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是如何對待西夏與金朝的?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是如何對待西夏與金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12世紀80年代至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高原上分佈着幾個強大的遊牧部落,爲之後的大蒙古國向外擴張打下基礎,史稱“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之戰,在中國戰爭史佔有重要地位,戰爭中充分顯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號稱汗

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後,於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忽裏勒臺”(蒙古語:Khural,“大聚會”之意),大會蒙古貴族。據說出身晃豁壇氏的巫師闊闊出(號“帖卜騰吉里”,意爲上天代言人)上言:“如今地上稱爲古兒罕的各國君主都被你征服,其領土都歸你治下,因此你也應該有普天下之汗的尊號。上天旨意,你的稱號應爲成吉思汗。”於是諸王和羣臣爲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Činggis Qaγan,一譯爲“青吉思” ,意爲“擁有海洋四方的可汗”,一稱意爲“可怕的”“強健的”)。隨後,鐵木真建九斿白纛,以本部落名稱爲國號,稱“大蒙古國”(也客蒙古兀魯斯) 。

鐵木真登基後,實行軍政合一的千戶制,擴建中軍護衛怯薛軍,建立了一支屬於大汗的護衛軍;頒佈了《大扎撒》(鮑培轉寫:Yehe Zasag),這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是如何對待西夏與金朝的?

興兵伐夏

蒙古高原各部統一後,繼續對鄰國就進行掠奪戰爭便成爲了他們的目標。鐵木真曾對爲爭奪繼承權而爭吵的兒子們說:“天下地土寬廣,河水衆多,你們儘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征服邦國。”又曾訓示諸將:“男子最大之樂事,在於壓服亂衆,戰勝敵人,奪取其所有的一切,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妾。”強烈的掠奪慾望,是蒙古統治者不斷進行對外戰爭的根本原因。

蒙古建國後,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征服戰爭。鐵木真將矛頭對準西夏和金朝,並採取“先弱後強”的策略,首先進攻經濟富庶,佔據戰略要衝的西夏。 自宋開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三月起,鐵木真就對西夏邊境發動了第一次掠奪性進攻,破力吉里寨(今寧夏中衛)、經落思城,擄掠了大量人口、牲畜。宋開禧三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秋,蒙古第二次侵入西夏,佔領兀剌海城,夏方集右廂諸路軍抵抗,蒙古軍不敢深入,次年(1208年)三月退回。

宋嘉定二年(金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第三次大舉攻夏。夏襄宗李安全命太子李承禎爲主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爲副,率五萬軍隊禦敵,被蒙古軍擊敗,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兀剌海城守將出降,蒙古軍長驅直入,在相持兩月後,計擒夏外衛要衝—克夷門守將嵬名令公,取克夷門,進圍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鐵木真下令引河水灌城,因外堤決,倒灌蒙古軍營,只得撤圍,派人議和,迫使李安全獻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年年納貢。宋嘉定十年(金貞祐五年,1217年),蒙古軍徵兵於夏,未得迴應,遂渡黃河,再侵西夏,次年(1218年)正月直抵中興城下,夏神宗李遵頊出逃西涼州。不久後遣使請降,蒙古方纔退兵。宋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1224年),鐵木真又發兵攻夏,攻佔銀州(今陝西米脂西)。宋寶慶二年(金正大三年,1226年),鐵木真因西夏“納仇人”,率軍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次年(1227年)六月,夏末帝李晛投降,西夏亡。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是如何對待西夏與金朝的? 第2張

南下攻金

早在蒙古建國前,鐵木真便對金朝的政治腐敗、兵備鬆弛、內部矛盾嚴重等情況就有所瞭解。

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1208年),金章宗完顏璟逝世,衛王完顏永濟即位。以前鐵木真曾到淨州(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進貢,完顏永濟奉詔受貢,因此鐵木真見過他,知其庸碌無能。完顏永濟即位後,遣使傳詔蒙古。鐵木真見此等庸碌之人也能做中原皇帝,由是更輕視金朝,不肯跪拜受詔,乘馬北去。完顏永濟聞訊大怒,策劃襲擊蒙古。鐵木真開始並不相信,在得到金乣軍的密報後,才決定先發制人。

