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三國時期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去翻閱三國裏的人物的姓名時,我們可以發現三國中各個階層、三教九流所有人物的名字幾乎都是單名。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此基礎上,歷史人物之間的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舉例來說,當時存在三個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其中,第一位李豐是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爲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爲蜀漢效力。

三國時期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李異”,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兩位名爲“李異”的歷史人物,一位是益州牧劉璋的部下,另一位則是東吳的武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這兩位名爲“李異”的歷史人物。

一、李異(劉璋部下)

一方面,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李異是益州牧劉璋的部下。當然,對於李異來說,當時隸屬於劉璋麾下的徵東中郎將趙韙。

劉璋在位時,發生沈彌、婁發、甘寧等人的叛亂。叛亂失敗後,甘寧等益州將領逃到了荊州,投靠了劉表。得知這一消息後,劉璋冊封趙韙爲徵東中郎將,率領大軍進攻荊州牧劉表。當然,趙韙並沒有擊敗劉表,而是趁着這一機會聚集了士兵,以此起兵造反,從而和劉璋爭奪益州牧的保障。

公元200年,趙韙先是聯合荊州牧劉表,促使其停止和益州之間的交戰。然後,趙韙聯合益州本地士族,以此起兵造反。不過,雖然趙韙處心積慮,策動了不少郡縣。但是,趙韙的謀反還是被劉璋所平定了。在被劉璋擊敗後,趙韙逃入江州。不久之後,趙韙遭到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兵敗被殺。

從這一角度來看,李異擊殺了趙韙,自然是幫了益州牧劉璋一個大忙。不過,在趙韙之亂被平定之後,李異就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了。比如等到劉備後來進攻益州的時候,也沒有李異率軍抵擋劉備的記載,這意味着李異很可能在公元212年之前就去世了。

二、李異(東吳武將)

三國時期名爲李豐的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另一方面,對於李異來說,則是東吳的武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派遣將領軍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擊敗蜀漢將領詹晏、陳鳳。在這場戰役中,李異率領水師,謝旌率領步兵,斷絕險要。在此之後,李異等東吳將士又進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都取得了勝利。對此,在筆者看來,李異在東吳偷襲荊州的戰役中,顯然立下了大功。此戰,東吳不僅攻佔了荊州,更斬殺了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

於是,因爲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劉備於公元221年起兵征討東吳,從而發動了夷陵之戰。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夷陵之戰爆發後,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後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夷加入,總兵力應達到五萬)爲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等將領,佔領秭歸。爲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落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夷陵之戰的初期,李異面對蜀漢大軍,可謂吃到了敗仗。不過,到了公元222年,陸遜仔細分析了蜀吳雙方的形勢,選擇堅守不出,消耗了蜀漢大軍的士氣。在此背景下,陸遜採用火攻的計策,最終擊敗了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至於李異這位將領,也跟隨陸遜追擊蜀漢大軍,從而將功補過。當然,在夷陵之戰後,《三國志》等史料中就沒有李異的相關記載了,也即其最終的結局,自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