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明代于謙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于謙瞭解朱祁鎮復辟成功後自已不得好死,當時的于謙在做什麼事情?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朱祁鈺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後來他的兒子朱見濟夭折,之後就沒有立太子,如果重新再立朱見深,于謙就不會坐視不管。坐視不管?怎麼管??當時代宗皇帝快死了,他沒兒子。皇位要麼還給英宗要麼給前任太子(英宗的兒子),因爲宣德皇帝只有他們兩個兒子,其他藩王血緣就太遠了而且太后會同意?所以代宗皇帝一死,皇位回到英宗一脈這是整個朝廷的一致意見,于謙打算單挑天下?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明知必死,還不出手,原因就一個,愛子民,重社稷,輕君王,那一晚,就是他的石灰吟。 京師保衛戰絕對改變了中國歷史,太重要了,每去西湖必去于謙墓。于謙能帶兵抗得住乜先的數萬蒙古鐵騎,如果想置石亨等人於死地,易如反掌,當初石亨等人從土木堡棄軍逃回就應治罪,于謙忠誠善良反受小人之害,愚忠悲壯之果。

每聽到于謙的故事,都是兩眼淚,大明忠臣啊?按兵不動,慷慨赴死,以報大明王朝,以此名垂青史!個人認爲于謙是想死,也不怕死。敢去也先接太上皇。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老頭去虎穴,不是想死是什麼?迎回來自己得到了什麼?朱祁鈺做得不好,要麼殺了哥哥全家要麼對哥好點感化他。這樣做讓人恨又給人機會翻盤。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第2張

奪門之變時,明代宗只有29歲,雖然身體不好,誰提起了必死彌留之際,史書記載奪門之變後,朱祁鈺已經好轉了,最後莫名其妙猝死,于謙當時身爲內閣主宰,怎麼可能在朱祁鈺還沒死的時候,作出如此荒唐的決定,退一萬步說,朱祁鈺真的快死了,于謙也完全可以自己親自復辟英宗或擁立朱見深繼位。這才適合常理!

土木堡之變後,北京城文臣首領是王直。百官首領是徐遁。 這兩人都非常支持代宗上位。 但是,這兩人都沒有出頭。而是忽悠了當時還是戶部侍郎,並不算高官的于謙出頭。 兩人的藉口是,才華不及於謙。 王直前後都是那麼牛氣的人,徐遁狀元之才。才華不如於謙? 無非兩隻老狐狸,讓于謙頂崗而已。 當然,于謙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從三品侍郎 直接到一品兵部尚書。進入明代權力核心。 同樣,奪門之變後,于謙被砍了。可王直徐遁都活了,只是罷官。徐遁後面還起復了。

這是因爲無論于謙反不反抗,都無濟於事,因爲滿朝文武都支持英宗復辟,反抗不過多增傷亡,不反抗則在青史留名,這也是文人最在意的。爲什麼滿朝文武都支持英宗復辟,都反對景泰帝。第一,景泰太苛刻英宗,英宗前期寵幸宦官,造成土木堡之變,但是被也先俘虜至北方蒙古,吃盡了骨頭,然後回宮後遭到景泰帝百般虐待,在滿朝文武看來,已經贖其罪,普遍對英宗非常同情,第二,景泰登基八年卻無嫡系,僅僅只有一個于謙,這在朝堂上非常孤立的,第三,景泰本身無子嗣卻又病重,一旦駕崩,按照朱元璋的皇位繼承法,皇位又會重新英宗或者英宗子朱見濟的手上,但他們誰也不會感激景泰帝,因爲英宗被他百般虐待,朱見濟太子位是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滿朝文武不會爲了景泰帝去得罪未來的皇帝,所以滿朝文武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利益攸關上,誰也不會去支持景泰帝的,奪門之變,順風順水,就是這樣的,這跟于謙是否反抗無關。

寧可身先死,不願留罵名。先爲國而後忠君,那個時代能有這種思想而且這麼幹的人真的了不起。擁立朱祁鈺爲帝,而後擁立周見深爲太子,于謙難道不了解一旦朱見深上位對於自己意味着什麼?這種無私即使現在的人都很難理解吧。出差到杭州,專門去祭拜這位英雄,作爲讀書人他的成就堪稱無可挑剔,估計連岳飛與他相比也甘拜下風,從他被殺,明代就應該滅亡了,後面的東林黨爭先恐後的投降也不令人奇怪,對於清代我感覺除了剃頭留辮子外,整個歷史比明代要強得太多,至少沒有把哪個英雄殺死的事情發生,技術辛丑時八國聯軍要求處決董福祥時,慈禧都沒有答應。

誰告訴你于謙沒有準備? 爲什麼奪門之變大軍進入後宮。景泰帝第一句話是問是不是于謙造反?自己想想爲什麼? 于謙剛整頓京營,手頭是有一支可靠大軍的。 可說實話,他打仗真不是石亨對手。他根本沒料到石亨會靠百餘家丁直接奇襲紫禁城。 石亨之前一連圈舉動,把于謙所有目光都集中到城外。于謙以爲他要靠城外忠於石亨的大軍。 于謙根本不是沒有任何舉動。而是完全失算。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第3張

