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姜維和蜀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蜀漢滅亡,姜維需要負多大的責任?

在《三國演義》的塑造下,姜維是“幼麟”,是諸葛亮傾心培養的接班人,以至於有人都認爲諸葛亮死後,蜀漢大權就是姜維在掌握。歷史上諸葛亮去世,繼任的是蔣琬(234-246年),然後是費禕(246-253年),最後纔是只有軍權的姜維。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姜維的評價並不高,說他“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衆黷旅。”意思是說姜維才能不高,卻極度渴望建功立業,多次北伐曹魏是窮兵黷武,搞得蜀漢國力衰弱、師老兵疲。對於如何評價姜維,小編曾有文章專門討論,今天我們來聊聊蜀漢的滅亡姜維有沒有責任?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是,諸葛亮並沒有看錯人,姜維是有能力的,也是忠於朝廷,志在匡扶漢室的(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然而在我看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姜維對於蜀漢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整漢中防守戰略

“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漢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時,讓諸葛亮增兵,諸葛亮徵求楊洪的意見,楊洪答道:“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曹操徵張魯,劉備斬夏侯淵,都是爲了爭奪漢中之地。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第2張

219年拿下漢中後,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敵人來犯漢中,可以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之後的吳懿、王平都沿用了魏延的戰略,244年興勢之戰王平抵抗曹爽的進攻,就是用的這個方式。

但是姜維認爲,這個方法雖然可以抵禦得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不如放敵軍入陽平關,而蜀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大軍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

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大軍,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姜維的戰略只能說是“看上去很美”,他的戰略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守城將領非常厲害;二是蜀漢兵力足夠多,能夠殲滅魏軍

公元263年,面對鍾會的伐蜀大軍,事實證明蜀漢的實力只符合固守,不可能全殲敵軍。由於蔣舒投降傅僉戰死,鍾會留下兩萬兵力圍困漢、樂二城,率軍長驅直入,漢中屏障就此輕易被突破。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第3張

臨敵應對失誤

由於劉禪寵信黃皓,姜維雖然掌軍在外,但也懼怕出現禍端,所以在沓中屯田(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這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因爲作爲大將軍,應該駐守漢中,而不是偏居沓中。

所以曹魏三路大軍針對蜀漢的漏洞進行部署,鍾會率主力十萬進攻漢中,鄧艾率所部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牽制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自祁山率州軍三萬餘人向陰平橋頭截斷姜維的退路。人家就是打算把姜維堵在沓中,不讓他回援。

姜維其實早就聽說鍾會治兵關中,並且給劉禪上表請早做準備(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劉禪被黃皓矇蔽,沒有采納,但其實姜維可以自行率軍前往漢中駐守,而不是等到魏軍大舉進攻,才作出應對,此爲姜維第一次應對失誤。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第4張

姜維收到了魏軍已經進入漢中的消息後,終於開始決定退還。(維聞鍾會諸軍已入漢中,引退還)姜維從橋頭南撤後在陰平遇到了北上增援他的廖化,本來還打算趕往陽安關,結果半道上聽說陽安關丟了。

魏軍此時佔領陽安關後,西面通往武興,南下金牛道逼白水關,此時北面已經徹底沒有希望了!蜀漢的武都、陰平二郡以及關鍵點武興等等蜀漢經營數十年的要塞全部岌岌可危。

姜維同廖化退回白水,另一路救漢中的張翼、董厥此時剛剛趕到漢壽(葭萌關),哥幾個一合計,去劍閣守最後一道關吧!(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這個時候,姜維犯了又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他放棄了白水關和漢壽(葭萌關)!

退守劍閣雖然可以擋住鍾會的大軍,但卻給了鄧艾偷渡陰平有了成功的希望。白水關如果在手上,至少陰平橋頭你是能始終保持威懾力的,後面鄧艾從陰平偷襲就不會那麼肆無忌憚!至此,蜀漢從漢中至陰平綿延千餘里的領土喪失殆盡,設在岷山、摩天嶺、米倉山以北的外圍防線悉數落人敵手。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第5張

北伐過於頻繁

對於姜維的北伐,除了陳壽,常璩(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孫盛及當時多位史學家都對姜維的軍事行動持否定態度。而且他們否定的也不是姜維不知好歹的反抗我光明大晉,而是姜維的軍事行動勞民傷財、傷害了國家和百姓利益。

《三國演義》裏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其實都是不準確的。諸葛亮一生只進行了5次北伐,而且都是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而我們細數姜維出兵的次數,絕對不止9次,雖然姜維北伐規模小,但沒有諸葛亮的內政水平,支撐姜維出兵顯得異常艱難。

公元261年,吳派使臣薛珝來蜀,回國後對吳主孫休提起蜀國情況是:“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諸葛亮在的時候能夠做到與民休息,然後出兵北伐;到了姜維,由於朝政混亂,只能是“民有菜色”的局面了。

蜀漢滅亡和姜維有關係嗎 姜維對此負什麼責任 第6張

過於頻繁的北伐,有沒有一個能夠“足兵足食”的支撐,姜維損害的是益州士族和百姓的利益,所以譙周、陳壽等許多益州士人極力反對姜維北伐。過於頻繁的北伐,也的確對蜀漢國力和人心造成了不小的傷害,所以當鄧艾兵臨成都城下,譙周就勸劉禪投降了。

不可否認,姜維一生爲了蜀漢也算是傾盡全力,最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由於自身能力和當時的朝政的客觀狀況,導致他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抉擇,在應對曹魏大軍時,犯了一些戰術性錯誤,對蜀漢滅亡負有一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