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尉遲恭是唐朝開國名將,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七名,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作爲李世民最信任的一員大將,尉遲恭最後的結局還是不錯的。不但本人得以善終,陪葬昭陵,極盡哀榮。而且在尉遲恭死後,尉遲恭的後代也都過得不錯,福澤綿延數代。

尉遲恭之所以能夠有這樣一個結局,主要也是和他一生立下的功勞有關。

尉遲恭,字敬德,山西人。和演義小說裏說的一樣,歷史上真實的尉遲恭,早年確實是個打鐵的。大概也正是因爲這個職業,導致尉遲恭練出了一身驚人的力量,後來才能在戰場上橫勇無敵。

到了隋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反對隋朝。不過,這裏要多說一句,隋末的絕大多數農民軍,其實並不是什麼正面角色。相反,絕大多數農民軍,其實根本就算不上是軍隊,只能算是打家劫舍的流匪。因爲隋朝壓迫得太過厲害,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起義造反。但是他們造反之後,其實也不敢和隋朝官軍硬碰硬,只敢四處打家劫舍,欺負那些更弱小的老百姓。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當農民軍鬧到山西之後,性格暴躁的尉遲恭,一氣之下從軍入伍。只不過,當時尉遲恭加入的並不是農民軍,而是隋朝官軍。

加入隋朝官軍之後,尉遲恭憑藉作戰勇敢,一路升爲朝散大夫。朝散大夫這個官職很有意思,因爲這個官並不是一個武將體系內的官職,而是一個從五品的文官官職。後世史學家認爲,尉遲恭獲得的這個官銜,應該是一個榮譽性質的官銜。因爲武官授文官官銜,一直是中國古代一個榮譽性質的事情。

不管怎麼說,從品秩上來看,這時候的尉遲恭,應該算是副師級的武官。

能夠單憑軍功升到副師級,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當時尉遲恭是在山西北部從軍,而當時山西北部最大的軍方官員,也就是正軍級而已。

就在尉遲恭升爲朝散大夫之後不久,山西北部發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這些事情,不光改變了尉遲恭本人的命運,更間接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命運。

當時山西北部最大的這個將軍,叫做王仁恭。王仁恭是隋朝名將,當年跟隋煬帝一同征討高句麗的時候,其他將軍幾乎都是全軍覆沒,只有王仁恭帶兵渡過遼河之後,還能安然返回。從高句麗返回之後,王仁恭就被派到了山西北部坐鎮,抵禦北方的突厥。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2張

而當時山西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則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此時的李淵,正在爲後來的起兵做着準備。從官職上來看,李淵是太原留守,而王仁恭則是馬邑太守,倆人有點上下級的關係,但又不是完全直屬。

而王仁恭麾下,也有兩個很重要的人。一個是他麾下的郡丞,叫李靖;另一個是他麾下的校尉,叫劉武周。

熟悉唐初歷史的朋友,對這幾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

就在這期間,身爲馬邑郡丞的李靖,察覺到了一些問題,覺得身爲太原地區最高長官的李淵,很有可能要謀反。李靖出於正義,決定舉報李淵。但問題是,向誰舉報是個問題。向王仁恭舉報肯定不行,因爲李靖當時也摸不準,王仁恭是不是和李淵那邊早就已經串通好了。而山西這邊,李淵已經是最大的官,好像也沒有李靖能去舉報的地方了。

所以最終,李靖直接決定,去長安舉報。但可惜的是,剛到長安之後,李淵就已經起兵了,徹底封鎖了關中。這下,李靖就算舉報也沒用了。後來李淵進了長安之後,還抓住了李靖,差點砍了他。

當然,這是後話。

李靖走了之後,王仁恭就更加依仗麾下的校尉劉武周。劉武周這個人,也是一個典型的豪強型人物,因爲當年曾參與隋煬帝對高句麗的戰事,一路升爲校尉。對於劉武周這個人,王仁恭還是比較看重的,對其委以重用。但是王仁恭萬萬沒想到,劉武周這個人私德有問題,竟然和他的侍妾私通了。

所以,在李靖離開之後,就沒有人能制約劉武周了。劉武周覺得正好天下大亂,自己又怕私通的事情被王仁恭發現,所以乾脆直接幹掉了劉武周,自己拉起大旗起兵了。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3張

而劉武周起兵之後,遠在江都的楊廣,堅定認爲劉武周起兵,極有可能是李淵在背後支持的,所以想把李淵拿到江都去問罪。但是李淵也不傻,知道自己去了肯定就回不來了。所以李淵這邊乾脆下定決心,提前起兵了。

