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唐、宋、明三代,文壇出現許多驚世絕倫的大才子,如唐朝之李白、宋朝之蘇軾、明朝之楊慎。然而,到了清朝,能擔得起“才子”名號的,卻少之又少,如趙翼、袁枚、紀昀等人,勉強算得上才子。而有一個人,若稱他爲清朝大才子,恐怕無人質疑,此人就是明末清初的金聖嘆。

一、狷狂書生

在上個世紀中葉,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金聖嘆這個名字是充滿“敵意”的,當時全國上下都在批評反動文學,而清朝大才子金聖嘆曾批評過《水滸傳》中的諸位英雄,因此,金聖嘆不被那個時代所歡迎,他的墳墓甚至還被紅衛兵給掘開了。其實,時間向前推進300年,金聖嘆在清朝初年,也一樣被時代所不容。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其實,金聖嘆不姓金,他原姓張,名才。清軍入關後,改名爲金聖嘆,意思是金人(清朝前期稱後金)來了,連聖人也只能嘆息。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對清朝統治者的態度。

金聖嘆出生於明朝末年,而且是個神童,在那個以八股取士的時代,別的孩子都在讀四書五經,金聖嘆儼然是個“壞學生”,他性格頑劣,博覽羣書,尤其對於小說、戲曲等作品,更是有獨特的興趣。

第一次參加院試,題目是“西子來矣”,意思是西施曲線救國,這是一個高大上的話題,只是,金聖嘆一看題目,忍不住內心的戲謔,提筆寫道:

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

主考官看到金聖嘆的答卷,忍不住搖頭,也戲謔地批了一行字:美人來了,你卻丟了一個秀才。

二、傾世才子

金聖嘆的秀才沒考上,還被取消了三年考試的資格。狂人,總要爲自己的狂妄付出代價。

此後,金聖嘆對科舉失去了興趣,但在著書立傳方面卻成績斐然,金聖嘆對《莊子》《史記》《離騷》等六部書籍逐一進行白話文批註,一時間,金聖嘆的批註引起鬨搶,洛陽紙貴。因此,有人說金聖嘆是中國白話文學的倡導者和先驅,這個結論不無道理。

在明末清初,金聖嘆在江南文壇上的地位首屈一指,他在給學生講經的時候,妙語連珠,不管是經史百家還是稗官野史、佛道典籍,他都能信手拈來,而且講得入木三分,頗有見地。很多外地的書生都慕名來聽金聖嘆講學。金聖嘆批註的書籍會被書局的商人翻刻高價出售,文人學士們以收藏金聖嘆的書爲榮。可見,金聖嘆的影響力之大。

三、痛罵孃舅

其實,金聖嘆在短時間內能夠聲名鵲起,和一個人的提攜是分不開的,此人就是他的舅舅錢謙益。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第2張

錢謙益是明末著名的文豪,更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其社會影響力和文壇引領作用在都不可忽略,正是在錢謙益的造勢下,金聖嘆才很快被江南才子所知。只可惜,錢謙益雖然有大才,他卻背上一個“變節”的名聲。

原來,明朝滅亡,清軍攻入南京時,錢謙益和小妾柳如是(下圖)二人都不想當亡國奴,於是,二人經過一番大義凜然的探討,決定一起投水殉國。當錢謙益和柳如是在跳水的那一刻,錢謙益突然說“水太冷,不能下”,臨時反悔了。

其實,當時正值五月,烈日炎炎,何來“水冷”之說,錢謙益嘴上說“殉國”,內心卻十分怕死,後來錢謙益向清軍大將多鐸投降,成爲了“假君子、真漢奸”的代名詞。

有一年,錢謙益過壽,金聖嘆本不願和漢奸舅舅交往,只是迫於母親的催促,只好前來拜賀。在席間,高朋滿座,大家久仰金聖嘆之才名,建議讓金聖嘆爲舅舅錢謙益寫一副賀壽的對聯。金聖嘆看大家這麼有誠意,便沒有客氣,提筆寫下上聯:

“一個文官小白臉。”

說舅舅是小白臉,這有些過分,在座的衆人雖然都十分驚訝,但都還抱有一絲希望,畢竟,古代有許多轉折性極大的對聯。只見金聖嘆繼續寫下聯:“三朝元老……”

賓客們長鬆一口氣,以爲接下來肯定是褒獎之詞,誰知,金聖嘆最後的三個字是:大漢奸。

於是,這個對聯就是:一個文官小白臉,三朝元老大漢奸。

據說,錢謙益看到這個對聯後,兩眼一瞪暈了過去,一場好好的宴會,被這一副對聯鬧得不歡而散。

從此,金聖嘆和錢謙益再無聯繫,他們之間劃清了界限,錢謙益做漢奸,金聖嘆繼續做被時代遺棄的狂士。

四、哭廟喊冤

在清朝初年,金聖嘆的名氣如雷貫耳,連皇宮之中的順治帝都十分欣賞。只是,順治的欣賞對金聖嘆來說毫無用處,因爲順治的去世,金聖嘆反而遭了秧。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第3張

