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陝西出了不少名醫,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韓康 東漢 陝西西安

韓康,字伯休,東漢人士,皇甫謐著《高士傳》中人物,因賣藥三十多年從不接受還價而爲世人得知。常遊走於名山大川採藥,去長安集市上叫賣,不讓還價。三十多年不變。 有一次,一個女子向韓康買藥,韓康堅持價格不改變。女子發火道:“你莫非就是韓伯休?纔不讓還價!”韓康天長嘆一聲說:“我本來想要逃避現實,(不料)今日連小女子都知道我韓伯休,我何必再賣藥!”於是(收拾行囊)逃入霸陵山中隱居去了。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孫思邈 唐朝 541年—682年 陝西銅川耀州區

孫思邈不僅精於內科,而且擅長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在中醫學上首次主張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要單獨設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他非常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置於《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響之下,後代醫學工作者普遍重視研究婦、兒科疾病的治療技術。他非常重視預防疾病,講求預防爲先的觀點,堅持辨證施治的方法,認爲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只要“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體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並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強調“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爲佳,勿以康健便爲常然。”他提倡講求個人衛生,重視運動保健,提出了食療、藥療、養生、養性、保健相結合的防病治病主張。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第2張

陳玄 五代 陝西西安

陳玄,家裏世代從醫。起初,侍奉河中王重榮,乾符年間,後唐武皇從太原帶領軍隊攻打王行瑜,沿路經過蒲中,當時,陳玄服侍武皇湯藥,武皇非常敬重他,等到返回太原,整天在左右服侍。武皇性格剛愎殘暴,喜歡殺人,沒有誰敢去進諫,陳玄深知他的性情,每當武皇暴躁發怒,就慢慢啓發勸諫,不止一人因此而免除災禍。因此,晉人很是敬重他,饋送禮品的功臣顯貴充滿門廷。他生性喜歡喝酒樂於施捨,隨意獲取卻沒有私人積蓄。明宗時,擔任太原少尹,入宮擔任太府卿。長興年間,集中他一生所使用過的藥方七十五副,並且撰寫配藥方法一百種,稱《要術》,刊刻在石碑上,放在太原府衙門的左邊,以此展示給大家看,生病的人依賴於它。天福年間,以年老上表請求退職,以光祿卿身份辭官退隱,在晉陽去世,享年八十多歲。

張寶藏 唐朝 陝西臨潼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的腸胃出了毛病,宮中的御醫輪番上陣,卻都不見明顯的效果。唐太宗下詔徵醫方,有誰獻出的方子能將病治好,必定會有重賞。張寶藏當時在金吾衛當長史,經常在太宗身邊執勤,已經快七十歲了。他聽到皇上的病狀後聯想到自己也得過類似的病,服用了一種叫乳煎蓽茇的湯藥很是見效,就把這個方子獻了出來。蓽撥是一種草本植物,入藥後能夠治療嘔吐泄瀉。唐太宗服用了乳煎蓽撥湯藥之後,果然病癒。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第3張

韋訊 唐朝 陝西關中

韋訊,道號慈藏,約生於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卒於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唐京兆府(今陝西關中)人,曾爲道士,精醫術,曾爲侍御醫(684~690年),與當時名醫張文仲、李虔縱齊名,曾奉詔與張文仲爲蘇良嗣診疾。中宗景龍年間(707~710年)任光祿卿,掌御膳食,時年已古稀,不久告老還鄉。他施藥濟人,巡醫於民間,常帶一條黑犬隨行。玄宗重其術,召其入官,擢官不受,迴歸故里,世仰爲藥王。

王燾 唐朝 670年-755年陝西郿縣

王燾從小體弱多病。他十分孝順,不解衣帶地照顧母親,還閱讀了大量醫書,尋找靈方妙藥,也漸漸地對醫學產生了興趣。王燾曾經擔任徐州司馬和鄴郡太守,但是他爲了有機會閱讀醫學書籍而到了當時的皇家圖書館——弘文館任職。自此,他便如飢似渴地在那裏閱讀晉、唐以來的醫學書籍。他在這裏度過了20年的時間,在系統閱讀大量醫書的同時,他還認真的做了詳盡的摘錄,夜以繼日,年復一年,積累了大量的醫學資料。其中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後來,他被貶職到房陵,遇赦後就近安置在大寧郡,當地氣候炎熱潮溼,百姓得了瘴氣,十有六七難逃一死。他依照隨身攜帶的驗方施治,竟然把即將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來,由此,他便決心發憤編寫醫書。

歷史上的陝西出現過哪些名醫?他們有哪些成就? 第4張

武之望 1552—1629年 明朝 陝西西安市閻良區

武之望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爲關中鴻儒,爲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習岐黃,《內經》以下至金元諸家醫籍無不熟讀,精通醫學,尤長於婦科。根據王肯堂《證治準繩·女科》,加以重訂條列,遂成《濟陰綱目》五卷(1626年),引錄資料豐富,選方較詳盡,對後世有較大影響。繼又廣集名醫高論,分類論述內、外、五官諸科證治,撰成《濟陽綱目》一○八卷(1626年),以與《濟陰綱目》成二儀並育之意。

柴旻 明朝 山西臨縣

柴旻,明成化年間(1465~1487)任皇室太醫。他醫術高明,求醫者甚多。一次,御妹患病無人能治,柴旻入宮,走線切脈,藥到病除。憲宗朱見深龍顏大悅,賜葭州烏龍鋪丁地1200畝以爲酬謝(此地一直延續至土地改革時)。柴旻歿後,葬於佳蘆鎮高家畔山頂榆皮塌,建有十二層的“棲雲塔”(亦稱“名醫塔”)以示紀念。

白羽宸 清朝 陝西清澗縣

崇禎七年(1634),隨父白慧元客居任丘。十一年(1638)父抗清陣亡,羽宸在積屍中尋得骨骸,扶柩歸葬。十五年(1642)蔭入太學。清朝建立,其“躬身山野,終身不仕”。晚年,潛心鑽研醫學,救死扶傷,著有《醫理》20卷;並首纂《白氏族譜》。長子白玠,有傳。三子白璟,字景玉,亦深通歧黃,每遇奇症,治之多愈,被褒爲韓康再生。

馬朔 清朝 陝西武功縣

清乾隆時人,精於醫。有一張姓久腹病,醫治無效,他用銀針刺其背並用艾灸之即愈。一楊姓患者盛怒暴躁,致使兩睛突出而失明,他用銀針撥之使睛復位,再投以藥,其明如故。一次,他應邀出診,聽到患者屋內哭聲起,以爲患者已故。經診,發現患者尚未絕氣,因亂投藥物所致,即用推拿法治之,再投以藥,不日患者康復。鄉紳陶某四肢不舉,廣求名醫無效。邀他去治,家人見他衣冠簡素,言談質樸,卑視之意形於色。他不介意,檢查後開處方施藥,三日後患者能下牀行走。家人慚愧地致謝道:“容我不識長者,有所慢待,望勿介意,今專聽君治療”。他又開處方,再過三日,陶某痊癒。當時,陝西巡撫畢沅聞其名,特邀至省垣,當衆試驗,果如所聞,巡撫驚歎不已,贈“關西醫望”牌匾,以資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