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肅宗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成就?

唐肅宗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成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亨,即唐肅宗,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738年,李亨被立爲太子,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尊玄宗爲太上皇。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討安史,先後於至德二載(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762年病死,時年52歲,廟號肅宗,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葬於建陵。

爲政舉措

政治

五都體制

肅宗一朝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同時,對“三京”體系多次作出調整。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曾改京師爲西京,東都爲東京,北都爲北京,即京兆、河南、太原爲“三京”。此三者,或稱“京”,或稱“都”,地位一仍其舊。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朝廷播遷導致“三京”體系開始發生顯著變化。

“五京”體系的劇變始於江陵南都之置。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甲午,唐肅宗以荊州爲南都,命名爲江陵府,官吏的建制如同京兆。蜀郡原來爲南京,後又複稱爲蜀郡。肅宗此舉直接將成都由“五京”之一降爲一般州郡,取而代之的是荊州江陵府。此時,“五京”系統改由原中、東、西、北“四京”與“南都”組成。玄宗曾經駐蹕的成都遭降級的同時,肅宗曾經駐蹕的鳳翔地位並未動搖,而江陵“南都”異軍突起,直接取代成都“南京”。

上元二年(761年)九月壬寅,下詔去原來的尊號,稱皇帝;改元至德;以建子月爲歲首;並且大赦天下。還下詔去京兆、河南、太原、鳳翔四京及江陵南都的稱號。當時天下戰亂,民生凋殘,肅宗此舉暗含去除浮華與收復失地之志。但停“京”“都”之號不足半年,寶應元年(762年)建卯月(二月)辛亥,唐肅宗又大赦天下;再次以京兆爲上都,河南爲東都,鳳翔爲西都,江陵爲南都,太原爲北都。至此,四京的名號盡改爲都,與江陵南都一道並稱“五都”。

唐肅宗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成就?

限制玄宗

玄宗避地西蜀,肅宗即位靈武,形成皇帝與太上皇並存的特殊狀態。玄宗通過頒行誥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對肅宗政治進行滲透和干預,肅宗則力圖減弱玄宗的影響。玄宗回京後,肅宗通過罷免玄宗委任宰相、逼迫玄宗遷宮西內、離散玄宗身邊親信等手段,使其逐漸喪失政治權力,直至寶應元年(762年)四月父子相繼駕崩,代宗即位,“二元格局”方告解體。

軍事

李亨在靈州自行登基後,郭子儀被封爲朔方節度使(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區),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叛軍首領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乾元元年(758年),肅宗派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攻打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安慶緒入鄴城固守。郭子儀等人包圍了鄴城。史思明出動范陽兵十三萬想要救鄴城。乾元二年(759年),因爲唐肅宗沒有任命元帥,導致唐軍各部隊沒有統帥,軍隊進退缺乏指揮。這時史思明率大軍到達城外,唐朝官軍與之開始大戰。

唐肅宗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成就? 第2張

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唐肅宗下詔親征史思明,羣臣上表勸諫阻止,唐肅宗停止了這計劃。史思明率叛軍進攻河陽,派驍將劉龍仙到城外挑戰,李光弼派出白孝德殺死了劉龍仙,叛軍大驚。史思明列戰船數百艘,並在前面設置火船,想要燒掉浮橋。李光弼先準備了長竿數百,用巨木承擔其根部,在其頭部氈裹鐵叉,以阻止火船,火船沒法前進,最終自己燃燒殆盡。鐵叉有阻止了戰船,唐軍在橋上發射炮石攻擊叛軍的戰船,被擊中的叛軍戰船都被打沉,叛軍沒有取勝而離開了。

隨後,史思明手下的將領李日越、高庭暉投降於李光弼。史思明再次進攻河陽,李光弼派鳳翔節度使李抱玉防守河陽。叛軍攻城時,李抱玉出奇兵表裏夾擊,殺傷了很多叛軍。唐軍擒獲叛軍的大將徐璜玉、李秦授。史思明還不知道周摯戰敗。李光弼驅趕俘虜到河邊給史思明看,史思明於是撤退。史思明派大將李歸仁率領鐵騎5000攻打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