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悼公是如何鞏固霸權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晉悼公是如何鞏固霸權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名周子或孫周,是惠伯談(姬談)的小兒子,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是晉襄公的二兒子。他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爲君。諡號爲“悼”,爵位爲侯,又稱“晉侯周”,簡稱“晉周”,在位共15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僅29歲。他的文治武功引領晉國再次走向全盛,鑄造軍國霸權,挾天子而令諸侯,和戎狄以徵四方,最終得以再次稱霸中原。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峯。學者全祖望的《鮚崎亭集外編》將晉悼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終晉悼公朝,晉國鎮齊、懾秦、疲楚,天下不能與之爭衡。

人物生平

鞏固霸權

晉國再度掌握了中原的絕對支配權和實際統治權。故古人云:齊、宋霸政之代興,霸業常在晉國。此時的中國經過晉文至晉悼數代傳承,初步形成以晉國爲中心的“類幕府制”封建聯盟體。

晉悼公是如何鞏固霸權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向之盟

前560年秋,楚共王卒,公子招立,是爲楚康王,子庚代行王事,舉國悲慟。當楚人還消沉在爭霸失利的痛苦中,危機正在逼近。失去鄭國的緩衝,楚國腹地直接暴露在晉軍的兵鋒之下。待休整國內、鞏固北方後,晉悼公必然會矯天子詔,抑制荊楚。楚人急需修生養息,晉軍輪番遊弋於方城之外,威脅許、陳;吳國又在適時的配合晉國,磨刀霍霍。內憂外患,國家的危機還在加深。

吳伐楚,戰於庸浦,楚人同仇敵愾,大敗吳師。

前559年,吳人求救於晉。晉悼公責吳不義,尋盟於諸侯,使範宣子盟之。

正月,範匄主盟,與齊國弱、宋向戌、魯季孫宿、叔老、衛寧殖、鄭公孫蠆及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代表會於向。

晉國替吳國謀劃進攻楚國,要宋、魯、衛、鄭等與會諸侯要配合吳軍襲擾楚國。諸侯們面有難色,悼公授意範宣子准許魯國適當減少貢賦作爲表彰其對晉國的忠誠與貢獻,以此暗示魯國同意晉國的提議。季武子(即季孫宿,宿諡武子)、子叔齊子(即叔老,老諡齊子)黨於範氏,自然知趣。

於是,在魯國人的支持下,提議通過。

棫林敗秦

晉楚爭霸時,秦國小動作不斷。荀氏比鄰秦國,頗受其害。時荀罃爲正卿,不以私忿而煩國,只以荀氏反擊秦軍,孤掌難鳴。

智罃死後,中行偃統帥諸荀。身處抗秦前線,中行偃無法對家族被攻擊而坐視不理。

前558年4月,晉悼公親起大軍伐秦,戰於棫林,秦師敗績。晉悼公不欲再戰,荀偃心有不甘。可能是有愧於荀罃,晉悼公與荀偃達成妥協:悼公止步國境線,使荀偃便宜行事。荀偃繼續率軍西征。

秦景公堅壁清野,秦軍西撤至涇水以西,中行偃追至東岸。秦軍再撤,衆諸侯皆不願再進,怠慢之心滋生。

遊桓子(即公孫蠆,蠆諡桓子)先渡河,隨即聯軍更進一步。秦軍只能再撤。荀偃下令:“全軍西向,唯我馬首是瞻。”欒黶抗命,率下、新二軍回撤。

荀偃已犯衆怒,乃知悼公之意,下令撤軍。伐秦,雖未立全功,但棫林大敗秦軍,使秦人再難犯晉國。

晉悼公是如何鞏固霸權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第2張

欒鉞與士鞅(即範鞅,鞅食採於範)返而擊秦。寡不敵衆,欒鉞殉國,士鞅逃歸。

欒黶知弟弟戰死非常悲憤,逼迫範氏:“士鞅不檢舉欒鉞,反從之,其過大,必殺之。”範匄畏懼欒氏,只能將士鞅引渡秦國,請士雃收留。最後在士雃的週轉下得以返國。

棫林一戰,鞏固霸業,安定西疆,其中荀氏獲益最多,公族拱衛絳都亦遠之,諸侯與秦無恩仇。本應敗秦即止,但荀偃私心偏重,擴大戰火而謀己之利,故衆忿而心不從,以致半途而廢,戰事遷延。

衛國政變

衛多君子,惜昏君在位,小人當政。孫文子驕悍僭越,不睦於衆。衛惠公子獻公刻薄寡恩,是因晉楚相爭,無暇內顧。前559年,這場遲到十年的政變終於爆發了。孫文子、甯惠子(即寧殖,殖諡惠子)攻獻公。獻公不敵,數請和,皆不允,遂奔齊,齊靈公納之。孫林父立定公子秋,是爲殤公。一時間,成了政客們的熱門話題:晉厲公、欒書之故事重演。

