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河南省出過不少名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文將們的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范蠡 前536年—前448年 春秋末期 河南南陽淅川縣

范蠡,十七史百將傳之一,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爲“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爲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張良 ?—前189年 西漢 河南平頂山郟縣

張良,十七史百將傳之一,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爲“漢初三傑”。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爲皇太子,冊封爲留侯。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2張

虞詡 ?—137年 東漢 河南鹿邑

虞詡東漢時期名臣,名將。最初被太尉張禹召爲郎中,歷任朝歌縣長、懷縣令,平定朝歌叛亂。任武都太守,以增竈計大破羌軍,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績卓然,深受愛戴。後任司隸校尉、尚書僕射、尚書令等職,爲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多次得罪權貴。一生九次遭到斥責,三次被依法懲處,但他剛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變。

司馬懿 179年—251年 三國曹魏 河南焦作市溫縣

司馬懿,十七史百將傳之一,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爲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爲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爲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爲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3張

鍾會 225年-264年 三國曹魏 河南長葛

鍾會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弱冠入仕,歷任要職。深得魏帝和羣臣賞識。隨從司馬師征討毌丘儉,典知機密。獻策於司馬昭,粉碎曹髦的奪權企圖。隨軍平定諸葛誕叛亂,屢出奇謀,時人比之爲張良。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昭伐蜀計劃,拜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中,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之後,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爲部將胡烈所害,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

謝玄 343年-388年 東晉 河南太康

謝玄,十七史百將傳之一,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爲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爲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爲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衆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爲“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淝水之戰中,謝玄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爲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後因病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

歷史上有哪些文將是河南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4張

韓琦 1008年-1075年 北宋 河南安陽

韓琦爲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歷任將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諫等職。曾奉命救濟四川饑民。宋夏戰爭爆發後,他與范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頗有聲望,人稱“韓範”。之後又與范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時,調和帝后矛盾,確立儲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後,堅辭相位,連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反對“熙寧變法”。累官永興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國公。

种師道 1051年—1126年 北宋 河南濮陽

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爲名將,被尊稱爲“老種”。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時年七十六歲,欽宗親臨祭奠,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种師道死後次年,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

王越 1426年-1499年 明朝 河南浚縣

王越爲明代成化、弘治時期西北著名軍事統帥 ,他姿表奇偉,議論風發。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經十餘戰,出奇取勝,動有成算。獎拔士卒,聚集豪俊,用財如流水,因此人們樂於爲他所用。又曾推薦楊守隨、佀鍾、屠滽等人,他們都有名於世。他和睦家族、敦睦故舊,賑濟窮困、撫卹貧苦,惟恐做不到。王越守邊時,多挑選銳卒作爲心腹將領,親自與敵軍搏鬥。他又常常派人偵查敵軍的輜重,率軍邀擊劫掠,或剪除敵軍少量的騎兵,因此屢立戰功。 他在世時,衆人大多責備他貪功。等到他死後,將士驕惰,冒功浪費軍餉更加厲害,其後的邊臣始終沒有超過王越的,以功封威寧伯,成爲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另兩位爲王驥、王守仁)之一,世稱“王威寧”。

史可法 1602年—1645年 明朝 河南開封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爲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衆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