的。除非成德軍區願意取消自己藩鎮的地位。

成德軍區這一招玩的其實更高明。

拿太監說事,比拿經濟問題說事,更容易讓中央政府陷入被動;更容易讓自己佔據輿論的制高點。一切是顯然的,這似乎證明,不是大家不願意聽皇帝的命令,而是皇帝的腦袋讓驢踢過啊。一個皇帝的智商正常,怎麼會這樣任由邪惡的太監胡折騰呢?

成德軍區拿這種理由拒絕聽令中央政府,皇帝還能怎麼辦呢?

要知道,在軍方大佬口中,在文職官員口中,太監就是邪惡的化身;但是在皇帝眼中,太監就是自己嫡系啊。皇帝絕不可能因爲這種原因,就打擊太監。

關鍵是,軍方大佬說了,邪惡的太監進入軍區,那是無法無天的胡折騰;太監回去,會怎麼說呢?肯定會把自己說得如同白蓮花一樣。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誰說的話可信呢?從史書上看,自然是軍方大佬的話可信,因爲太監就是邪惡的化身、而且極度貪婪。但是,基於皇帝的角度,顯然不會這樣認爲。

但是讓皇帝最無奈的問題在於,他重用太監這種事,搬到檯面上,永遠也不佔理。

淄青軍區退出戰爭,是拿獎金說事的。總而言之,中央政府想讓我們打仗,又不給下發大批資金,這是不行的!

成德軍區退出戰爭,是拿太監說事的。總而言之,皇帝竟然放任邪惡變態的太監破壞國防,這仗實在沒法打了。

幽州軍退出戰爭的原因,就更是奇葩了。因爲這是成德節度使腦袋一短路弄出來的!

話說,成德節度使被死太監氣得,本來就不想繼續圍剿田承嗣了。而有一天,有一個風水大師又告訴他,我在你的管轄境內某個地方發現一股神祕的氣息。成德節度使順着這個神祕的氣息一查找,當時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因爲據天意顯示,他有機會佔據幽州。

就在成德節度使想着如何佔據幽州時,田承嗣派人過來遊說他說。總而言之,你幫中央政府打田承嗣,那不是幫着皇帝挖坑活埋自己罷了。如果政府滅了田承嗣,下一個要滅的目標肯定就是你。

總而言之,你幫皇帝進攻魏博,不過是幫助皇帝挖坑活埋自己罷了。所以,你不如和田承嗣聯手攻打幽州。

成德節度使一聽這話,當時就驚呆了:看來自己可以佔據幽州,真是天意啊。否則,哪來這麼巧的事呢?

於是,成德節度使馬上就率軍進攻幽州!

當然了,戰爭剛剛開始就結束了。因爲,隨後田承嗣就告訴他,那個風水大師是我找的,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狼吃鬼的故事;我現在四面楚歌,哪有精力幫你打幽州呢?所以,你如果想佔幽州,就自己去打吧。恕我不能奉陪!

這場鬧劇結束後,成德節度使那是哭天喊地的說,自己此前就是鬼迷了心竅,所以纔會幹出這種糊塗事,所以希望皇帝會原諒自己。

問題是,這樣一折騰,皇帝再想調動他打田承嗣,肯定是不能了。因爲成德節度使說,我把幽州徹底得罪了,所以我只能把軍隊駐紮在幽州的邊界上,否則,我率軍打田承嗣,幽州在背後捅我一刀,我該怎麼辦啊?

關鍵是,皇帝再調動幽州節度使打田承嗣,也是不可能了。因爲幽州節度使說了,成德軍區一心兼併我們幽州,現在還有大批軍隊駐紮在我們邊界,你叫我怎麼分兵打田承嗣啊!

這一折騰,成德退出了戰爭,淄青退出了戰爭,幽州也退出戰爭。

在這種背景下,其它軍區想拒絕中央政府調動,理由更是現成的了,因爲三大強藩都退出戰爭,這仗還怎麼打?

到此爲止,中央政府知道再強行圍剿田承嗣,也是不會有結果的。

在這種背景下,田承嗣又給中央政府一個臺階。總而言之,上書向中央政府認錯,並且希望皇帝原諒他。

田承嗣請入朝,李正己屢爲之上表,乞許其自新。

面對此情此景,皇帝自然只能順坡下驢,表示願意原諒田承嗣。到此爲止,幽州依附中央政府,給中央政府帶來的戰略主動權,因爲田承嗣這樣一折騰,就完全抵消了。

史書在寫這段歷史時,那是充滿了戲劇性的內容。總而言之,田承嗣一個套子接一個套子的忽悠,把各大軍區都忽悠瘸了。

如果我們看歷史時,過多的關注這種充滿戲劇性的內容,自然會形成英雄史觀。因爲在這種歷史書中,歷史的大背景,常常是一片空白;於是所有的歷史變遷,好像就是某個歷史當事人抖了個小機靈;或是某個歷史當事人腦子一短路,於是就發生了鉅變。

問題是,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歷史背景,自然會發現,更真實的情形應該是這樣的。總而言之,圍剿田承嗣的戰爭進行到一定階段,各大藩鎮很快達成共識,於是,他們都找出各種理由,不再積極參與戰爭了。

如果失去這種背景,就田承嗣那幾個小花招,玩弄個幼兒園小朋友應該是可以的;想玩弄各種屍山血海中爬過來的老狐狸,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看到田承嗣的成功,其它軍區難免也是蠢蠢欲動;甚至那些地緣並不是多好的軍區,也難免蠢欲動。但是殘酷的事實很快讓大家看到,你在挑戰中央政府權威時,得先看看你的地緣是什麼情況,否則,你真是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