孰是孰非?衛獻公昏德,同於晉厲公;孫林父有罪,欒書亦然;衛殤公之立,剽竊大國。另一方面,70年前,晉文公曾因元咺事件囚禁衛成公,結果適得其反。兩方均非善類,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處理,禍不及晉國,任其發展。

悼公問荀偃,荀偃放大衛侯不君而無視孫林父久有不臣之心。最終悼公默認孫氏,對衛殤公的合法性給予肯定。但衛國逐君事件並未以獻公出奔而結束。動亂長達十年之久,最終以獻公復辟,孫氏奔晉而終結。

衛國事件彷彿禮崩樂壞的縮影:在這個禮制敗壞、法制萌芽的時代裏,制度的更迭必然會引起政權的混亂,又缺乏威嚴去管理、缺乏準則去校對、缺乏法度去矯正。禮樂文明的時代裏,君有君綱,臣有臣綱。但在這個天下不武、乾坤顛倒的大環境下,君不君而見弒,臣不臣而見誅。自齊桓、晉文後,霸權政治賴以生存的土壤日益稀少,故唯楚莊、晉悼能成其霸。悼公所處之勢,艱於桓、文遠矣!

悼公自知霸途之難,故欲另闢蹊徑:架空周室,諸侯假天子之命,行天子之實。僭越之極矣。

齊叛晉盟

齊國在晉國爭霸時,數顯不馴。同時,周靈王屢受打壓,爲巴結晉國,使單靖公爲上卿以媚好。

周、齊無奈於晉國的強盛。於是,周、齊相通。周靈王使劉定公犒賞齊國,定公也只能含糊其辭:齊侯當效太公以勤王事。得到周王室的暗許,讓齊靈公這個混世魔王受寵若驚,野心澎湃。

前559年冬,範宣子盟季孫宿、華閱、孫林父、子蹻蠆及莒、邾代表於戚,晉國方面的判決讓孫林父吃下了定心丸。

在會上,範宣子辱齊國,請齊奏《韶樂》,並藉口裝飾旌旗。《韶樂》,亦天子之樂。借齊人鳥羽和犛車之尾而不還,齊靈公大怒。

此事緣由模糊,意圖不明,事出蹊蹺。範宣子爲何要欺凌齊國?借而不還,是暗懲齊人收容衛獻公?辱齊是悼公刻意、還是馭下鬆懈?範宣子難道不知行此不義可能挑起戰端?秉性雖貪,悼公生前的範匄相當收斂,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顯得太冒失、太囂張甚至太不合情理。但經此荒唐一鬧,晉、齊再起波瀾。

前558年夏,孟獻子築城於成,齊靈公糾合邾、莒攻之,狼煙再起。魯求救於晉,悼公盛怒,欲伐齊、邾、莒。

7月,白晝之日,天狗食之。同時,就在晉悼公爲伐齊而準備時,突然染病。初期病勢並不沉重,但情況很快惡化。悼公一病不起!

晉悼公是如何鞏固霸權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第3張

天星隕落

前559年、558年,連續兩年天象異常。日食對古人而言是極煞之兆。前558年冬,悼公臥在榻上,病勢沉重。悼公已預料到自己很難熬過寒冬。他必須準備後事,儘管還有衆多問題亟待解決,天不假年。

爲維持霸業的延續,悼公將軍事重任託付於中行偃,將維持中原聯盟的使命交予範匄,整頓內政只能委任於自己重點栽培的趙武。至於宗廟之存亡,那就拜託公子彪、韓起、叔向等同舟共濟,聽天由命了。11月,悼公暴亡,年僅29歲。

公元前557年正月,葬晉悼公。悼公遺囑:楊肸爲太傅行司徒事,祁奚、韓襄、欒盈、範鞅爲公族大夫。公族大夫逐步被“公族化”。

公子彪嗣位,是爲晉平公,荀偃相之。荀偃敗楚於湛阪、圍齊於臨淄;士匄索重幣於諸華,錮欒氏於清丘。十年後,趙武相晉,整肅朝綱,晉國人才儲備在悼公死後達到鼎盛,可惜河山如故事全非。20年後,平公殆政,粉飾太平,高臥虎傂,傾聽金石之樂,“戎馬不駕、卿無軍行”,荷國之重的韓宣子偷樑換柱、制國之法的範獻子(即士鞅、範鞅,鞅諡獻子)竊國養家造成“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叔向空悲切:“此晉之季世”。

當虎傂之宮奏起靡靡之樂,這亡國之音在絳都奏響。靡廢的公族,再度擡頭的侈卿。晉宗失其鹿而六卿共逐之,晉國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霸權政治走向衰亡。以晉侯代替天子,以晉國取代周室的“類幕府”封建制軍政體系雛形初具即不幸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