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杜如晦爲唐朝做了哪些貢獻?杜如晦與李世民的關係如何?

杜如晦爲唐朝做了哪些貢獻?杜如晦與李世民的關係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杜如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唐朝賢相數不勝數,唐太宗時期“房謀杜斷”更是成爲一段美談,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大唐盛世的締造同他們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是杜如晦的政治遠見和決斷,讓李世民在早期鬥爭中多次佔據上風

杜如晦爲唐朝做了哪些貢獻?杜如晦與李世民的關係如何?

“杜斷”入夥

在秦王李世民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同太子黨之間是明爭暗鬥,雙方勢同水火,誰都不肯相讓一步,此時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便作爲高級謀士,爲李世民出謀劃策,但也因此遭到了太子黨的忌恨。

於是太子黨便在李淵面前進獻讒言,房杜二人被迫離開秦王府,此時的杜如晦還未同李世民之間的關係還算不上牢不可破,房玄齡連夜入秦王府同李世民相談,說誰走都不可惜,唯獨杜如晦要盡一切挽留。

因爲房玄齡看出杜如晦有輔佐帝王的才能,而李世民又對房玄齡是言聽計從,便上書李淵說無論如何,杜如晦是不能走,李淵只好准奏。就這樣,杜如晦徹底成爲了李世民身邊的謀士,同房玄齡之間互補不足。

後來李世民爲招攬人才設立文學館,杜如晦便進入其中響應李世民,而且還成爲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但是太子李建成無法繼續坐視李世民一天天強大起來,挑唆李淵將房杜二人遣出秦王府且日後不得出入。

李世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雖然他一直沒下定決心要除掉李建成,但李建成卻巴不得他早點去死。於是李世民暗中將房玄齡、杜如晦召入府中,一番商議後確定了行動計劃搶先發難,史稱“玄武門之變”。

可以說貞觀之治的盛景,甚至於李世民的皇位,都離不開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的功勞,尤其離不開杜如晦的決斷,讓李世民在皇位鬥爭中佔得了先機,不然這場兄弟之間鬥爭孰勝孰負還尚未可知。

杜如晦爲唐朝做了哪些貢獻?杜如晦與李世民的關係如何? 第2張

君臣之情

在李世民登基爲唐太宗時,對一衆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五人居功首位,杜如晦被封爲蔡國公,不過杜如晦也因此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

但李世民對房杜二人是信任有加,未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懷疑,所有挑撥他們君臣關係的全都被李世民治罪。例如監察御史陳師合說杜如晦不能身兼多職,便被李世民治罪直接充軍。

其實陳師合的說法也沒有什麼大錯,一個人的精力確實是有限的,但是皇帝不高興覺得你有問題,可見李世民對杜如晦是多麼的信任,而杜如晦也確實沒有辜負李世民的信任。

貞觀初年,之所以社會能夠穩定,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都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在背後夜以繼日地操勞。在隋朝的基礎上,再結合歷朝歷代的經驗,由此制定了唐朝新的制度,可以說幾乎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峯。

除了對後世影響深遠之外,更是遠傳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深受唐朝影響。正因爲制度的完善,纔會爲後續“貞觀盛世”的現世奠定了堅固基礎。

爲人臣子

貞觀之治作爲歷史上少見的太平盛世,其出現原因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君臣之間各司其職,一同致力於國泰民安,這一點可從李世民同杜如晦的一番對話中得知。

當時李世民召來近臣們提了個問題,他說君主賢明就能發現自身的問題,從而聽從諫言改善自身,而君主愚昧怕別人發現自身的不足,就會永遠的愚昧無知。

而隋煬帝便是這個愚昧的代表,他聽不得人們的逆耳忠言,臣子們也不敢再繼續直言進諫。虞世基作爲隋煬帝寵臣,卻沒有進言勸隋煬帝改善過失,隋煬帝死後,這人是不是也該一同處死?

這是李世民向近臣們提出的一個問題,表面上是決定一個人該不該死,言外之意卻是問他們該如何爲人臣子。在衆近臣還在思索的時候,杜如晦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杜如晦爲唐朝做了哪些貢獻?杜如晦與李世民的關係如何? 第3張

他說如果身邊有那種敢於冒死諫言的忠臣,那麼即使皇帝昏庸也不至於失去天下,如果虞世基真的是一個忠臣,那就不會放棄向皇帝諫言,而皇帝身邊沒有了逆耳忠言就會喪失清醒,從而變得墮落沉淪、昏庸無道。

杜如晦認爲虞世基已經失去了爲人臣子的本分,而李世民也在杜如晦這一番話後感嘆良多,正是因爲自己身邊有着這麼多敢於進諫的大臣,纔有了大唐如今蒸蒸日上的這番景象。

可惜杜如晦積勞成疾,貞觀三年正是李世民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杜如晦這年冬天重病不起,儘管李世民數次派名醫前去醫治,但杜如晦還是於貞觀四年不幸病逝,李世民廢朝三日表示哀悼,“房謀杜斷”也成絕唱,只剩下房玄齡一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