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于謙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說起于謙,大家首先會想到誰呢?我想大部分人腦海中首先回想起的是抽菸、喝酒、燙頭的那位於老師。不過,在明朝中期,有一位中興大臣,也叫做于謙。

他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精銳盡喪的關鍵時刻,指揮北京守軍擊敗了前來攻城的也先,避免了靖康之恥悲劇的重演。可以說,這位於少保爲明朝延續了百年國運。

可在明英宗奪門之變重新復位後,卻下令殺害了這位民望深厚的功臣。這又是爲什麼呢?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于謙的被害,絕對算是明朝中期的一大冤案。他的死,與一名叫做徐有貞的內閣首輔有關,也與土木之變以及之後的北京保衛戰有關。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蠱惑下,決定親征瓦剌。結果在王振一系列的騷操作下,明朝軍隊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擊潰,二十萬大明精銳全軍覆沒,跟隨皇帝一同出征的大批文臣武將死傷殆盡,就連明英宗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

可以說,大明朝的決策中樞都幾乎被端了個底朝天。大戰之後,也先並沒有就此罷手,他準備趁着明軍精銳盡喪的特殊時刻,直接攻佔京城。這就是北京保衛戰的背景。

明朝指揮中樞被也先爆頭後,北京城內人心惶惶。就在此時,孫太后與尚書胡濙、戶部尚書陳循等重臣商議後,立郕王朱祁鈺監國,並開始討論接下來的對策。

說真的,二十萬精銳大軍的覆滅,讓朝中不少人都爲之膽寒。他們不敢也不願再與也先較量。於是,一些大臣私下裏串聯,想要說服太后和朱祁鈺南遷至南京,“從長計議”。翰林院侍講徐珵平時愛好天文、地理、兵法,於是就藉口“熒惑入南鬥”的星象,建議南遷。

就在這時,我們的於少保出現了,他此時還僅僅只是兵部侍郎,在聽到徐珵的建議後卻勃然大怒,稱“議南遷者斬”。

說實話,于謙之所以不顧徐珵面子的斷然呵斥對方,是因爲在那樣一個危機情況下,如果主戰派稍微顯得猶豫一些,很有可能給予主和派可乘之機。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第2張

現在回想一下,那次商議戰和的會議,對於當時的歷史進程也有着極爲關鍵的影響。 一旦明朝真的在也先的攻勢下選擇了退縮,那麼明朝初年被太祖、成祖屢屢打壓圍剿的北元勢力很有可能再次死灰復燃,到時候整個北方都會陷入無盡的戰火之中。

但這件事卻也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他就是率先提議南遷的徐珵。他率先提出南遷,並不代表着他本人就是十足的膽小鬼,可沒辦法,槍打出頭鳥,因爲他是第一個公開提出這一建議的人,於是他就成了朝臣們取笑和鄙視的對象。

尤其是在北京保衛戰以明朝的大勝作爲結束後,他先前以天象爲藉口的舉動,就更是坐實了他的膽小怕事。這樣的標籤,不僅讓他在朝中混不下去,甚至還影響了他的升遷。

有一次,他通過閣臣陳循向于謙求取國子祭酒之職,但等到于謙將這一舉薦信送到景泰帝(前面的郕王朱祁鈺)手中後,後者一看是徐珵,就有些不爽,說“這不是那個提議南遷的人麼?他心術不正,絕不能擔任國子祭酒”。

徐珵將自己升遷不得和名聲敗壞的原因,都歸結爲于謙,這也是他對於謙懷恨不已的原因。可就憑他當時的聲望,怎麼能對付因爲北京之戰而名聲大振的於少保呢?

所以,毫無辦法的徐珵只好將自己的名字改爲徐有貞,先消除人們對自己之前事情的印象。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第3張

說來也是奇葩,景泰帝還真的是隻記名字不記人,名字改變後,徐有貞的官途變得一路順風順水,他本人的能力其實不差,又涉獵廣泛,對治水很有一套。

景泰六年徐有貞在治理沙灣河道時大顯身手,被景泰帝拜他爲左副都御史。這是他初步進入明朝權力核心,也爲之後他參與奪門之變埋下伏筆。

奪門之變是被也先俘虜的朱祁鎮回京後發動的一場政變,政變的結果是,病魔纏身的景泰帝退位,不久就病死宮中,而朱祁鎮重登大寶。這場宮變中,除了將領石亨、太監曹吉祥外,徐有貞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英宗復辟之後的當日,就對徐有貞等奪門功臣大肆封賞,徐有貞作爲首功之臣,自然排在前列。他被任命爲翰林學士,進內閣參與機樞政務,即明朝實際上的內閣首輔。而原本的兵部尚書于謙,則因爲之前定立景泰帝的罪名被捕下獄。

英宗皇帝並不算是一個惡人,因此對於于謙這位於國有再造之功的功臣,本來並沒有惡感,但徐有貞卻對他懷恨在心。

在宮變前後,他欺騙英宗說于謙反對英宗復辟,刻意製造誤會,讓英宗以爲在他被迎會北京的過程中一直是于謙在從中作梗,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將於謙處死。

可這件事情也是徐有貞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雷。

于謙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于謙最後爲什麼會被冤殺 第4張

之後,英宗逐漸從他人口中瞭解了政變真相,尤其是得知在政變前,由於景泰帝病危,已經有包括于謙在內的不少朝臣商議重新迎英宗入宮後,他才驚覺徐有貞等人幫助自己只不過是一次政治投機,他本人即使不冒險參與也很有可能重登皇位。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徐有貞晚年被奪爵罷官,極爲淒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