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王朱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除長子朱標冊爲皇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年幼未封外,其餘24人均或封親王。24人中1人早夭(趙王朱杞),1人晉升帝系(燕王朱棣)。剩餘22位親王中只有1人沒來得及就藩就不幸去世,死後葬於南京,也沒有遷葬到其封國。這位親王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朱鬆。

韓王朱鬆生平

冊封韓王,明太祖經略遼東的重要棋子

朱鬆,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5月23日,母妃周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冊爲韓王,封國在遼東開原。當時的遼東剛剛平定不久,朱元璋認爲只有遼王一位親王坐鎮還不夠。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五月,設立韓王府護衛爲開原中護衛。兵部認爲開原乃肅慎、渤海、東夷之地,韓王既然出鎮此地,其護衛宜改名爲安東中護衛。而朱鬆的弟弟朱模封沈王,封國在瀋陽,沈府護衛則是瀋陽中護衛。朱元璋一口氣派三位親王坐鎮遼東,對於遼東的經略意圖非常明確。可以說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靖難之役,等朱鬆、朱模兩兄弟就藩之後,明朝對於女真各部的控制力將大大增強。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三月,朱元璋又讓朱鬆、朱模兩兄弟前往秦王、晉王、燕王、周王、齊王所在封國省親。朱元璋這樣做的考慮非常深遠,因爲日後韓王就藩之後,免不了要和幾位戍守邊疆的兄長聯合作戰。但是各位兄長早已就藩,老朱生怕他們兄弟間關係生疏,這才特意安排這次探親之旅。

另外由於路途遙遠,朱元璋生怕二王在途中放鬆學習,特意安排一名翰林編修和一名王府紀善,沿途負責爲二王講解經史。此外二王在途中的飲食起居,安全保障也都有專人負責。兩人從南京一同啓程,到宿州分道而行。

韓王由周曆秦、晉抵燕、齊。沈王自齊歷燕、晉抵秦、周。皆至秋八月而還。—《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二》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爲了爲韓王和沈王就藩做準備,韓府、沈府護衛官軍先期往東勝立衛,特置安東、瀋陽二郡牧千戶所以隸之(東勝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部偏東)。到了九月份,朱鬆還收穫了爲人父的喜悅,他的長子衝(火字旁加或)出生。

閒居京師,明太宗改變祖制的犧牲品

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由於朝廷暴力削藩,導致韓王朱鬆的四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經過三年的靖難戰爭,南京城被朱棣攻破,朱允炆在皇宮奉天殿自焚。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第2張

朱鬆和在京親王一起尊四哥爲新皇帝。作爲回報,朱棣回賜了韓王大量的黃金、白金以及綾羅綢緞。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韓王長子被冊爲韓世子,第二子受封襄陵王,第三子受封臨汾王。

由於朱棣是造反起家,一來全國政局尚不穩定,二來他也擔心親王就藩之後會給朝廷造成威脅。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韓王在內的在京親王都沒有就藩。諸王年少,在京閒居無聊,由此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在永樂四年二月,韓府長史司典簿魏居敬就犯了夜禁。雖說朱棣下令特赦,但是吏部官員就此上書,認爲“在京各王王府官,坐食俸祿,閒暇無事,致多縱肆,宜改用之。”朱棣也認爲王府閒散官員太多確實也是問題,除了長史、紀善、教授、伴讀等必不可少的王府官員,其餘像審理、奉祠、工正等官就暫時遣散回鄉,等親王們就藩的時候再行召用。

不幸的是朱鬆沒有等到就藩那一天,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10月30日,韓王朱鬆去世,享年28歲。《明太宗實錄》對韓王的評價是:“王聰明有機辯,通知古今,恭謹事上,未嘗有過。”對於弟弟的去世,朱棣輟朝三日,賜諡曰憲。又因爲韓王沒有就藩,特令塋葬安德門外,卹典特厚。

韓憲王身後事

改封平涼,朱鬆諸子淒涼上路

朱鬆去世時長子韓世子年僅11歲,次子襄陵王只有7歲,第三子臨汾王已經早夭,永樂年間出生的第四子朱衝烋才只有3歲。兄弟三人父王早薨,自己又年幼,算得上是孤苦伶仃。好在四伯朱棣沒有忘記他們,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十月,15歲的韓世子襲封韓王。

