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這恐怕是馬謖選擇上山紮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爲平地駐守同樣難以阻擋張郃。綜合《三國志》和現代地圖來看,諸葛亮設計的預伏地點極有可能是隴山而非街亭,但由於張郃率領的先頭部隊行軍速度太快,雙方在街亭遭遇,馬謖在無法按計劃進行設伏,且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爲了給諸葛亮爭取時間,無奈選擇了駐紮南山。雖然馬謖最終戰敗,但卻一定程度避免了蜀軍傷到元氣,很難說馬謖是功是過。

街亭之戰背景,第一次北伐的關鍵之戰

魏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太子曹叡即位,任命夏侯楙駐守長安,關中空虛。

魏太和元年(227年),孟達在和諸葛亮多次通信後,祕密答應歸蜀,但由於魏興太守申儀和孟達不合,於是祕密上表告發孟達。孟達聽說後誠惶誠恐,企圖立即舉兵反叛,司馬懿寫信勸慰於他,孟達因而由於不決。司馬懿則祕密發兵討伐新城,諸葛亮見有機可乘,隨即決定大舉北伐,第一次北伐爆發。

魏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出兵伐魏,在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後,命令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出兵箕谷充當疑兵,果真吸引了曹真主力;諸葛亮則親率大軍進攻祁山。

由於劉備去世,曹魏方面對於蜀漢防備鬆懈,在得知諸葛亮北伐後大驚,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等郡先後背叛曹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地區岌岌可危。魏明帝曹叡則當機立斷,令張郃率領騎兵五萬支援隴右,自己則親率步騎大軍隨後動身,同時移駕長安親自督戰。

魏蜀雙方戰略意圖,街亭極可能是遭遇戰

在得知曹魏出兵之後,諸葛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而是將馬謖提拔爲先鋒,使其率軍阻擋張郃大軍。當時從關中到隴右一共有五條,分別是瓦亭道、雞頭道、番須道、關隴古道和陳倉古棧道,但由於瓦亭道和雞頭道距離較遠,而陳倉古道和關隴道又年久失修,無法容許大軍通過,因此諸葛亮斷定魏軍必然會走番須道,而張郃也的確選擇了番須道。

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結合上圖,我們來分析一下蜀魏雙方在街亭之戰中的戰略意圖:

1、蜀漢戰略意圖:前文說過,諸葛亮北伐後,曹魏方面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有歸屬之意,而諸葛亮原本的北伐意圖便是先佔據隴西,然後在徐徐圖之,而隴西五郡如今已有三郡意圖歸附,這使得諸葛亮佔據隴西成爲了可能。因此,諸葛亮派遣馬謖率軍出征的意圖就恨明顯了,就是想要馬謖阻擋住曹魏大軍,給自己平定隴西地區爭取時間。而結合地圖來看,諸葛亮預計的設伏地點極有可能是隴山,而並非街亭,因爲街亭地勢較爲平緩,很難阻擋曹魏大軍。

2、曹魏戰略意圖:曹魏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是沒有預計到的,應對有些慌亂,而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的叛亂則使得隴右岌岌可危,一旦隴右丟失,那麼關中地區也就朝不保夕了,而以隴西的兵馬想要抵擋諸葛亮顯然不可能,因此曹魏方面必須趕在諸葛亮平定隴西之前支援。因此,張郃率領五萬騎兵疾馳,爲的就是儘快趕往隴西,不給諸葛亮平定隴西的時間。張郃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因此率領的先鋒部隊日夜兼程,拼盡全力的疾行。

諸葛亮可能也沒有料到曹魏行軍如此迅速,在馬謖還未趕到隴山設伏之前,張郃的五萬大軍便已經穿過了隴山,雙方在街亭遭遇。由此推斷,街亭之戰極有可能是一場遭遇戰,而並非諸葛亮原本的設伏地點,從這一點來講,從馬謖和張郃相遇之刻起,諸葛亮的計劃就已經落空了。

駐守南山乃是無奈選擇,馬謖的戰略失誤難以避免

馬謖在擔任先鋒之前,長期擔任參軍一職,經常與諸葛亮探討軍事,因此對於諸葛亮的戰略意圖,馬謖應該是心知肚明的。如今與張郃在街亭遭遇,在原本計劃已經落空的情況下,馬謖該如何選擇呢?

1、與張郃野戰。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一種比較激進的選擇。馬謖手中不過一萬兵馬,要與曹魏五萬騎兵野戰,無異於自殺,這點完全可以排除。

2、且戰且退,纏住張郃。這點也不可能,張郃兵力本就佔優,加之全是騎兵,完全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分出一部分兵力來和馬謖糾纏,其餘軍隊完全可以越過馬謖支援隴西。而且後方就是曹軍主力,一旦自己的兵力被纏住,那麼曹魏大軍便可源源不斷通過番須道。

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無奈之舉嗎 第2張

3、據城而守。這正是副將王平的建議,奈何街亭此地雖有城池,卻都是小城,且不說守不守得住,一旦被圍困,不僅脫身困難,而且等於完全丟失了阻擋曹魏大軍的戰略目的,曹魏大軍仍然可以源源不斷的開進隴西。

4、據險而守遲滯魏軍。佔據街亭附近高山,不僅可以從上而下威脅張郃大軍,而且可以充分發揮蜀軍的山地作戰優勢,同時由王平率軍駐守山下城邑,互爲犄角,封鎖番須道,共同牽制張郃大軍。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在已失先手的情況下,第四種選擇幾乎是馬謖可以做出的最優選擇了。如果張郃想要徹底圍困住王平和馬謖軍隊,那麼便無法分兵進入隴西,這等於是給諸葛亮爭取了趁機平定隴西或收攏軍隊退回祁山的時間。

或許馬謖沒有考慮到水源問題,或許他此招乃是棄卒保車的無奈之舉,水源問題的確成爲了馬謖最終戰敗的導火索。張郃畢竟也是馳騁沙場的老將,五子良將的名頭畢竟不是白來的,他果斷分兵分別圍住王平和馬謖,切斷了雙方聯絡,並斷絕了馬謖水源,最終使得馬謖戰敗。

然而,馬謖遲滯魏軍的目的卻也實現了,雖然第一次北伐最終失敗,蜀軍也損失了不少兵馬,但畢竟沒有傷到元氣,這或許是馬謖唯一的功勞了。

至於馬謖爲何最終被殺,一方面是其的確戰敗,且導致了第一次北伐失敗,而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自於門戶之爭,益州當地士族在馬謖被殺中的作用恐怕並不小,或許正因如此,諸葛亮纔會在殺了馬謖之後表現的那麼痛苦,想必他也知道馬謖是被冤殺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