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名臣于謙簡介:到底誰纔是殺害於謙的真正凶手?

明朝名臣于謙簡介:到底誰纔是殺害於謙的真正凶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謙被殺之謎至今未解,跟隨一起了解一下於謙的生平故事,探尋于謙究竟是怎麼死的,誰纔是真正的兇手!

于謙簡介: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爲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明朝名臣于謙簡介:到底誰纔是殺害於謙的真正凶手?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爲重,君爲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衆人忌恨。

于謙生平故事介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謙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太平裏(今浙江杭州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程莊鎮於莊村)。太祖於伯漢先居山西后遷至蘇州,高祖於夔仕元爲官。于謙的曾祖父於九思任杭州路大總管,遂遷居杭州錢塘縣太平裏,故史載於謙爲浙江錢塘人。祖父於文明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父親於彥昭隱居家鄉錢塘不仕。

于謙少年時期即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氣節,懸文天祥像於座位之側,幾十年如一日。七歲時,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八歲時,他穿着紅色衣服,騎馬玩耍。鄰家老者覺得很有趣,戲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于謙應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下聯不僅工整,而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尋常的氣勢。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從此踏上仕途。

于謙的性格很剛強,遇到有不痛快的事,總是拍着胸脯感嘆說:"這一腔熱血,不知會灑在哪裏!"他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勳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終不贊成講和,雖然上皇因此能夠回來,但上皇並不滿意。徐珵因爲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這時把名字改爲有貞,比較容易得到提升進用,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簡介:到底誰纔是殺害於謙的真正凶手? 第2張

石亨本來因爲違犯了軍法被削職,是于謙請求明代宗寬恕了他,讓他總理十營兵,但因爲害怕于謙不敢放肆,也不喜歡于謙。德勝門一仗的勝利,石亨的功勞並不比于謙大,而得到世襲侯爵,內心有愧,於是上書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明代宗下詔讓他到京師,于謙推辭,明代宗不準。于謙說:"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

而且石亨身爲大將,沒有聽說他舉薦一位隱士,提拔一個兵卒,以補益軍隊國家,而只是推薦了我的兒子,這能得到公衆的認可嗎?我對於軍功,極力杜絕僥倖,絕對不敢用兒子來濫領功勞。"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張輒因爲徵苗時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和內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謙。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舉南犯,于謙運籌帷幄,捍衛了明朝,立下了蓋世功勳。而後于謙大力改革軍制,受到景帝重用。但同時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嫉妒,最後被誣陷入獄,於景泰八年(1457年)被處死。一代名臣于謙突遭橫禍,成爲千古奇案。

于謙是怎麼死的?

此事還得從明英宗時說起。史載,英宗正統十四年,年僅23歲的英宗不聽勸阻,受自己佞臣王振的唆使,下令自己御弟郕王朱祁鈺駐紮京師,自己親自點精兵50萬揮師北上,迎戰蒙古瓦剌部,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擒。古語說得好: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可是此時此刻,英宗已成異邦階下囚,皇太子尚年幼無知,也先部落隨時都可能兵臨北京城,這怎能讓大臣們不憂心如焚呢?

當年九月,在大臣們的擁戴下,郕王登基,是爲景泰帝。可雖然這樣,依然無法平定民心,英宗帶領的50萬精兵已全軍覆沒,京城僅餘不足10萬的兵力,且都是羸弱之卒。一些貪圖享受、貪生怕死的大臣這時候煽動王公貴族向南逃,侍講徐珵甚至公開地散佈謠言,聲稱天降災禍,唯有南逃纔可以消災免禍。

大臣們不停爭吵,景泰帝無所適從。就在這時候,新任兵部尚書于謙再次站出來,厲聲喝道:“凡倡議南遷者,立斬不饒!”翌年,也先慘敗,嚮明朝請和。因此,在瓦剌過了一年遊牧生活的英宗被迎回北京,被迫接受“太上皇”的尊號,住到了南宮。

明朝名臣于謙簡介:到底誰纔是殺害於謙的真正凶手? 第3張

景泰八年一月,皇帝突然身染重病,臥牀不起,這便爲新年的宮廷罩上了一層陰雲。景泰帝廢了英宗皇儲,立自己兒子爲太子,不料未滿一年,他唯一的兒子卻死了。從這時起,皇儲之位始終未定,這理所當然地成爲宮廷陰謀活動的極好溫牀。

就在正月十六夜裏,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都御史徐有貞等趁皇帝臥病休養、朝廷內外人心浮動之機,把做夢都想復辟的“太上皇”朱祁鎮迎回了金鑾大殿,而朱祁鈺在其兄復位的歡慶聲中撒手人寰。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石亨等少不了加官晉爵。他們大權在握,就着手下一步的行動:陷害忠良,排除異己,首當其衝的就是于謙和王文。石亨始終嫉恨景泰帝讓于謙做兵部尚書,再加上北京保衛戰中於謙明智地否決了自己擁城固守的方案,石亨對此耿耿於懷。而那徐有貞正是那時候散佈謠言、鼓吹南逃的徐珵。

石亨、徐有貞等捏造王文、于謙“逢迎景泰篡位”,並且聲稱於、王二人看到景泰帝一病不起,就陰謀迎立襄王。英宗對那兩個奸臣毫不懷疑,所以命石亨和他的黨羽都御史蕭維楨主持會審。

蕭維楨、石亨對王文、于謙進行嚴刑拷問,逼迫其承認一切罪行。王文對其無恥行徑非常氣憤,厲聲質問道:“召迎親王必須有金牌,派人也要有馬牌才行,現在這兩樣東西在哪裏?”問得那兩個奸臣無言以對。于謙冷笑着對王文說道:“你無需費口舌了,這是他們的詭計,目的就是置你我於死地,辯解也是徒勞。”

一連審了幾天,於、王二人依然不招供。石亨等人又缺乏證據,只好以于謙和王文陰謀迎立外藩爲名,請求凌遲處死這二人。明英宗念及于謙的功勞,不太情願地簽發了處死王文、于謙的旨令,但是,他把凌遲改爲斬首。幾天後,王文、于謙慷慨就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