於少保是忠臣,忠的是大明皇室,並不是某個皇帝。朱祁鎮被俘時,他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與孫太后一起立朱祁鈺爲君,破了也先的詭計。朱祁鎮被放回來囚禁八年,於少保也沒有上書讓朱祁鈺殺掉朱祁鎮,可見他內心是光明磊落的。但他沒有意識到人心險惡,以至被冤殺真是令人心痛。說手握兵權爲何不干涉,因爲他是忠臣,如出兵就有造反之嫌了。所以他絕不會這麼幹,這點和岳飛一樣,兩位少保,兩位忠臣,同被冤殺,死後還葬在一起,也算緣分吧。

我認爲這正是正人君子之所以能做到的。無論是英宗還是代宗,都是順應時勢而被推上帝位的,帝王之間的是非曲折做臣子的無法干預和評論,誰都有優勢,誰都有錯誤。英宗錯在盲目用兵,導致被擄,失去皇位,差點亡國。代宗失。于謙能幹而正直無私.卻又有文人的迂腐愚忠。英宗被放回來已失勢,以于謙的權勢聲望應該進言代宗。借代宗之手暗除英宗("土木堡之變″後回來的英宗對代宗和于謙來說都是個很危險隱患)。結果兩人都政治迂腐幼稚,而吞生命後果!

明代最沒帝王之才的皇帝當屬明代宗…明英宗之弟朱祁鈺,卻被文官集團的代表于謙扶上帝位,無非就是他好操控,能按文官們的利益來!甚至朱見深被廢太孑之位也被文官集團默許,就是怕英宗系孑孫上臺清算他們!可朱見深被立太孑繼承代宗之位可是代宗被立位爲皇帝的條件之一!不然朱祁鈺排隊也輪不着他當時皇帝!孫太后也不爲答應于謙擅立外藩爲席!英宗奪位後對其弟和文官集團及於謙最惱恨的也是這一點!可以說這幫道德婊無恥之極!所以英宗搗毀代宗陵寢不讓其入墓穴並廢帝號,隨後清算大批支持代宗廢立朱見深太孑地位的文官集團,可謂英明之舉!

于謙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爲沒私心,一切以國家爲重。擁立代宗,說服代宗迎回英宗,坐視英宗復辟,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實于謙在代宗病危之際是否可以主動建議代宗歸位英宗那?可能于謙覺得這樣對不起代宗,所以放棄了吧?于謙又不是領兵大將他如何手握重兵,就算他有調兵之權,沒軍中大將之令他也調不動一兵一卒,石享擁有京城防守最高將領,他如何調兵,命令是層層下達,越級是很難調動的,奪門之變他根本管不了。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第4張

民族英雄于謙,在歷史書本上隻字未提,人們只記得他年少時所做的石灰吟,可能有的人連石灰吟是誰寫的都不瞭解。而於謙墓,也多是外國友人前來祭拜,王陽明是大多日本人的偶像,在世界各國都有儒學院 在中國確實封建復古的代名詞。中國天天說要打造文化強國,弘揚民族文化。但中國文化是啥?民族文化是啥?

于謙不是不管,他了解也管不了,他雖爲兵部尚書,但他整天處理的是政務,石享是領兵大將部下都是他的死忠,根本不會聽從於謙,袁世凱部下清廷都調不動就是列子,民國遠征軍總司令羅卓英在撤退時開會,各軍師長都不聽他,他只能管住自己的一百多衛隊,所以有些事官大也不一定都能管住。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做什麼 于謙爲什麼會坐視不管 第5張

先不論是否知情這點在史書中無明證,即使知情不出手也沒錯。于謙與其他大臣主張復立沂王等於認可英宗復位,可見他們都沒有認爲復位對自己不利,明代士大夫骨子裏是維護禮法大義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比如武宗,不會謀立外藩。于謙,是大忠大勇,只爲社稷,不慮己身,人格高潔可謂千古第一人。 朱祁鈺,時也,命也,上天把皇位給了他,卻讓他唯一的兒子早夭。不該如此固執,重病難起時就該順應歷史,重立見深爲太子,如此既能全其生前身後之名,也能爲大明保全忠臣于謙,悲乎,惜哉!

朱祁鎮,任性卻又保有祖宗的骨氣,在先輩創立的大明盛世裏恣意妄爲,終釀大禍。但被俘後仍能保持帝王的底線骨氣,這也算他前半生唯一無愧朱氏先人之處。對於帝位,亦是命也,時也。然殺于謙,爲其最大之敗筆,是爲彼時帝王之心所累,未能超脫通透。即時晚年幡然悔悟,然忠良已沒,大錯已鑄。 悲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