然後,李淵一路打到了長安,封鎖了整個關中,導致身在長安的李靖,再也去不了洛陽或者江都打小報告了。

不得不說,歷史有時候真的是一個圈,這應該算是典型的蝴蝶效應。

而尉遲恭作爲山西北部的高級軍官,在這場變故當中,顯然是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不過,軍人以服從爲天職。尉遲恭大概也沒想過給王仁恭報仇之類的事情,等到劉武周起兵之後,尉遲恭直接就歸順了劉武周。而劉武周也早就聽說了尉遲恭的勇猛,直接將尉遲恭調到了自己的麾下,做了自己的偏將。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劉武周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主要是因爲起兵之前,劉武周確實沒什麼準備,所以這會兒也爆發不起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李淵一路打到了長安,佔領了整個關中,並且幹掉了隴西的薛舉和西邊的李軌,成了整個天下最大的格局勢力之一。江都那邊,楊廣死了,隋朝徹底分崩離析了。至於劉武周,則是忙着和突厥那邊聯繫,認突厥人做了靠山。

然後,就到了公元619年。

得到了突厥人支持的劉武周,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開始大肆擴張了。恰好此時李淵已經去了長安,太原這邊,只留下了他的三兒子李元吉留守,極爲空虛。

那還等什麼?打吧!

在突厥的幫助下,劉武周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劉武周本人坐鎮後方,統籌規劃。前方的戰事則是由他的大將宋金剛指揮。尉遲恭則是在宋金剛的麾下,率領一部分軍隊,作爲宋金剛麾下最能打的將軍,所向披靡。

短短几個月之後,劉武周就佔領了山西全境。

這裏要多說一句。劉武周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打下整個山西,也是和李淵用人不當有關。因爲李淵去打長安的時候,幾乎是帶走了全部的家底,而山西老窩這邊,就只留下了幼子李元吉駐守。

如果說,李淵的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都是真正的一代人傑的話,那老三李元吉,就是真正的垃圾了。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4張

據說李元吉出生的時候,他媽差點因爲他長得醜給他扔了。後來李元吉11歲的時候,他媽就去世了,再加上那會兒李淵正在積極準備謀反,所以也沒空管教他,這就使得李元吉遠比不得他那兩個哥哥那麼牛。

所以,當劉武周大軍抵達太原城的時候,李元吉根本就打不過,只能求援。

太原告急之後,李淵又派自己的宰相裴寂,統領大軍而來,想要收復失地。但是裴寂這個人,自身能力其實一般,而且是個典型的文官。能當上唐朝的初代宰相,也是因爲他追隨李淵比較早。這樣一個人,肯定是打不過宋金剛的。所以沒過多久,李淵派去的援軍也是全軍覆沒。等到裴寂戰敗之後,李元吉乾脆守都不守了,直接逃回了長安。

就這樣,山西戰事,徹底糜爛。唐朝在黃河以東的地盤,幾乎徹底全都丟光了。

沒辦法,李淵只能派自己的王牌李世民上場了。

李世民到了山西之後,總算扭轉了唐軍的敗局,一場大戰,就此開始。

第一場,尉遲恭對戰唐軍將領秦瓊、殷開山。秦瓊和尉遲恭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但是殷開山這個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但如果提起他在演義小說裏的身份,估計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

在《西遊記》裏面,他是唐僧他姥爺。

反正就是唐朝的一個開國功臣。

這一戰,尉遲恭大敗,唐軍取得了開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

值得一說的是,演義小說當中,著名的‘打三鞭換兩鐗’,就是發生在這一戰當中。

美良川之戰結束後,很快,第二場戰鬥開始,柏壁之戰。

柏壁之戰,李世民和宋金剛對陣於柏壁,尉遲敬德鎮守旁邊的介休城。最終,宋金剛被李世民打得全軍覆沒,守在介休城這邊的尉遲恭,就成了一支孤軍。隨後,李世民派人前去勸降,尉遲恭同意了。

自此,尉遲恭歸順了李世民,成了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將。

至於劉武周,在這一戰之後,直接逃往突厥,打算去突厥請求援軍。結果突厥人對於他這個失敗者,根本就不感興趣。等到劉武週迴過味來,打算再回山西的時候,突厥根本不放行,再加上此時李淵已經和突厥取得了聯繫,所以劉武周直接就被突厥給幹掉了。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5張

而尉遲恭這邊,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後,倒是很受李世民重視。尉遲恭本人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期望,爲李世民全力衝鋒陷陣。當時李世民麾下有一支最爲精銳的玄甲軍,李家砸鍋賣鐵,也就只湊出了三千五百騎玄甲軍。而這支玄甲軍,原本是由秦瓊和程咬金兩人統領,尉遲恭加入之後,也被派到了玄甲軍當中,做了一位玄甲軍統領。

此後,尉遲恭的主要任務,就是帶着這支玄甲軍,完成最重要的衝陣任務。在這個過程當中,尉遲恭也和秦瓊、程咬金兩人建立了極爲深厚的感情。接下來的幾年裏,尉遲恭先後跟隨李世民,打王世充、徵竇建德、平劉黑闥,每戰必身先士卒,戰功顯赫。

這幾場硬仗打完之後,唐朝基本上就已經快要統一全國了。

不過,隨着唐朝的統一,李世民和他大哥李建成的矛盾,卻日益凸顯出來。矛盾的核心也很簡單,就是爲了太子之位。李世民戰功卓著,但李建成卻有嫡長子的身份,所以倆人誰都不服誰。就這樣,一場儲位之爭,就此開始了。

