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姚廣孝在臨死前爲何要讓朱棣放了溥洽?

姚廣孝在臨死前爲何要讓朱棣放了溥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姚廣孝,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公元1418年三月,雖然已是春暖花開,但北京的天氣仍然是乍暖還寒。在慶壽寺中,躺着一位老僧,而在老僧的牀邊,坐着一位穿龍袍的皇帝。僧人此時已經84歲,行將就木,皇帝對他十分不捨。皇帝傾身問老僧:“少師,你還有什麼要求嗎?”僧人用悲憫的語氣說:“貧僧只有一個要求,請陛下放了溥洽,他在監獄裏待得太久了。”皇帝沉默良久,對這個要求非常意外,但還是點頭答應了和尚。和尚得知皇帝已經答應,撐着病體下牀叩謝。

這位皇帝,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而這位躺在病牀上的老僧,名叫衍,俗名姚廣孝。慶壽寺的這場對話,是二人最後一次面見,不久後,姚廣孝圓寂。在多年前,這二人搭檔,用三年多的時間,曾讓大明朝的皇位易主。

姚廣孝在臨死前爲何要讓朱棣放了溥洽?

姚廣孝出生於一個世代行醫的家族,元朝末年,姚廣孝出家爲僧,法名道,當時他年僅14歲。在爲僧期間,姚廣孝結識了三教九流的人物。直到洪武十五年,孝慈高皇后(馬氏)去世,朝廷挑選高僧入宮誦經,47歲的姚廣孝被選中。此時的姚廣孝,看似一位本分的和尚,實際上卻是一位陰謀家。在他見到燕王朱棣的時候,他的陰謀徹底暴露。

在馬皇后的喪儀期間,姚廣孝結識了朱棣,初次見面,姚廣孝對朱棣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記載:

僧衍知燕王當嗣大位,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蓋白冠王,其文皇也。

姚廣孝說:“大王(指朱棣)要是帶我去北平做近侍,我願意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在“王”字上加一個“白”字,充分暴露了姚廣孝的野心。姚廣孝的話很有誘惑力,朱棣最終向朱元璋討要姚廣孝,姚廣孝得以到北平。他的公開身份是慶壽寺住持,暗地裏卻多次到燕王府和朱棣密談。

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連續削了五位藩王,在姚廣孝的勸說下,朱棣開始籌備兵器,收攬人心,準備起兵。次年六月,靖難之役爆發,姚廣孝一路跟着朱棣,爲朱棣出謀劃策。姚廣孝對靖難之役的作用有多大?用《明史》的一句話說:

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

也就是說,朱棣在起兵的三年時間內,所有的戰場決斷,基本上都是做出的。

姚廣孝在臨死前爲何要讓朱棣放了溥洽? 第2張

朱棣登基後,建議姚廣孝還俗,姚廣孝不肯。給姚廣孝賜宅邸和宮女,姚廣孝也不要。朱棣封他爲太子少師,姚廣孝上朝時身穿朝服,下朝後立即換上僧衣,回寺廟居住。朱棣賞賜姚廣孝金銀,也被他施捨給窮人。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重,朱棣前往慶壽寺去看望姚廣孝。當問到姚廣孝還有什麼要求時,姚廣孝沒有爲自己以及家人考慮,而是隻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釋放溥洽。《明史·姚廣孝傳》記載:

病甚,不能朝,仍居慶壽寺……問所欲言,廣孝曰:“僧溥洽系久,願赦之。”

溥洽是誰?姚廣孝爲何心繫此人。原來,溥洽也是一位僧人。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溥洽作爲高僧被請入皇宮做主錄僧。朱棣起兵攻入南京後,建文帝消失,有人傳言是溥洽給建文帝剃度,然後讓建文帝扮成僧侶出逃。於是,朱棣將溥洽抓起來,逼問建文帝的下落,可是,溥洽從58歲被抓,關押16年之久,如今已經74歲,一直沒有開口。

姚廣孝在臨終前,竟然要求朱棣釋放溥洽,讓朱棣非常意外。畢竟,在朱棣心中,建文帝的下落是天大的事,而知道建文帝下落的人,恐怕只有溥洽。但姚廣孝爲朱棣奉獻了一生,他臨終的要求朱棣怎能拒絕呢?朱棣最終點頭,答應了姚廣孝的要求。

姚廣孝在臨死前爲何要讓朱棣放了溥洽? 第3張

據《都公譚纂》記載,朱棣回宮後,立即下令釋放了溥洽,溥洽被關押16年,白髮長達數寸,他來到姚廣孝的牀前,跪着說:“吾餘生,師所賜也。”溥洽離開後,姚廣孝去世。

姚廣孝身爲朱棣靖難的大功臣,在朱棣登基之前,他是一個陰謀家,在朱棣登基後,他變成了一個慈悲者。他雖然沒有脫離政治,但卻心生悲憫。他之所以懇請釋放溥洽,恰是這顆悲憫之心的驅使。對於朱棣而言,16年已經過去,溥洽也未曾開口,再關押下去,又有何意義呢?不如成全了姚廣孝的遺願。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雖然去世了,溥洽又替他活了8年,而後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