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有哪些名將是福建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歷史上有哪些名將是福建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福建省出過不少名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林仁肇 ?-972年 南唐 福建南平

林仁肇生性剛強堅毅,武藝高強,而且身材魁梧,身上刺有虎形紋身。原是閩國裨將,與陳鐵齊名,人稱林虎子。閩國滅亡後,歸家閒居。北宋建立後,林仁肇力勸唐後主,請求收復淮南,未被採納,開寶五年(972年),唐後主中了宋太祖的反間計,將林仁肇殺害。不久,南唐滅亡。

陳喬很賞識林仁肇,對他非常器重,常道:“若使林仁肇在外帶兵,我陳喬在中央掌握朝政,那麼我國雖國土狹小,宋國也難以圖謀。”林仁肇冤死後,陳喬嘆道:“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還要殺害忠臣,真不知道我最終會死在什麼地方。”爲此感嘆了好幾天。

杜杲 1173年-1248年 南宋 福建南平

杜杲是宋朝著名的抗蒙大將,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屢立奇功。他出生官宦之家,除武功之外,還盛富文才,在政治方面也很有自己的見解。在擔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遠(今安徽定遠)知縣期間,均有政績。

在對抗蒙古入侵時,杜設計了一種專用的平底船,來往於壕溝上,擊殺蒙軍的填壕溝士兵。除此之外,根據史料的記載,杜還發明瞭鵝梨炮、三弓弩炮等武器幫助守城,的兒子杜庶也發明了一種排杈木幫助守城(但由於史料缺乏,這些武器的用途已無法得知)。當時,有一種新發明的用木頭撐開網罩在城牆上,以網的彈性和韌性以及網與牆間的空隙來消弭拋石器投來的扔砸城牆的大石頭,以保護城牆。

歷史上有哪些名將是福建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陳文龍 1232年~1276年 南宋 福建莆田

陳文龍自幼穎悟,苦學不厭。宋鹹淳四年(1268)戊辰科武狀元。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個重要職位,頗有成就。元軍南下,在各地守將紛紛投降的背景下,招降使者兩次至興化勸降文龍,均被其焚書斬殺。後被捕,押送杭州途中開始絕食,經杭州謁拜岳飛廟時,氣絕而死,葬於杭州西湖智果寺旁。

張經 1492年—1555年 明朝 福建福州

張經以鎮壓廣西大藤峽瑤民起義有功,進兵部左侍郎。不久與毛伯溫定計撫定安南國,進右都御史。之後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瓊州黎民起義,再進爲兵部尚書。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起爲南京戶部尚書,後改任兵部。次年五月,明廷以東南倭寇猖獗,命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專辦討倭,便宜行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初一日,張經獲王江涇大捷,殺敵一千九百八十多人,爲抗倭以來第一戰功。而嚴嵩的親信趙文華,爲攘奪其功,竟在張經報捷之前祕密上疏,說王江涇之戰是他督師出戰的結果,同時誣陷張經。首輔嚴嵩即稟報嘉靖帝,嘉靖帝大怒。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與李天寵、楊繼盛一起被斬於西市。

俞大猷 1503年-1579年 明朝 福建泉州

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率領“俞家軍”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爲“俞龍戚虎”,掃平了爲患多年、趁機作亂的僞倭寇。俞大猷戰功累累,常被彈劾,遭到免官,被人冒領軍功,從不計較。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諡爲武襄。

歷史上有哪些名將是福建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2張

傅應嘉 1524-1567 明朝 福建泉州南安

明嘉靖三十一年考中福建武舉人(第二名)。因抗倭功高,官至建寧行都司。逝後,被封爲“昭勇將軍”。他同戚繼光、俞大猷並肩作戰,戰功累累。傅應嘉身歷七十餘戰,在每次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故有‘俞龍、戚虎、傅蛟龍’之號”(《南安縣誌》),其威震撼閩粵。

鄭成功 1624年-1662年 明朝 福建泉州南安

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清軍攻入江南,其父鄭芝龍降清,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爲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啓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

#中國臺灣#施琅 1621年—1696年 清朝 福建晉江市

施琅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爲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後因得罪鄭成功再次降清,被任命爲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上任以後,積極訓練水師,督造戰船,選拔將領,全心籌措徵臺計劃。他於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中旬,率清軍大舉進攻,不久佔領澎湖,劉國軒逃往臺灣。但施琅卻不忙於進軍臺灣,而是着眼於做爭取鄭克及其軍隊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鄭軍將士,穩定民心;同時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爭取和平統一臺灣。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撫政策。鄭克、劉國軒見施琅“無屠戮意”,也願意歸順。從此臺灣成爲清朝疆域的一部分。這是繼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使中國疆土再次得以統一的壯舉。

歷史上有哪些名將是福建省出身的?他們有哪些事蹟? 第3張

甘國寶 1709-1776年 清朝 福建屏南

清代名將,不但治軍嚴謹、戍邊盡責、守土有方,且體恤兵民、熱心公益、多才多藝。他一生戎馬倥傯40餘載,轉戰南北十個省份,屢立戰功,深得乾隆帝賞識,視爲心腹棟樑,曾多次召見、嘉勉、褒獎。甘國寶兩度出任臺灣掛印總兵,因治臺有方,注意搞好漢族與高山族之間的民族關係,深得軍民愛戴,至今仍將其祀於忠烈祠中。

鄒經 1742年-1804年 清朝 福建龍巖連城

鄒經幼年“聰明迥乎庸衆,氣質遠邁恆流”,在嚴父督教下,“博學文經、蒐羅三墳五典;精通武緯韜略,貫蝨穿楊”,遂成文武兼全之青年。乾隆末年,越南阮光平自立爲王,唆使海盜聚衆騷擾,劫奪福建、浙江沿海,而南澳則首當其衝。鄒經抵南澳後,廢寢忘餐,修甲具、整軍紀,聯合當地士民,數次殲滅來犯之寇。皇帝聽說鄒經治軍有方,守土有績,提升爲臺灣平安營水師協鎮,出守臺灣。海盜蔡牽暗造大型艦艇幾艘,率船百餘艘,氣勢洶洶,欲竄入臺灣搶米劫貨。鄒經身先士卒,率軍民浴血抗擊,重創海寇,終於將蔡牽趕入公海,保護了臺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隨後福建撫軍(巡撫)余文儀贈給鄒經“人中龍虎”巨匾,以示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