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南陽五聖指的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歷史上的南陽五聖指的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陽在古代也是中原地帶,有山有水,人傑地靈,孕育出許多能人異士。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歷史上有很多舉足輕重的人物在這裏出生、成長,其中最負盛名的想必應該是有“南陽五聖”之稱的:“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單拆開一個在我國現今都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存在,這五人不僅是時代的先驅,所作所爲皆有功於當代;同時還爲推動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爲中華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久負盛名的他們都有哪些歷史貢獻,又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一、奠基兵家,滅商興周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歇後語對於不少讀者朋友們都是朗朗上口的,“謀聖”姜子牙,也被稱爲姜太公、呂尚的他是周文王姬昌的首席智囊,就連周武王都要尊稱一聲“師尚父”。然而姜子牙的運氣並不怎麼好,雖然先祖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然而到他這輩時已經是家道中落了,因此姜子牙很早就出門謀生活,他做過屠夫、開過酒肆,聊補無米之炊,儘管胸懷大志,學習過許多富國強兵之術、興國安邦之道,但苦於沒有機會,渾渾噩噩活到了七十歲還一事無成,眼看大限將至,一個人的到來讓姜太公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這個人就是急需人才又受到商紂王打壓的西伯侯姬昌。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姜子牙與姬昌坐而論道,相談盛歡,想想自己出獵前的占卜“所獲非龍非 ,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姬昌更是喜出望外,不僅將姜子牙迎接回都,還拜他爲太師,姜子牙就這樣成爲了姬昌的首席智囊。姬昌想要推翻暴政無德的商紂王,但姜子牙勸說他稍安勿躁,並輔佐其積善修德,明道行仁,與不施仁義的商紂王形成鮮明的對比,“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然而還沒實現霸業姬昌就去世了,其子姬發即位,姬發想要完成父親未了的心願,於是繼續和姜子牙謀劃,隱忍多年後決定發兵攻商,同時想看看諸侯中響應程度,年邁的姜子牙甚至親自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曰:“蒼兕蒼兕,總爾衆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諸侯雲集響應,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但姬昌認爲還不是時候,班師而還,靜候佳音。

歷史上的南陽五聖指的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機會終於來了,兩年後,商紂王處死了頗有賢明的宰相比干,囚禁了仁者箕子,紂王失心於天下,姜子牙覺得此時是最好的機會,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大軍進發朝歌,儘管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甚至不少大臣都認爲商紂王餘威還在,不能討伐,但姜子牙力排衆議,並親率大軍猛攻商紂王的軍隊,看着年邁的“師尚父”都如此勇猛,姬發與衆將士備受鼓舞,再加上牧野紂師倒戈一擊,商紂王大勢已去,商朝滅亡。周朝的建立爲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序幕,象徵着奴隸制度的頂峯,甚至可以說沒有周朝,中國還將處於人吃人的原始野蠻的社會,更沒有周公旦與起到教化作用的“周禮”來讓華夏民族擺脫愚昧的生活習性了。

二、忠武一生,鞠躬盡瘁

“謀聖”諸葛亮,其一生令人敬佩,也叫人嘆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最真實的寫照,而北伐未果,病逝五丈原可以說是其最大的遺憾。諸葛亮有管仲、樂毅之才,然而並未遇到明主,因此他躬耕隱居,“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劉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終與諸葛亮相見,兩人一見如故,儘管不曾出門,但諸葛亮卻將天下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隆中對》所提出的設想更是爲蜀漢奠定建立與發展的基礎。此後諸葛亮隨劉備與孫權聯手大敗曹操,又建議劉備趁曹操敗退北方,平定荊南四郡,此後諸葛亮便一直坐鎮後方,爲前線不斷輸出糧草與士卒,其內政之纔不下劉邦的首席功臣蕭何。

在荊州丟失,關、張二將身隕,時日無多的劉備將諸葛亮喚至榻前,將國家大事全部委託給諸葛亮,對他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一番肺腑之言讓諸葛亮痛哭流涕,也讓他決定以死回報,“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爲了完成劉備的心願,諸葛亮夙夜憂嘆,北伐曹魏才能打開蜀漢被動的局面,因此諸葛亮上奏一封《出師表》,內容誠懇,就連後人也無比動容,“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時不待人,諸葛亮最終累死在北伐上,沒有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偉大理想,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可歌可泣,爲忠良之表率。

歷史上的南陽五聖指的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第2張

三、助越滅吳,富又散金

“商聖”范蠡以善於經商而聞名於世,此人同樣懷有治國理政的大才,世人譽之:“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早年也不得志,他出身平民,所在的楚國只有貴族才能入仕,憤懣不平的范蠡轉身投靠了越國,與越王勾踐一起入吳爲質,三年間共受辱,後來幫助勾踐成功滅亡吳國,還助勾踐揮兵北進,會盟諸侯,使越王勾踐遂成霸業。

然而范蠡卻在功成名就之時急流勇退,離開了越國,原來他早已看穿越王勾踐“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因此不辭而別,乘舟出海逃至齊國,范蠡慕伍子胥的忠悃,嘆爲夫差所殺,化名姓爲“鴟夷子皮”,在齊國富甲一方,齊王贊其才,以相國之位委以重任,但范蠡不以爲喜,“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這都爲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詳啊!”就將在齊國所賺取的錢財四散一空,棄官離齊。後入宋,范蠡化名“陶朱公”,專事經商,致資累鉅萬。

四、敏而好學,獨具匠心

“科聖”張衡出身世家大族,他本人也極其好學,少時有“神童”的美名,其一生“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令世人稱讚。張衡有許許多多的成就,最具盛名的便是“渾天儀”和“地動儀”了,兩者均爲世界最早出現的相關儀器了。同時張儀還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兩部天文學鉅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渾天學說的理論體系、揭示了行星運動規律、月食的成因,令後人瞠目結舌。此外張衡的文學與藝術的成就同樣不菲,在文學方面,他善寫詩、賦、銘等多種文體,所著的《兩京賦》被譽爲“長篇之極軌”;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稱其爲“全才”一點都不過分。

五、醫者仁心,妙手回春

歷史上的南陽五聖指的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傳奇故事呢? 第3張

張仲景爲“南陽五聖”之一的“醫聖”,生活在動盪年代的他選擇了與前四人完全不同的道路——醫者。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極爲動盪的時代,那時戰亂頻仍,瘟疫流行,的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最重要的還是瘟疫的肆虐,張仲景所在的家族也算是地方大族了,然而不到十年,全家上下竟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想想看,世家大族尚不能根治瘟疫,那些普通老百姓豈不是更能生存下來。

醫者仁心,張仲景痛心於瘟疫之災,爲此學習醫術,在長沙任太守期間,張仲景在料理政事之餘,還“坐堂行醫”,爲百姓施醫診病,挽救了許多平凡又弱小的生命。後來張仲景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最終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醫學鉅著。《傷寒雜病論》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學實踐,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牀治療學方面的專著,成爲後世從醫者人人必讀的重要醫籍,張仲景也因此被後人尊稱爲“醫聖”。

“南陽五聖”的成就可謂非常之大,若無姜太公,周滅商不知何時才能實現;若無諸葛亮,蜀地不知何時才能“沃野千里,富足一方”;若無范蠡,世界要少了很多經商之道;若無張衡,不知華夏民族何時才能撥開雲霧,一探星空;若無張仲景,不知還有中華大地上還有多少生靈死於看不見摸不着的瘟疫,五人成就之大,無愧“聖”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