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蒯徹的才謀如何?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蒯徹是韓信帳下的首席謀士,他一生雲遊四海,才華卓越,他有着遠超常人的敏銳觀察力以及無比大膽甚至有些瘋狂的想法,他身上的那種用時局做賭注而奮力一搏的精神都有別於一般的儒生或者謀士,更接近於縱橫家,他的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如果韓信當初採納了他的建議,那麼三國演義就可能提前上演。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由此可見謀略的重要性,在某些時候謀略甚至還是最爲關鍵的,韓信領兵打仗的本事毋庸置疑,但在情商上卻顯得有些差強人意,他一生爲大漢立下了不世之功,卻落得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臨死前才知道後悔沒有早聽蒯徹的話,可以說韓信以生命爲代價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蒯徹是一個真正的謀士,是當時難得一見的謀士。

蒯徹的眼光非常毒辣,韓信出道沒多久,他就看出了韓信的潛力,投到了韓信帳下,隨後便開始了他長遠的投資,蒯徹對韓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說韓信的成功和失敗都和蒯徹有直接關係。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首先說攻齊之戰,韓信在得知酈食其順利勸降齊國的消息後,便準備罷兵,蒯徹極力勸阻韓信出兵,理由是一來沒有收到漢王大兵的命令,如果日後漢王以此爲由說你違抗軍令怎麼辦,二來大將軍立辛辛苦苦在攻下50餘城,而他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就拿下齊地70餘城,這不顯得你韓信很無能嗎,趁現在齊國毫無防備將其拿下不費吹灰之力,這到手的軍功不要白不要,萬不能便宜了酈食其,最終成功的說服了韓信,這樣做的結果直接導致了酈食其生死。

誠然此次事件中最無辜的就是酈食其,他只是做了他該做的事卻落得個被活活烹死的悲慘下場,反觀韓信表面上拿了平齊的功勞,風光無限,但仔細再看這件事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韓信只看到了蒯徹所說的功勞卻忽視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酈食其身死導致的嚴重後果,酈食其是劉邦非常信任的一個謀士,韓信爲了功勞公然背叛酈食其致其身死,換句話說就等於是對劉邦的公然背叛,定然會讓劉邦感到不痛快。

韓信沒有想到這一點,但蒯徹也想不到嗎?顯然不是,但他爲何還偏偏這樣做呢,小編認爲此時的蒯徹就已經開始佈局了,他故意唆使韓信拉着劉邦的仇恨,真實意圖是想將韓信逼到造反,幫韓信自立山頭,其實就算韓信及時罷兵,他的功勞就真的不如酈食其了嗎?事實上韓信的功勞絕對不會被埋沒,如果沒有韓信大軍壓境,酈食其能順利說服齊王嗎,齊王投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來源於韓信的壓力,所以韓信此次的冒失行爲已經爲其之後的悲慘結局種下了惡果。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第2張

但韓信卻對此一無所知,就此落入了蒯徹的謀劃之中,如果此舉只是令劉邦心懷不滿,那麼蒯徹的下一個建議便將韓信徹底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劉邦陷入項羽大軍的包圍之際,蒯徹勸韓信向劉邦請封齊王,這點就有些要挾劉邦的意思了,反觀韓信,雖心中感覺此舉有些不夠意思,但還是擋不住內心對權力的渴望,考慮再三,便在請封的齊王之前加了個“假”字,韓信本意只是想封個王,並沒有考慮那麼多,殊不知此舉纔是他日後悲劇的導火索。

蒯徹的確很聰明,他一步一步就是想讓韓信站在劉邦的對立面上,然而可惜的是蒯徹在其接下來的謀劃中失算了,隨着劉邦的冊封,韓信成爲了真正的齊王,至此韓信無論是在實力上還是身份上都進一步得到了增強,此時的韓信對天下局勢變得也至關重要,此時的蒯徹纔算是真正的露出了他的意圖,讓韓信造反自立,與劉項鼎足而立,從而三分天下,後待天下有變,則率大軍一統天下,關於蒯徹的這次謀劃,無疑也是最爲人所熟知的,他對時局的分析可以說是完美到了極點。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第3張

當時韓信的抉擇決定着日後的歷史走向,若韓信站在劉邦這邊,項羽必輸,而若韓信站在項羽這邊,劉邦必輸,但如若韓信自立,那麼便可與劉項鼎足而立,並且還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至此蒯徹幫助韓信取得了天下的主動權,只要韓信願意,這天下就是他的,從這點上來看蒯徹確實是個頂級謀士,可以說他從滅齊之前就已經開始謀劃了,先是令韓信和劉邦兩人心生間隙,又趁機威脅劉邦,讓韓信名正言順地擴充了實力,步步爲營,招招致命。

然而蒯徹能夠看透這天下局勢,能夠看透人性貪婪之本質,但唯獨沒有想到人性善的一面,忘記了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是那種純粹的勢利之徒,至少韓信就不是,韓信早年過得十分悽慘,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受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他立志將來定要有所作爲,後來他滿腔熱血的加入項家軍,卻不得項羽重用,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

終於他遇到了劉邦,劉邦將他從一名小卒直接提爲大將軍,從而給了韓信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所以說韓信打內心裏是感激劉邦的,後來韓信請封“假齊王”,沒想到劉邦直接給了他一個真齊王,而韓信的志向就是封王,所以對現狀已經很滿足了,便拒絕了蒯徹三分天下的建議,換個角度來想,當時的韓信就算有自立的想法,但現實情況也是不允許的,韓信軍中的將領80%都是劉邦的心腹,如此韓信不願意反,一當面是內心的道義說不過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現實情況所迫。

蒯徹的才謀如何?一條計策甚至差點改變了歷史 第4張

蒯徹看到韓信不願自理的決心後,他便知道韓信日後不會有好下場,便佯裝瘋癲離開了韓信,蒯徹的這兩計確實精妙絕倫,但他錯在選錯了隊友,如果蒯徹面對的是英布和彭越,他的謀略自然能夠實現,但他面對的是韓信,他與韓信本就不是一路人,韓信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但他卻一而再地勸韓信擺脫劉邦,韓信重忠誠,重情義,蒯徹則重利益,韓信要麼就該直接趕走蒯徹不聽他的任何計策,要麼就一直聽下去,然而韓信卻既不堅定又不趕走蒯徹,只聽了蒯徹的第一計攻打齊國討封齊王,卻沒有聽到第二計擺脫劉邦三分天下。

韓信前腳已經上了蒯徹的賊船,後腳卻想抽出來,這顯然不現實,韓信最終落得身死道消的結局也正是蒯徹所認爲的,但換個角度來想,韓信落此結局,蒯徹也有不可開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