宋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1211年),鐵木真以替祖先復仇(蒙古俺巴孩汗等首領曾被金朝釘死在木驢上)爲藉口,親率大軍攻金。蒙古軍主力由金西北路邊牆突入,破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烏月營。金西北路統軍主帥完顏承裕畏敵,從撫州(今河北張北)退到宣平(今張家口西南),使昌(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今內蒙古正藍旗北)、撫三州盡失。金軍號稱三十萬,據守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膳房堡北),被鐵木真麾師擊敗,在逃至澮河堡(今河北懷安東)時遭蒙古軍追擊,“死者蔽野塞川”,史稱“金人精銳盡沒於此”(參見詞條野狐嶺之戰)。蒙古軍突入居庸關,直逼金中都(今北京)城下,然後凱旋而歸。木真之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率領另一軍隊由西南路邊牆進入金境,攻掠淨州、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白塔鎮)、雲內(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勝(今托克托)、武州(今山西五寨北)、朔州等城。

宋嘉定五年(大安四年,1212年),蒙古乘勝攻取宣德(今河北宣化)、德興(今河北涿鹿),並繼續攻取山後諸州。在攻西京(今山西大同)時,鐵木真爲流矢所中,遂撤兵。其先鋒哲別攻東京(今遼寧遼陽),突入城中,大掠而還。

宋嘉定六年(至寧元年,1213年),鐵木真會集大軍再入野狐嶺,進至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等地,激戰之後,大敗完顏綱、術虎高琪所率金軍十餘萬,追擊至居庸關。因居庸關防守堅固,鐵木真採用迂迴包抄戰術,留下少數軍隊攻關,自率主力馳向西南,由紫荊口(河北易縣西)突入,陷涿、易等州;哲別率精騎奔襲南口,內外夾攻,取居庸關。之後分兵包圍中都。鐵木真命朮赤等率右路軍循太行山南下,掠河北西路、河東南、北路,抵黃河;其弟哈撒兒等率左路軍掠薊、平(今河北盧龍)、灤諸州;鐵木真親自與幼子拖雷率中路軍,掠河北東路、山東東、西路,亦抵黃河。蒙古三路軍在黃河以北的八路之地大肆屠戮、劫掠,《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兩河山東數千裏,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皆席捲而去,屋廬盡毀,城郭丘墟矣”。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是如何對待西夏與金朝的? 第3張

宋嘉定七年(貞祐二年,1214年)春,蒙古三路軍會合,包圍中都,遣使入城索貢。新即位的金宣宗完顏珣被迫獻完顏永濟女歧國公主及大量金帛、童男女求和,鐵木真一時無法克城,於是退出居庸關。同時,他命大將木華黎與駙馬孛禿等攻取遼東、西諸地。五月,金宣宗南遷南京(今河南開封),中都附近的乣軍譁變降蒙,鐵木真遂以金“違約”遷都爲藉口,派兵再圍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攻取、招降旁近州縣。宋嘉定八年(貞祐三年,1215年)五月,中都失陷,鐵木真派失吉忽禿忽等將金銀、珠玉、錦緞盡數運往大營。以札八兒火者爲“黃河以北鐵門關(居庸關)以南天下都達魯花赤”,與石抹明安共同鎮守中都。同時獲金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委以重任。

在徵金過程中,鐵木真採納了石抹明安、王揖的建議,變屠殺爲招降,使金軍望風迎降。爲適應攻城需要,鐵木真採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炮軍,攻城以炮石爲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爲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數萬。隨後建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因此增快。

宋嘉定九年(貞祐四年,1216年)春,蒙古大軍退回漠北。次年(1217年),鐵木真授予木華黎代表大汗權威的九旃白旗,許其承製行事,封太師國王,命他統領札刺亦兒等五部,及契丹、女真、乣漢諸軍,專征金朝。

木華黎學習金朝制度,在燕、雲地區建立了軍事統治機構,漢人稱之爲“都行省”;又從所統諸部蒙古軍中抽調軍馬組成五部探馬赤軍,任命其部將率領,充當先鋒和鎮戍部隊。他遵照鐵木真“招集豪傑,戡定未下城邑”的旨意,廣納各地官僚、土豪,利用他們去擴大佔領區,如真定(今河北正定)史天倪、史天澤兄弟,易州張柔,東平嚴實,濟南張榮,益都李全等。而金朝也採取籠絡土豪的政策。這個時期黃河以北的蒙金戰爭主要表現爲雙方土豪武裝之間的爭城奪地,形成拉鋸狀態。至宋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1223年)病逝爲止,經過六年征戰,木華黎征服了金朝河北、山東等地。 [7-8] 木華黎死後,其子孛魯襲職,繼續攻略河朔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