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有哪些事蹟?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有哪些事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不少宰相,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北宋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章得象22歲進士及第踏入仕途,歷任州、縣的方官近20年,因其爲官清廉,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農業年年豐收,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爲宰相(宋太祖趙匡胤規定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章得象任相八年,宗黨親戚,一切抑而不進,對於恃勢驕橫的宦官章得象總是正色待之,不與交談。

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泉州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 。曾公亮北宋政壇上的三朝元老,影響力極大。早年即有變革之心的他,不但在王安石變法中大力舉薦王安石主持變法大局,而且在變法過程中還給予王安石相當程度地支持,這對變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爲政期間針對北宋吏治混亂的弊端,曾公亮提出廢除“磨勘法”,對各級官的任用和升遷採取考課督察的辦法,即“三考有善政者,則升其官資,兩任有善政者,則升其任使,無成績者則罷黜。”同時他又提出裁減冗兵的方案,以減輕國家財政支出。曾公亮還是一位文學家,曾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總要》,爲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80歲時去世,宋理宗時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有哪些事蹟?

蘇頌

蘇頌(1020年-1101年)北宋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人。蘇頌出身閩南望族,宋仁宗慶曆二年登進士第,宋哲宗時拜相。蘇頌爲相期間,“奉行故事”,循規矩辦事,以使百官守法遵職爲要務。他選賢任能,並告誡邊臣不要輕易開啓戰事。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及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啓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被稱爲“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

章惇

章惇(1035年—1106年)北宋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出身世族,博學善文,相貌俊美,高傲自負。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職地方,政績顯著。經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規模開發湖南,設立州縣,開拓西南,統一內地割據勢力,對江南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1093年拜相執政,嚴刑峻法,控制言論。在政治上,貶斥舊黨,流放諸臣;在地方上,設置晉寧軍與隴右節度軍;法令上,恢復熙寧舊法,加以完善;文化上,廢除詩賦,代以二經;軍事上,征服西夏,攻滅唃廝囉(吐蕃首領);外交上,簽訂元符和議,招降吐蕃諸部;水利上,治理黃河,溝通水系;吏治上改革官制,罷免非治科、進士、上舍生而仕官之人。作爲北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爲對北宋政治造成深遠影響。他出兵西夏、和蕃,收復失地,開疆拓土,驅逐西夏並以沙漠爲界,爲北宋取得對西夏戰爭的優勢奠定了一定基礎。

陳俊卿

陳俊卿(1113年-1186年 )南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陳俊卿爲相時,以用人爲己任,所授官之人都是一時的傑出稱職之人。他獎勵廉潔、謙讓之人,抑制追求名利之人。有的人才能可用,但資歷尚淺,陳俊卿就私下推薦給宋孝宗,未曾對當事人言說。每次在朝廷接待士人和從遠方來的地方官時,一定詢問他們對時政得失、人才賢否的意見。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2張

留正

留正(1129年—1206年)南宋福建路泉州永春縣(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留安村)人。留正從政四十餘年,歷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他清正廉明,直言敢諫;尤其是主政期間,謹法度,惜名器,舉賢才,而且在宮廷鬥爭波譎雲詭之中能寬容大度,一心爲公,毫髮不幹以私,孝宗稱其“純誠可託”,“真宰相也”,是爲南宋中期一位賢相。

楊榮

楊榮(1372年 -1440年 )明代福建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楊榮歷仕四朝,爲人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在文淵閣治事三十八年,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史稱其“揮斤遊刃,遇事立斷” ,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曾五次扈從出塞。明英宗正統初年時,太皇太后張氏(誠孝張皇后)委任楊榮等五大臣當政,而楊榮等也自信,敢於侃侃致議,雖年老而憂國之心不衰。 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明朝國力鼎盛。由於有太皇太后的掌舵,張輔和“三楊”等五大臣的合力輔政,而宦官王振也尚未專橫,故當時各級政權機構的運作還比較有章法,全國各地的秩序也相對穩定。後人將正統初年朝政清明的現象,都歸功於楊榮等人。文學上,楊榮好詩文,他和楊士奇、楊溥等多有唱和,爲“臺閣體”的代表作家。

李廷機

李廷機(1542年-1616年)明朝晉江浮橋(今福建泉州市鯉城區)人。李廷機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清官賢相。李廷機爲人向以嚴爲主,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爲政是以“清、慎、勤”著稱.李廷機主持浙江鄉試與官吏考覈時,杜絕舞弊。任職南京時,罷免雜稅,商界復甦;解決被南京主帥成山堵斷的長江河道,復民生計;捕捉“惡虎”李文政戍邊, 爲民除害;用財政盈餘,修葺羅城、公署、考場、廟宇等公共建築。北京任內,革除貢使車馬費;停發高麗戍餉;整頓殿試場所;擴建館舍等。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3張

葉向高

葉向高(1559年-1627年)明代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末政局病入膏肓,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貪污腐化,行政不作爲,葉向高入閣之後,看到內庫金銀堆積如山,對邊防缺餉置之不理,兵餉無人發放;各地解來的餉銀無人簽收;國外使節來訪無人接待;獄囚積至千人無人問斷;一些官員罷免、致仕後多未增補,造成官署空虛。至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僅尚書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員長達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員五六十名,錦衣衛長期沒有一個法官,地方政府缺員更在一半以上,國家的行政機關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爲了使內閣能有效運轉,葉向高絞盡腦汁,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起,請求增補閣員的奏疏多達一百本以上,疏言詞十分痛切,直陳國家危機,請求皇帝增閣臣,補缺官,整頓吏治,剷除積弊。在葉向高的強烈要求之下最終獲得到皇帝應允。

蔣德璟

蔣德璟(1593~1646)明朝福建泉州晉江人。他體恤民艱,重視農業生產,以拯百姓爲已行。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朝廷幕僚,渾渾噩噩,農民揭竿而起,統治者爲了苟延殘喘,以各種名目把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蔣德璟提出了不少匡正時弊的建議,如制止佔取民田,鼓勵墾荒,鞏固統治,防止天變。蔣德璟善於理財治兵,留心國計,竭盡心力,爲人秉公持正,善於薦賢舉賢,對朝廷忠心耿耿,可惜那個時候明廷氣數將盡,無藥可救,蔣德璟這些嘔心瀝血的建議,只有束諸高閣而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