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他爲什麼會遭到那麼多人的不滿?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他爲什麼會遭到那麼多人的不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于謙,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三大營潰散、武將勳貴戰死者不計其數,即將亡國的慘淡愁雲籠罩着大明京師。

大明該何去何從?

監國朱祁鈺召集留守京師的文官武將舉行朝會,徐有貞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南遷。

正當衆人盤算着朝會一結束就趕緊回家收拾細軟之時,于謙“建議南遷者當誅”的一聲怒吼給了朱祁鈺堅守京師的底氣,接着,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于謙經過一番調兵遣將、運籌帷幄終於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然而,僅僅八年之後,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復辟、朱祁鈺駕崩,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的于謙因被誣陷謀反而遭斬決。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

要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大明立國講起。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以大都督府管理各級武將、統領天下兵馬,以中書省管理各級文官、負責處理政務。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生,明太祖廢除中書省、改大都督府爲五軍都督府。

從表面上來看,胡惟庸案使得文官、武將勳貴都遭到了重大打擊,但是,由於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非軍功不得受爵,所以,洪武時期武將勳貴勢力要強於文官勢力。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他爲什麼會遭到那麼多人的不滿?

建文帝繼位後,開始全面重用文官治國理政,文官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春天,只是,這個春天僅僅持續了不到四年。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軍攻入京師(今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登基,改年號爲永樂。

永樂一朝,大家確實都很樂呵:戰爭頻繁,武將勳貴們不斷的加官進爵;國本確立,文官們藉助內閣形成了文官集團;朱棣扶持,宦官侯顯代表朝廷出使遼東、西域,宦官鄭和率領水師揚威四海。

明仁宗繼位後,武將勳貴勢力、文官集團回過味來了,率領水師、代表朝廷出使怎麼能讓宦官去做,所以,鄭和下西洋停了、侯顯出使停了,宦官被打回原形。

明宣宗繼位後,大明由戰略進攻轉爲戰略收縮,武將勳貴勢力遭受打壓,文官集團權勢不斷膨脹。

爲了防止文官集團的權勢過於膨脹,明宣宗通過設立內書院給宦官集團登上大明權力舞臺打開了一扇窗。

明英宗繼位時,三楊內閣早已名滿天下,武將勳貴勢力由於遭受打打壓已經失去了不少話語權,宦官集團羽翼未豐。

看起來,文官集團已經在大明的權力舞臺上佔據了絕對優勢,可是,正統十三年發生的一件事令文官集團明白了這不過是黃粱一夢。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他爲什麼會遭到那麼多人的不滿? 第2張

根據《萬曆野獲編·補遺》中的記載,事情是這樣的:大寧都指揮僉事李暠,道遇祁州知州李玉不避道,杖之,其時都司之橫如此。

僅僅因爲祁州知州李玉不讓道,大寧都指揮僉事李暠就用軍棍像打小兵那樣將他打了一頓。

十年寒窗苦讀,數年兢兢業業,再加上運氣才能升任知州,結果因爲一次不讓道就被一個都指揮僉事打了一頓,這讓李玉如何接受、讓整個文官集團如何接受。

不僅如此,宦官王振成功通過明宣宗打開的那扇窗登上了大明權力舞臺,並且力壓武將勳貴和文官集團。

經歷了建文朝的重用、經歷了永樂朝國本之爭的勝利、經歷了三楊內閣的名揚天下,結果李暠用了一根軍棍打了整個文官集團的臉。

痛過之後,文官集團才猛然驚醒,原來,大明的權力舞臺上,主角不是武將勳貴就是宦官,自己雖然戲份增加了,但卻一直都是配角。

面對這種情況,文官集團必定心懷不滿,當不滿積攢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奮起反抗,恰好,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發生。

土木堡之變,王振攛掇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卻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將大明拖入深淵,武將勳貴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卻無法挽救三大營的潰敗。

土木堡之變後,時任兵部尚書的文官于謙僅憑一己之力重新整頓了三大營、清除了王振餘黨、率領明軍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最終力挽狂瀾、將大明從深淵中拉出。

通過對比土木堡之變前後宦官、文官集團、武將勳貴的表現,以于謙爲代表的文官集團充分證明了自己纔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自己才應該成爲大明權力舞臺上的唯一主角。

于謙是不是必須死?他爲什麼會遭到那麼多人的不滿? 第3張

景泰一朝,以于謙爲代表的文官集團在輔佐明代宗修復土木堡之變帶來的創傷時,還做了兩件事:

一、于謙以三大營戰力不強爲由,廢除三大營,設立十二團營,自己爲兵部尚書兼任團營提督,並將宦官排擠出團營;

二、于謙以便於指揮明軍作戰爲由,將各地的巡撫、鎮守文官合二爲一,令巡撫成爲朝廷派駐各地的最高軍政長官。

這兩件事做完之後,文官集團確實成爲了大明權力舞臺上的唯一主角,可是,宦官、武將勳貴卻連當配角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坐在臺下當觀衆。

從主角到觀衆,宦官、武將勳貴心中的不滿可想而知,作爲文官集團的代表人物,于謙自然成了他們發泄不滿的對象,再加上一直都因遭受打壓而對於謙心懷不滿的南遷派文官,大明的朝堂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倒於勢力。

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倒於勢力覺得有機可乘,所以就在宦官曹吉祥、武將勳貴石亨、南遷派文官徐有貞的帶領下發動了旨在幫助明英宗復辟的奪門之變。

明英宗成功復辟後,皇帝對於謙提督團營寢食難安、武將想要廢除巡撫、宦官想要擠進團營、南遷派文官想要發泄心中不滿,他們一合計,發現想要同時實現這些並不難,只要幹掉文官集團的代表人物于謙就可以了。

爲了合情合理的幹掉于謙,他們給於謙安上了謀反的罪名。

其實,于謙完全可以率令團營阻止奪門之變的發生,並在平息奪門之變後迎立藩王,可是爲了避免內耗,他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還選擇了認命。

在皇帝、宦官、武將勳貴、南遷派文官都想幹掉于謙和他自己認命的情況下,等待于謙的只能是必須死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