這場鬥爭,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最終,到了公元626年,李世民率先掀桌子下了狠手,在玄武門發動了伏擊,幹掉了李建成,然後逼迫李淵禪位給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在整個玄武門事變當中,尉遲恭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首先,尉遲恭是玄武門事變的推動者。在李世民難以下定決心的時候,正是尉遲恭的一番話,讓李世民徹底下定了決心。而且,在玄武門事變的過程當中,李世民曾跌落下馬,差點被李元吉勒死。關鍵時刻,正是尉遲恭趕到,幹掉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玄武門事變之後,還是尉遲恭,拎着李建成、李元吉哥倆的人頭,去見太子府和齊王府的軍隊,讓這兩家的軍隊徹底做鳥獸散,解決了危機。再之後,依然是尉遲恭,帶兵入宮,控制了攻城,然後將消息告訴了李淵,並且逼迫李淵禪位給李世民。

這份功勞,可就太大了。

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後,對尉遲恭也是重賞有加。像程咬金、秦瓊等人,都只是實封七百戶;唯有尉遲恭,實封一千三百戶,遠勝其他武將。

再之後,到了貞觀年間,尉遲恭依然極受重用。不過,唯一的問題在於,尉遲恭這個人性格好像不是很好,和同僚的關係處的一般。不光對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關係一般,時常給他們找事,而且對於很多武將,同樣不是太尊重。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6張

比如,貞觀六年的時候,李世民曾擺宴款待功臣。結果在宴會上,尉遲恭覺得座位排在自己前面的那幾個人,功勞都不如自己大,所以當廷發作起來。坐在他旁邊的李道宗勸他的時候,還被尉遲恭當廷揍了一頓,差點把眼睛都打瞎了。

這就是演義小說當中,著名的‘拳打皇親李道宗’這個橋段的由來。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李道宗真的是冤枉的,人家是個好人。這場宮廷鬥毆,對於李道宗來說,純粹是一場無妄之災。

但是仔細想想,尉遲恭的這些做法,確實也不失爲一種保全性命的方法。

要知道,相比其他武將,尉遲恭明顯功勞更大。如果再和朝臣們相處融洽的話,恐怕難免不會讓李世民猜疑。反倒是尉遲恭如此行事,讓李世民雖然感到無奈,但想到他昔日的功勞,卻也並不會太過苛責於他。貞觀年間,尉遲恭多次被外調到外地任職貶官,但最後卻都安然無恙。

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待遇,無非是‘簡在帝心’四字罷了。

尉遲恭也曾被人誣陷過他謀反。但是在李世民問他之後,尉遲恭直接當廷脫下衣服,展現出身上的傷疤。這下,李世民都不禁潸然淚下,自然也就談不上責罰他了。

不得不說,這個大老黑也是挺有智慧的。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繪製凌煙閣功臣榜,尉遲恭名列第七。這裏要多說一句,網上很多人都說,凌煙閣排名有什麼貓膩,不同排名有不同意義之類的。其實真沒這麼複雜。當時李世民就是挑了二十四個功臣,然後按貞觀十七年他們官職的大小,進行排名。當時長孫無忌官至司徒,官做得最大,所以排第一。而尉遲恭則是開府儀同三司,前面還有幾個比他官職更大的,所以排第七。

同樣也是這一年,尉遲恭徹底請求退休。李世民欣然應允,授予了他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職務,允許他每個月只上朝兩次,不再插手具體朝政。

退休之後的尉遲恭,閉門謝客,基本斷了和朝臣們的往來。每天在家煉煉丹,改造一下房子,玩得倒是不亦樂乎。不過,貞觀十九年的時候,李世民遠征高句麗,尉遲恭還是堅決請求跟隨李世民一起出戰。在這場戰事當中,已經老邁的尉遲恭,雖然沒能發揮出多大作用,但也算是盡了臣子的心意,和李世民去東北轉了一圈。

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尉遲恭,他最後是否善終? 第7張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李治登基之後,尉遲恭徹底斷絕了所有府外的來往,閉門謝客,安心在府中養老。九年之後,公元658年,尉遲恭去世,終年七十四歲。尉遲恭死後,李治爲其輟朝三日,追封司徒,陪葬昭陵。

善終。

尉遲恭死後,尉遲家的榮耀依然在繼續,其子尉遲寶琳襲承了其爵位。不過,史書上對於尉遲家的記載,就只提到了尉遲恭孫子那一代。再之後,尉遲家就徹底從史書上消失了。就連尉遲恭原本的鄂國公的封號,到了武則天時代的時候,都不再是尉遲家的封號,而是被改封給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

要說起來,這事其實也挺讓人無語的。歷史上能獲得鄂國公這個爵位的人,無一不是猛人,唯有薛懷義實在是名不副實。在他之前,這個封號屬於尉遲恭;而在他之後,又一個獲得這個封號的人,是明朝初年的開平王常遇春。

不管怎麼說,尉遲恭這一生,波瀾壯闊,但最後總算是得以善終。至於尉遲家,大概後來也就泯然衆人,迴歸普通人的生活了。

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