順治十八年,當順治帝駕崩,按照禮制,江蘇省需要在省會蘇州舉辦祭奠活動,江蘇大小官員都要參加。沒想到,有一幫秀才利用這個機會,打算向江蘇巡撫朱國治告狀,最終釀成慘劇。

原來,蘇州府下轄的吳縣知縣任維初是個貪官,他爲了搜刮民財,魚肉鄉里,無惡不作。底層百姓告狀無門,於是,吳縣的一幫秀才們打算趁着祭奠順治的時候到蘇州向江蘇巡撫朱國治告狀,希望朱國治能夠嚴懲任維初。

江蘇巡撫朱國治在《康熙王朝》中的形象非常正面,實際上,他確實個奸臣,他每年都會收受任維初的賄賂,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他打算袒護任維初。於是,他以“刁民暴動,驚擾先帝靈位”爲理由,將來告狀的書生頭目都關入大獄。其他書生們深感冤枉,集體到順治靈前哭訴,這就是“哭廟案”的由來。朱國治一不做二不休,將這些人統統關押,並且屈打成招,說爲首作亂的正是江南大才子金聖嘆。

其實,金聖嘆並未參與這次哭廟,他只是聽聞秀才們被抓了起來,發了幾句牢騷而已。但朱國治需要一個很有名氣的“叛賊”,金聖嘆正好撞到槍口上。於是,金聖嘆被抓。

朱國治擔心金聖嘆等人會有翻身的那一天,於是把此事做成鐵案,當時遠在臺灣的鄭成功正在拉攏江浙一帶的士紳,朱國治便說金聖嘆私通鄭成功,犯了“通敵”之罪,金聖嘆被判死刑,全家流放。

五、獄中自嘲

作爲才子,金聖嘆有他獨特的幽默細胞,在獄中,他的兒子前來爲他送別,看到悲傷的兒子,金聖嘆說:“孩子,別哭,爲父給你出個對聯,你來對一對,上聯是:蓮子心中苦。”

所謂蓮子,其實是諧音,乃“憐子”,心疼兒子的意思。金聖嘆是說自己心疼兒子,內心十分苦楚。

兒子這時哪有心情對對子,金聖嘆笑道:“不難爲你了,爲父已經想好了下聯:梨兒腹內酸。”

梨兒,諧音“離兒”,離開兒子的意思。大才子金聖嘆果然名不虛傳,生離死別之際,還不忘以對聯自嘲。

金聖嘆在臨終前,寫了一封信,委託獄卒轉交給自己的家人,並且叮囑獄卒千萬不能偷看。獄卒認爲,此封信肯定干係重大,於是立即將信交給了官吏。官吏打開一看,裏面竟然寫道:“鹹菜和黃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這是我的祕方,你們知道後,我就毫無遺憾了。”

金聖嘆爲何要改名?歷史上的他是什麼人? 第4張

很明顯,金聖嘆早就料到這封信會被官吏偷看,他故意寫下這些內容來調侃官吏。金聖嘆臨死,又幽了一默。

六、屠刀之下

順治十八年七月,到了秋後處斬的日子,金聖嘆被押往刑場,和金聖嘆一起將要被斬首的還有“哭廟案”中的一羣秀才們。金聖嘆早已看淡生死,他對劊子手說:“爲了讓我少受些痛苦,你先砍我吧,到時候我兜裏的銀票都歸你。”

衆目睽睽之下,劊子手也不好查看金聖嘆兜裏是否真有銀票。但先殺誰,後殺誰,劊子手還是能做主的。抱着這樣的心態,劊子手往屠刀上噴上烈酒,首先將金聖嘆的腦袋砍了下來。

等金聖嘆倒下,劊子手趁勢將金聖嘆兜裏的“銀票”掏了出來。只見,是兩個紙團,第一個紙團上寫了一個“好”,劊子手大惑不解,被殺了還叫好?第二個紙團被打開,裏面寫了一個“疼”。原來,金聖嘆在用最後的幽默,來表達自己的諷刺。劊子手目光呆滯,深深感覺到了自己被金聖嘆戲弄,但人已經死了,他也無可奈何。

金聖嘆乃清朝初年的著名才子,胡適先生曾說金聖嘆是“天地鬼才”。只是,他滿腹才華,在清朝也不過是時代的棄子。所以,當他面對糟糕的境遇時,他不忘諷刺舅舅,諷刺劊子手,諷刺那個時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