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大臣馬士英做了什麼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明末大臣馬士英做了什麼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中國時局動盪,一位以詩詞歌賦著稱的人物,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這個人就是馬士英。馬士英是誰,爲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際的時局呢? 

明末大臣馬士英做了什麼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士英是貴州貴陽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歲的時候,和阮大鋮一起通過了科舉的會試。三年之後,被授予南京戶部主事,開始進入仕途。直到崇禎年間,被升爲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但不久之後,他被人告發貪腐,罷了官。

馬士英在罷官之後,又遇到了和他同榜進士阮大鋮,兩個人成爲了好朋友。其後阮大鋮由於支持東林黨人周延儒入閣有功,被重新舉爲仕人。但是由於東林黨內部的反對,阮大鋮只好推薦馬士英取代自己的位置。

不久之後,李自成大軍攻克北京,又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清軍入關。由於戰火還沒有蔓延到南方,南方因此亟需再立新君,以圖光復。因此在馬士英等人的支持下,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爲弘光帝。馬士英由於擁立有功,被進爲內閣首輔。

馬士英爲了報答當年阮大鋮的舉薦之恩,因此在弘光帝面前保舉了阮大鋮,兩個人一起把持朝政。至於馬士英在南明任職期間的功過是非,歷史上的說法很不一致,有的人認爲他是一個奸臣,也有的人認爲他是一個忠臣。但無論如何,在後來清軍南下的過程中,馬士英並沒有像阮大鋮一樣賣國求榮,因此無關是忠奸,頂多也只能算是一個權臣。

弘光元年,清軍南下,攻克揚州,盡屠八十萬之衆。南方聞風喪膽,開城投降,弘光帝出逃至蕪湖,被清軍捕殺。阮大鋮貪生怕死,投降了清軍。那麼馬士英去了哪裏呢?馬士英是誰,當然不會隨便投降,他率領殘餘勢力南下,盤踞在江浙一帶,多次和清軍交戰,最後犧牲。

 馬士英是好人還是壞人

馬士英是好人還是壞人,一直是研究明末清初歷史的學者爭論的問題。判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首先最主要的,當然是要看他乾的事情都是些好事還是壞事。  

明末大臣馬士英做了什麼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來看一段發生在多鐸和黃端伯之間的對話。清兵南下,南京的一些重要官員,如錢謙益、趙之龍等人都打開城門投降。唯有黃端伯不投降。多鐸問黃端伯說,你以爲弘光帝是個什麼人,你想爲他殉節?黃端伯說,皇帝聖明。多鐸又問,那你認爲馬士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黃端伯說,是忠臣啊。多鐸說,像他那樣的人也可以被稱爲忠臣?黃端伯說,馬士英直到現在也沒有投降,當然是忠臣。他指着那些已經投降清軍的南明官員說,他們纔是不忠不孝的人!

雖然以上這段話,有黃端伯和多鐸作對的意思。但是從中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在黃端伯的眼裏,馬士英比錢謙益、趙之龍那些投降派的人士實在強太多了。

馬士英曾經爲張溥喪事奔波一個多月。而馬士英和張溥之間,其實並沒有多少關係。曾經張溥和阮大鋮一起,是擁護周延儒入閣的重要人物。後來周延儒入閣,要對阮大鋮報答,但由於復社成員的反對,因此阮大鋮讓馬士英代替了自己的位置。因此馬士英和張溥之間的關係,是隔了阮大鋮一層。但在張溥死後,馬士英能夠爲他的喪事奔波一個多月,足見其江湖豪氣,是個重義氣,重情義的人。

在回到之前清軍南下的時候,錢謙益投降了,阮大鋮投降了,唯獨馬士英沒有投降。馬士英幹什麼去了呢?他在浙江一帶,組織抗清實力,和清軍進行鬥爭,直到最後,馬士英壯烈殉國。

一個在別人眼中忠孝兩全的,重情義的人,就可以看出馬士英是好人還是壞人了。但是在當時的南明王朝中,馬士英過分攬權,而且才能平庸,是弘光朝覆滅的原因之一,也是馬士英飽爲後人詬病的原因。但弘光朝覆滅,是很多原因形成的,馬士英並非罪魁禍首。

馬士英之死

在中國晚明的歷史中,對於馬士英之死有着不同的說法。根據正史記載,馬士英是被清軍俘虜後英勇就義的,而根據野史記載,馬士英並未死去,一直隱居在山中,直到壽終正寢。  

明末大臣馬士英做了什麼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馬士英和阮大鋮在南明弘光朝時期的擅權,招致了東林黨復社成員的不滿。而且在馬士英的好友阮大鋮於南京城破後,乞降於清軍,順帶着讓馬士英的形象也在無意之中抹上了一層黑。

在弘光帝覆亡之後,南方相繼又建立了隆武帝朱聿鍵政權和魯王朱以海政權,抵抗清軍的入侵。馬士英本屬於弘光朝的寵臣,而且東林黨對其多有不滿,因此當他去投奔隆武帝和魯王的時候,都遭到了拒絕。但是馬士英並沒有因此轉投清軍,而是自己組織力量,抗擊清軍。根據史料記載,馬士英在此期間,參加了南明抗清勢力攻打餘杭、富陽和杭州等地的戰役。後來南明勢力最大的隊伍吳日生敗亡,馬士英見大勢已去,遁入四明山,削髮爲僧。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使得馬士英被清軍逮捕。但是這個時候,馬士英也沒有投降清軍,最後英勇就義。

在野史中,有學者考證出馬士英並沒有被清軍俘虜,而是一直隱居在山中。而且還有人找到了馬士英在弘光年間直到清康熙年間的活動痕跡。而且在他晚年,還和八大山人一起創建了江西青雲圃道院。

但是無論對馬士英之死持有何種看法,都可以證明他在國破家亡的時候,並沒有像明末的其他士大夫一樣賣國求榮,而是選擇了殉國的結局。如果熟讀南明史,可以發現他的就義和寧波人張煌言十分相似,而後者被人稱爲了民族英雄。因此,那些污衊馬士英的學說,都將不攻自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