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善長簡介 明朝開國功臣謀士丞相李善長生平

李善長簡介 明朝開國功臣謀士丞相李善長生平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善長(1314—1390),明朝開國丞相。字百室,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爲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四年致仕。十年覆命與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一門七十餘人被殺。

李善長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他功比蕭何,卻不能如蕭何那麼得以善終,箇中原因,既有朱元璋的猜忌,也有自己的利令智昏。其一生遭遇,或可爲後來者戒。

朱元璋能夠打得天下,開創大明王朝260年之基業,主要得力于徐達、湯和等一般淮西老鄉組成的淮西幫。而居淮西幫之首、被朱元璋喻之爲“蕭何”的開國丞相李善長,雖在建國後長達二十餘年的時間裏,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沒有蕭何那麼幸運能得善終。究箇中原因,既有朱元璋到了晚年,總擔心家天下基業不穩,於是大開殺戒屠殺功臣,李善長是在劫難逃;然而,縱觀李善長追隨朱元璋的一生,便知其結局不僅自己被迫自殺,還連累一家七十餘口人也慘死於朱元璋的屠刀之下,也實在有他本身的原因。

李善長,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安徽定遠人,與朱元璋的老家鳳陽比鄰。此人家庭背景如何,可惜史書沒有記載,但至少不會是大家,若他出身於權勢之家,史官們就不會漏了這一筆,李善長小時沒有讀過多少書,也從反面印證了這一點。李善長雖然讀書不多,天賦卻極高,而且特別喜歡法家理論,行爲處事,公允合情,因而被鄉里人推爲祭酒。祭酒不是官名,屬於一種榮譽,這種榮譽鄉里人或節日或婚喪喜慶聚在一起吃飯時代表大家以酒先祭天地的人。

李善長簡介 明朝開國功臣謀士丞相李善長生平

元末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李善長也不甘寂寞,朱元璋的軍隊進攻滁陽時,路過定遠,李善長立即投到朱元璋帳下。朱元璋得知其爲鄉中名人,又能識文斷字,不僅將他留了下來,而且給了很高的待遇,讓他當了個掌書記相當於祕書長或參謀長之類。從這點看朱李雙方都是慧眼識人,李善長投到了明主,朱元璋用到了能人。

李善長確實也未辜負朱元璋對他的破格重用,朱元璋請教於他道:如今天下戰亂不息,如何才能平定呢?李善長答:秦末時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也是以一介平民身份起事,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僅僅五年時間就成就了帝業。如今元朝綱紀已壞,天下土崩瓦解,你的出生地鳳陽距漢高祖的出生地沛縣不遠,地靈人傑,你只要以劉邦爲榜樣,何愁天下不平定呢?朱元璋聽後,連連稱善。這一番談話,對朱元璋可謂醍醐灌頂,爲朱元璋指出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從此,李善長在朱元璋手下參謀策劃,主持後勤,日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李善長也十分盡心,特別注意爲朱元璋收羅人才。朱元璋在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名聲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將士也越來越多,李善長對於來歸附者進行認真考察,並將考察結果向朱元璋彙報後,再代表朱元璋對這些人一一安排。由於李善長做事周密,安排公允,來歸附的人基本上人人自安。個別憑着武力互不服氣的,李善長則耐心調和。李善長對朱元璋軍隊的組織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時的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手下。郭子興雖有首義之功,但性格暴燥,忌能護短,愛聽閒話。郭子興對朱元璋本來是十分器重的,還認他做了乾女婿,但由於朱元璋的名聲越來越大,加之有人從中挑撥,郭子興便對朱元璋產生了猜忌,不僅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權,聽說李善長極有才幹,還下令要將李善長調到自己身邊去。這對於李善長,可謂是個十分嚴峻的考驗。按一般常情,人往高處走,那自然會高高興興地投奔郭子興,因爲郭子興位在朱元璋之上。朱元璋也勸他道:郭子興是我父親一樣的上級,你怎麼能不去呢?然而,李善長作出了非常明智的選擇:堅決不離開朱元璋。李善長的選擇讓朱元璋很感動,朱元璋從此將李善長視作心腹。

李善長不僅有參謀和後勤保障之才,也具有相當高的軍事才能。朱元璋駐軍和陽(今安徽和縣)時,親自帶領軍隊去攻打雞籠山寨,只留下了少量軍隊讓李善長守城。臨行,朱元璋告誡李善長道:若敵來犯,堅守不出即可。元將探知和陽兵少,即來偷襲。李善長並未被動守城,而是預先在城外埋伏下奇兵,結果大敗來襲之敵。朱元璋回來得知,連連誇獎李善長是個能人。

在整頓軍紀、收買民心方面,李善長也協助朱元璋做了大量的旁人不能替代的工作。朱元璋在即將打下采石和太平兩城前,李善長經和朱元璋商量後,寫下禁令,嚴格禁止軍士侵民擾民,攻下城後,將禁令四處張貼,軍士果然沒有敢違犯的。朱元璋又決定乘勝攻打鎮江。由於接連取得勝利,軍隊產生了驕傲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約束軍隊。爲了在攻下鎮江後不至於出現侵民擾民、特別是濫殺無辜的事,朱元璋、李善長和領兵主將徐達合演了一出“三簧”戲,即朱元璋隨便找了個藉口將徐達拿下,很憤怒地表示要嚴處,再由李善長出面求情,朱元璋便以徐達攻下城後決不出現侵民擾民、濫殺無辜等情況爲條件將徐達放了。有了這出“三簧”戲,徐達攻下鎮江後,果然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以至民不知有兵。

朱元璋自稱吳王后,因元朝以右爲大,便封李善長爲右相國。在這個職位上,李善長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智。由於他熟知歷史,處事快截果斷,又長於辭令,朱元璋的軍機檄文之類文案工作,全都交給他做。朱元璋自己帶兵行軍打仗,李善長則留鎮後方,諸將無不聽從他的調遣,而在他的治下,老百姓也能安居樂業。他還負責朱元璋軍隊的後勤保障,確保了前線需要。在朱元璋的同意下,他以元朝制度爲基礎,取利棄弊,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經營鹽,立茶法,立錢法,開礦冶煉,定魚稅,等等。由於李善長留鎮後方精心治理,朱元璋的吳國日益富饒起來。吳國元年,朱元璋論功行賞,封李善長爲宣國公。朱元璋後來改官制,不再如元朝那樣以右爲尊,改以左爲大,於是,拜李善長爲左相國。

另外,朱元璋還賜李善長丹書鐵卷,免李善長兩次死罪,免其子一次死罪。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實在只是一出滑稽戲,所謂免死,即便出自金口玉言的皇帝之口,也是當不得真的。此時的李善長,功成名就,位極人臣,可惜他空有一肚子治國安邦的大學問,卻無法明白急流勇退的小道理,倘若他此時能像前人張子房那樣功成身退,或像同事劉伯溫那樣稱病離職,那他就既全了自己的名節,也保了一家人的平安,在青史上還會留下個奇人的美譽。他沒有如此,也許是他太貪戀富貴了,正如許多落馬的貪官一樣,結果是斷送了自家性命,還連累了自己家人,何苦來哉!

關於李善長詳細的死因。因其:當時有句話“胡惟庸在朝時”,曾想拉李善長下水,善長不從,胡惟庸拉李善長的弟弟勸說善長,時間久了,善長終於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爲之"。這句話後來由於李善長的下人屈打成招,說了出來,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謀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善長既無謀反的野心也無那個必要,胡惟庸若是做了皇帝,李善長不過也是人臣第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