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明英宗和于謙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時,于謙手握帝國兵權,爲何沒出手阻止?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僅30歲的明景帝朱祁鈺一病不起,眼看着離鬼門關越來越近。然而,由於皇帝的獨生子朱見濟先前已經夭折,而儲君之位空虛,一旦明景帝駕崩,江山社稷將陷入無人可以託付的危險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大將石亨、前府右都督張軏、大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果斷髮動政變,將軟禁在南內的明英宗重新扶上帝位,史稱“奪門之變”。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奪門之變”漫畫

明英宗復辟後,對忠於明景帝的朝臣進行大清洗,曾指揮過北京保衛戰、對明代有再造之恩的兵部尚書于謙慘遭殺害,堪稱千古奇冤。其實,從理論上來講,手握帝國兵權的于謙,完全有機會出手阻止“奪門之變”,將叛亂扼殺在萌芽之中。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于謙沒有這樣做?筆者不揣冒昧,認爲原因大概有以下4點:

首先,政變得到孫太后的公開支持,具有合法性。孫太后是明英宗的生母,而明景帝也是在她的支持下才得以登基,而並非直接繼承自父親明宣宗或異母兄明英宗。如此說來,孫太后便成爲明代皇位的“操盤手”,擁有在緊急情況下更換皇帝的合法權利。既然明景帝離大限之期不遠,而帝國又沒有明確的繼承人,那麼孫太后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有權利重新擁立明英宗。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第2張

孝恭章孫皇后畫像

孫太后不僅公開支持明英宗復辟,並且還派兄長孫繼宗和弟弟孫顯宗率子婿、家奴等43人蔘與政變,擺明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態度。既然孫太后的行爲具有合法性,並且她支持親兒復辟的決心是如此堅決,由此便給於謙出了個大難題:如果率軍平叛,則無異於謀反,自己反而會成爲人人可誅之的“逆賊”。如此一來,于謙進退維谷,不能及時採取行動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沒有合適的皇位繼承人選,平叛後的“爛尾工程”難以收場。就算于謙鐵定心要平定叛亂,之後該擁立誰做皇帝,同樣是個大難題。在此之前,于謙等人考慮到明景帝的獨生子朱見濟已死,因此商定在皇帝駕崩後,將擁立前太子朱見深即位。然而,朱見深是明英宗的兒子,一旦于謙平定“奪門之變”,自然不會再將“逆賊”的兒子捧上帝位。

當然,除朱見深外,于謙也可以擁立其他皇族成員爲帝,例如襄憲王朱瞻墡備受朝野矚望,加之又是皇叔,完全有資格繼承大統。不過,無論由誰來做皇帝,于謙總歸要備受猜忌,稍有不慎便會被滅族。更何況,如果有皇室成員對於謙的選擇大爲不滿,進而效仿當年的朱棣舉兵造反,則明代極有可能再度陷入大規模內戰的危險。正是考慮到“爛尾工程”難以收場,于謙纔會對平叛行動難下決斷。

再者,于謙是個典型的士大夫,忠誠謹慎有餘,但缺乏做大事者應有的果斷和勇氣。在江山由朱家人坐的情況下,無論于謙是否出手平定“奪門之變”,他最終都難免逃脫一死,而破解之道只能是改朝換代(如趙匡胤),或者完全架空皇帝,做帝國實際上的主宰(如曹操、高歡)。雖然這兩種手段具有高風險性,但在“勝利者書寫歷史”的定律下,一旦成功將會獲利頗豐。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第3張

于謙畫像

然而,無論是哪種方法,實施者都只能是蔑視規則束縛、勇敢無畏和行事果斷的人物,換句話說,是做大事者。很不幸,于謙跟曹操、高歡、趙匡胤等人都不同,他只是一個典型的士大夫,對帝國忠誠、辦事謹慎有餘,但缺乏另起爐竈的果斷和勇氣,做皇帝或準皇帝並不在他的人生規劃範圍內。更何況,于謙心懷黎民,斷不會爲了一己之私而讓天下蒼生陷於水深火熱當中。

最後,政變發生得太快,讓于謙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五日,于謙在跟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人商議後,最終決定聯合嚮明景帝上奏,請求重新冊立朱見深爲太子。由於奏摺直到晚上才擬定好,所以衆人決定明日一早再入宮面奏,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天深夜便發生“奪門之變”。很明顯,石亨等人是在得知于謙等人的計劃後,搶先採取了行動。

于謙當初手握重兵 奪門之變時爲何不見他阻止 第4張

于謙墓

石亨等人在正月十六日深夜闖入南內救出明英宗,旋即趕往奉天門,將他扶上龍椅,前後只不過兩三個時辰而已。如此一來,政變分子在極短時間裏便完成所有的工作,用既成事實打了于謙一個措手不及,使他不能有所行動。關於這一點,談遷在《國榷》中曾提到“於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奪門之謀,懵然不少聞,何貴本兵哉!或聞之倉卒,不及發耳!”

參考書目

談遷(明):《國榷》,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張廷玉(清):《明史》, 中華書局1974年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 :《中國明代檔案總彙》,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