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載淳即位,是爲同治皇帝。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翻閱清朝史書不難發現,清朝歷代皇帝的子嗣數量呈現出一種逐漸下降的趨勢。與康熙、乾隆動輒十幾個皇子相比,身處清朝中後期的咸豐僅與當時還是嬪妃的慈禧太后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衆所周知,這位同治皇帝6歲開始登基,可19歲便因病早亡了。對於他的死,衆說紛紜,有2種說法比較流行:一種是官方記載,死於天花;另一種是野史說法,死於梅毒。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一國之君,帝胄之命,乃“生物之主,興益之宗”,這些帝王擁有全天下最好的資源,在外人看來是風光無限的職業,崇高的地位,享受着常人難以企及的榮耀待遇。只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皇帝也是普通人,他們往往也承受着形形色色的壓力、考驗和誘惑。

而這位早逝的同治皇帝,就因肩負着巨大的壓力,才讓自己一度留戀風塵。不曾想,這卻成了他短命的重要原因。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當古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時,往往就會揹負巨大的家族和社會壓力,他們解壓的方式除了買醉,便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中。普通人如此,可這位同治皇帝的死,竟然也與此有關,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01

身爲獨子,備受榮寵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愛新覺羅·載淳降臨,這是咸豐皇帝的第一個皇子。在其之後,咸豐又得了一個小皇子,只是不幸夭折了,也就是說,載淳成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也就是日後的同治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子承父業傳承製度之下的封建帝王。

兒子的降臨,讓咸豐皇帝和還是懿嬪身份的慈禧喜出望外。對於咸豐皇帝而言,有了兒子,就意味着大清的香火不會斷;對於還是嬪妃的慈禧太后而言,則完美實現人生第一個“三級跳”:由懿嬪被晉封爲懿妃、懿貴妃,最終在咸豐死後成爲太后。要知道,這個“華麗轉身”對慈禧的後半生太重要了。

作爲未來的儲君,咸豐必須給到兒子最好的教育。咸豐讓大學士彭蘊章推舉一位儒士進宮授課,彭蘊章推薦了曾經的進士李鴻藻,李鴻藻因此成爲了載淳的第一位授業老師。

作爲帝師,李鴻藻自然盡心竭力。但不得不承認,載淳沒有什麼天賦,也不勤奮。咸豐本以爲隨着孩子長大一點會有所改變,未曾想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早早出了問題。

1861年8月22日,31歲的咸豐皇帝因病而亡,6歲的載淳不得不繼承皇位,是爲同治皇帝,他是大清的第10位皇帝。

咸豐的離世,對於這位幼帝來說,身爲母親的慈禧自然對其關懷備至,幾乎稱得上是百依百順。在這樣的環境中,小載淳迷上了蹴鞠和蹶張(弩箭),終日嬉戲玩鬧地度過了童年。或許正因如此,同治皇帝的童年倍受寵溺,因此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愛好。

咸豐去世後,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正式開啓了“垂簾聽政”模式。同治皇帝的天資並沒有清朝前幾位帝王那麼好,又沒有在父親的庇護下把潛力挖掘出來,面對權力掌控欲極強的慈禧母后,同治帝不免表現出唯唯諾諾的性格。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第2張

我們知道,按照清朝慣例,少帝14歲便可以親政,但由於慈禧對權力的渴望和把控,直到17歲時,同治皇帝纔開始了親政。只可惜,19歲時,同治皇帝便一命嗚呼了。不禁要問,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02

沉迷聲色,難抵誘惑

同治皇帝登上皇位沒有經歷過生死角逐,相比較那些爲了皇位不惜兄弟相殘的慘痛經歷,同治皇帝這個皇位是水到渠成。

可是,這種“順利”並沒有實際意義,很明顯,晚清江山都被慈禧一手掌控,所以生活在慈禧陰影裏的這個“透明”皇帝,沒有任何話語權。那麼,同治皇帝究竟爲什麼會早亡?前文有述,這和他一貫的生活習性分不開。

不管正史還是野史,同治皇帝的死,與他“尋花問柳”有着直接關聯,這是不爭的事實。事實上,載淳一開始並沒有這個不良嗜好。

自從同治皇帝登基以來的十多年裏,由於慈禧掌控朝綱,導致載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接觸朝政,所以他終日裏只能和宮女太監們廝混,生活作風更是如江河日下。在一些太監的蠱惑下,年紀輕輕的同治皇帝甚至開始沉迷聲色,完全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檐醉雜記》中記載,同治有一次又穿着便服跑出去玩,在宣德樓遇見了王慶祺。王慶祺歌唱得非常好聽,同治龍顏大悅,就把他提拔上來。作爲寵臣,王慶祺不思報效國家,專門搞一些歪門邪道,他偷摸給同治獻上一些“少兒不宜”的圖冊,同治因此受到“啓蒙教育”。

因爲沒有人約束,同治帝漸漸深陷其中。在娶了慈安太后介紹的皇后阿魯特氏之後,同治皇帝有所收斂,因爲阿魯特氏雍容端莊,文才極佳,皇帝對她十分喜愛,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但慈禧卻對她十分討厭。

慈禧認爲,作爲皇帝,不能獨寵皇后,對於那些嬪妃也要“雨露均沾”。其實慈禧這麼考慮,有2個原因。一是源於她自己選中的皇后富察氏沒能封后,心有不甘;二也是怕慈安太后與同治皇帝聯手,漸漸勢大。因此,慈禧就不斷地強迫兒子去親近慧妃富察氏,疏遠皇后。

有礙於母親慈禧的威嚴,同治皇帝整日鬱鬱寡歡,更激起了他內心深處隱藏的叛逆心理。當他與自己的堂兄弟載澄混熟後,事態變得愈發嚴重。載澄與同治皇帝不同,他不僅可以自由出入皇宮,還能夠隨心所欲地出入煙花柳巷。由於兩人年齡相仿,不知天高地厚的載澄經常入宮把宮外的見聞分享給同治皇帝,最終這位“損友”徹底把同治皇帝引上不歸路。

不難理解,貴爲皇帝,只要他願意,宮中的佳麗是任他挑選的,可他卻偏偏不喜歡在宮中玩樂,可見同治帝作爲一個傀儡皇帝的“身心俱疲”。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第3張

03

因病早逝,死因成謎

據《清朝野史大觀》描述,身爲恭親王的世子,有貝勒之尊的載澄從小就接受過正規教育,文武兼修。可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反而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太歲,十分迷戀女色,尤其享受混跡於煙花柳巷的感覺。在載澄鼓動下,同治皇帝便開始偷偷溜出紫禁城,找地方發泄苦悶情緒,很快,他依賴上了這樣的生活。

朝中羣臣知道此事後,昔日的恩師李鴻藻等大臣紛紛上書規勸皇上,同治皇帝不但充耳不聞,反而激起了少帝內心的牴觸情緒。他不再去著名的青樓,而是暗自去尋找暗娼解悶。或許就是這樣的無節制生活,讓他透支了身體,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他的死亡。

對於同治皇帝而言,宮外的生活遠離了母親慈禧太后的管控,不管是麻木的還是發自肺腑的,總之是難得的快樂時光,這或許纔是他最想要的。再者,他要用自己的行徑去對抗慈禧的威逼。只是同治皇帝顯然不懂得“色是刮骨刀”的道理,他已深陷溫柔鄉中而難以自拔。

不論是誰,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吃不消,即便貴爲九五之尊,也沒有辦法能夠抵禦病毒的入侵與肆虐,何況當時的醫療水平極差,即便慈禧當時找來了全國最好的醫生,也迴天無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