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尚可喜的一生經歷了什麼?三藩之亂後爲何會被軟禁而死

尚可喜的一生經歷了什麼?三藩之亂後爲何會被軟禁而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藩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叛亂事件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個割據一方的漢族藩王,分別爲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軍在進入山海關後,由於自身八旗兵實力不足和明朝原先的疆域廣大,所以扶植了三藩,作爲攻擊李自成大順軍和南明的先鋒。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清朝能夠一統天下,三藩自然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平南王尚可喜,不僅和吳三桂平起平坐,而且,在三藩之亂爆發後,尚可喜更是和吳三桂相抗衡。不過,對於尚可喜來說,最終卻遭到了軟禁而死的結局,這是爲什麼呢?

尚可喜的一生經歷了什麼?三藩之亂後爲何會被軟禁而死

首先,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曾祖父尚生遷至北直隸衡水,祖父尚繼官遷至遼東海州,尚可喜便出生於此。明朝末年,後金進攻遼東,尚可喜跟隨父親尚學禮加入明朝大軍。明朝天啓四年(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尚可喜投入到毛文龍麾下,被收爲養孫,賜名永喜。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後來受到後金和清朝重用的將領,很多都出自毛文龍部下。換而言之,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後金(清朝)。

明朝崇禎七年(後金天聰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來到盛京,皇太極出城三十里相迎,這樣的待遇,和之前的孔有德、耿精忠保持一致。皇太極盛讚尚可喜“知明運之傾危,識時勢之向背”,賞賜珍寶無數,旋封總兵官。自此開始,尚可喜開始爲後金(清朝)效力。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爲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這就是清朝初期的“三順王”。並將海州賜尚可喜爲封地,家眷安置於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極極高的禮遇。

明朝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率領大軍攻佔了明朝都城,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滅亡。在此背景下,清朝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尚可喜等三順王隨清軍入關,追擊李自成至望都。後來,尚可喜與吳三桂隨英親王阿濟格延長城而下,佔領了李自成侄兒李錦所據的延安,後出武關進兵至湖廣、江西,追擊李自成餘部,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後,班師回朝,奉命回駐海州。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消滅李自成勢力的過程中,尚可喜和吳三桂等明朝降將一樣,都立下了戰功。當然,在李自成之後,清朝還需要消滅張獻忠所在的大西軍和南明朝廷,這促使尚可喜、吳三桂等人繼續獲得重用。

尚可喜的一生經歷了什麼?三藩之亂後爲何會被軟禁而死 第2張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順治三年(1646年),平南王尚可喜與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進攻湖南。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軍抵達廣州,一路勢如破竹,望風歸降。南明永曆帝逃亡梧州,這讓南明失去了和清朝劃江而治的條件。順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慶打敗南明將領李定國,轉而平定潮州叛將郝尚久。順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於新會再敗李定國,鞏固了清朝對於廣東的佔據。而這,自然也爲尚可喜鎮守廣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南明逐漸走向滅亡的背景下,尚可喜沒有驕傲自大,而是清醒地認識到清朝削藩的態度。早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奏朝廷,請求歸老遼東,爲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對此,在筆者看來,早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之前,尚可喜就表達了主動撤藩的意思了。一定程度上,這無疑是其目光長遠的體現。如果清朝真的允許他歸老遼東,那麼,尚可喜不僅會從日後的三藩之亂中脫身,還能獲得一個善終的結局。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尚可喜想要急流勇退,卻爲當時的形勢所迫,沒能遠離是非之地。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奏朝廷,請求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是,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而這,不僅讓吳三桂不能接受,也直接導致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起兵造反。對於尚之信來說,顯然不具備尚可喜的眼光,這也是他最終被康熙皇帝賜死的原因之一。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三藩之亂爆發後,康熙皇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並加封尚之信爲鎮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爲平南大將軍。對於康熙來說,顯然希望尚可喜、尚之信父子能夠起到牽制吳三桂的作用,從而爲自己調兵遣將,平定叛亂爭取足夠的時間。但是,在吳三桂起兵之後,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廣東平南王麾下將領也有劉進忠、祖澤清等多人舉兵響應。

在此背景下,尚可喜和尚之信這一對父子之間,發生了重要分歧。一方面,尚可喜堅定地站到了清朝這一邊,決定用自己的兵力來阻撓吳三桂北上。另一方面,尚之信則發動了兵變,跟隨吳三桂起兵反清。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兵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後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對於尚可喜來說,顯然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起兵造反。

尚可喜的一生經歷了什麼?三藩之亂後爲何會被軟禁而死 第3張

最後,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開始,尚之信奪取大權後,就將自己的父親尚可喜軟禁起來了。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被軟禁了八個月左右的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臨終前,原本一直昏迷的尚可喜忽然強睜眼睛,說:“吾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餘辜!”說完就去世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尚可喜明白吳三桂等人掀起的叛亂,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也即終究無法改變清朝一統天下的局面。因此,在尚之信造反之後,尚可喜只能無奈嘆息了。

得知尚可喜被軟禁而死的消息後,康熙皇帝深受震動,賜諡號曰“敬”。看看“敬”這個諡號的含義,《逸周書·諡法解》中對此有4種釋義: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有的是褒揚工作十分勤勉,每天在崗位上工作時間很長,也有的誇讚行爲符合規章制度。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尚可喜來說,“敬”這個諡號是正面的,體現出清朝對於尚可喜功績和立場的讚揚。

在尚可喜去世後,棺槨暫厝於廣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歸葬海州鳳翔山,後又遷葬今海城市八里鎮大新村文安山。此外,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軍進入雲南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在三藩之亂平定後,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最終被清朝賜死,這其實是比較體面的結局。換而言之,如果不是因爲尚可喜有功,尚之信的結局應該會和耿精忠一樣,被凌遲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