朱衝(火字旁加或)襲封韓王之後,爲了顯示自己對韓王兄弟的重視,朱棣還經常讓他們代替皇太子朱高熾接待部分來京朝見的親王世子。比如永樂九年十一月代世子朱遜煓來朝之時,韓王兄弟就奉命在王府宴請朱遜煓。十二月晉世子朱美圭來朝,又是韓王負責招待。從這一點說,也是朱棣給予兄弟朱鬆最大的關照,讓所有人都知道雖然韓憲王已死,但他的子嗣在皇帝面前依然很受重視,相信沒有人敢怠慢嗣韓王兄弟。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第3張

朱棣駕崩後,皇太子朱高熾繼位,封韓王四弟朱衝烋爲樂平王。韓王兄弟則從南京趕赴北京朝見新皇帝,並獻詩稱頌皇帝恩德。朱高熾龍顏大悅,以韓王兄弟詩文示侍臣曰:“韓王兄弟文詞皆有可觀,亦其資性聰敏,務學所致。王者之學雖不在文,然能留心於此,不役志於他,斯亦可尚。”另外韓王封國由開原改平涼,《明史》給出的理由是:“時棄大寧三衛地,開原逼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涼。”可惜了太祖朱元璋當初的設計,結果一番折騰之後遼王、韓王、沈王都沒能留在遼東。

由於仁宗做皇太子的時候長期在南京監國,和韓王兄弟接觸頻繁,雙方之間的感情還是比較深的。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仁宗賜書韓王,讓他們兄弟三人以四月下旬之國平涼。對此這位堂兄解釋道:“兄初意欲賢弟及秋之國。今思若俟秋行,迨各始達西土冰寒,百事難爲,殆非初到者所便。不若以四月下旬啓程,雖道途觸熱,若從容而行,可以無慮。”意思就是皇帝本來打算讓韓王秋天啓程,但又擔心他們到達封國已經冬天。平涼氣候寒冷,恐怕兄弟三人難以適應,因此讓他們四月份出發,雖然天氣熱一點,但可以有一個比較長的天氣適應過程。

可惜仁宗在寫信後兩個月就駕崩,新繼位的宣宗朱瞻基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韓王以“封國平涼資用未備,居室未修”的理由,請求改國江南,宣宗一口回絕。宣德三年,韓王再次上奏稱“祿米不充於用,軍校以道遠多逃亡。”希望改封長沙,宣宗再次予以拒絕。

王妃去世,朝廷吝嗇不允合葬

韓王朱鬆是什麼身份?明朝唯一沒有就藩而葬在南京的親王 第4張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正月,距離朱鬆去世44年侯,原配馮氏去世。王妃去世,按理應與親王合葬。但朱鬆墓在南京,將馮氏的棺木從平涼運往南京耗費巨大,因此時任韓王朱徵釙請朝廷量賜人力,送自己曾祖母到南京附葬曾祖父韓憲王墳墓。

剛剛發生土木堡之變的明朝百廢待興,沒有多餘的人力物力來往韓王這樣的旁系宗室服務。因此景泰帝朱祁鈺以“路遠人難“爲由,讓朱徵釙將其曾祖母韓憲王妃就於平涼安葬。可憐的韓憲王青年早逝,本身墳墓在南京,子孫後代卻遠在平涼。逢年過節連個上香的人都沒有,王妃死後還不能合葬,就此孤單了600年(當然朱鬆長女榮河郡主的夫君王榮一直留在南京,爲岳父朱鬆守護墳園,但王榮死後朱鬆也就徹底孤單了)。

結語:1966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對位於南京市南郊韓府山一帶的韓憲王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其中出土的墓誌基本印證了史書上對於朱鬆的記載。除了朱棣的輟朝時間根據墓誌爲五日而非三日。韓王的死因是:“今年冬,王忽染疾,不數日,疾甚,竟致不起,時十月三十日酉時也,享年二十有八。”另外韓王實有子五人,第二子早卒,因此史書未予記載。這位韓王雖然終其一生也沒有就藩,但他的子孫後代卻在平涼城和大明王朝共始共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