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古代親王和郡王是什麼身份?地位有何差別?

在古代親王和郡王是什麼身份?地位有何差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在不少古裝影視劇,尤其是以清朝爲題材的歷史劇中,觀衆朋友們時常會聽到,親王、郡王、貝勒、阿哥等稱謂。這些人,無一不是皇帝身邊的心腹愛將,或皇親國戚。

由於我國古代存在較爲複雜的王爵制度,以親王和郡王爲例進行分析,同樣都是王爺,到底誰手中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爲何僅相差一個字,二者間的地位便會有如此懸殊的差距呢?

中國古代封王封爵的制度,應該最早起源於戰國末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覆滅,楚國後裔項羽帶領聯軍進入關中,尊楚懷王爲義帝,自封西楚霸王,又把第一個進入關中的劉邦,封爲漢王。

劉邦爲了抗衡項羽,也是大肆分封異姓諸侯王,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應該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異姓諸侯王。

劉邦建立西漢之後,他又大肆分封宗室。直至漢武帝劉徹頒佈“推恩令”,才解決這些尾大不掉的王爺們。

在古代親王和郡王是什麼身份?地位有何差別?

漢朝覆滅,隨之而來的便是魏晉南北朝與隋唐。魏晉時期,皇帝的兄弟或者兒子會被封爲一字王,其他近支親屬則被封爲二字王。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統治者有意用王爵封號,來區別親疏關係。

比如電視劇《薛仁貴》裏,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李道宗,被封爲成親王。可李道忠在歷史上的正式封號是江夏王,遠遠夠不上親王的標準。

總的來說,清朝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冊封宗室,或者有功大臣,大多還是看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這些王爺的封號大多也很有講究,基本字數越少,權利和地位越高。

明朝時期,朱元璋制定一字親王,除嫡子繼承王位之外,其他庶子封爲郡王。

到了清朝時期,愛新覺羅家族把“親”加於王號當中。譬如雍親王、禮親王、鄭親王等等。簡單介紹了歷史上的王爵制度,纔有利於大家弄清楚親王和郡王之間的關係。

清朝共延國祚267年,一共出現了12位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擁有世襲罔替的資格,其餘各諸侯王則不會有這種特殊待遇。而想要成爲鐵帽子王的唯一硬性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親王。

清朝時期,宗室封爵等級制度是以親王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便是郡王、貝勒,還有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等等。

從實際待遇來看,清朝的親王每年能從國庫領1萬兩俸銀,約200萬斤的糧食。郡王每年能領到5000兩白銀,約100萬斤的糧食。其餘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的待遇,則要依次往下遞減。那我們從親王和郡王所拿到的實際俸祿來看,親王絕對獨佔鰲頭。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就連平常公司裏,那些工資待遇高的員工,無一不是業績突出,或者與老闆沾親帶故。

更何況是封建時期,王爵等級制度非常森嚴。親王比郡王每年所獲得的待遇要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也能代表親王比郡王等級更高,地位更高。

那皇帝是以什麼標準,冊封親王和郡王或者其他有功之臣?皇帝一般會憑藉出身、軍功,作爲封王封爵基礎標準。說得更直白點,能冊封爲親王的人,無一不是與皇帝沾親帶故的宗室。

後金入關後,爵位授予必須以宗室血統爲最基本的標準。郡王一般也是皇親國戚,可能與皇帝只是遠房表親,或侄子叔伯,遠不如親王與皇帝的關係相近。

在古代親王和郡王是什麼身份?地位有何差別? 第2張

以薛仁貴爲例子,歷史上的薛仁貴,一生獲得的最高爵位只是郡公,連國公都算不上。

由此可見,古代那些異姓將領,想要憑藉軍功獲得親王、郡王的封號,也是難如登天。除了西漢初期,劉邦不得已分封異姓王,以企圖抗衡項羽爲前提之外。大部分朝代,親王都是隻有與皇室沾親帶故的人,才能享有如此特殊的封號。

無論在任何朝代,親王和郡王的冊封,不外乎是靠血緣關係,另一種則是依靠軍功和貢獻。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一個人立了多大軍功和對國家的貢獻多大,他基本上也只能被封爲郡王,不大可能被封爲親王(一字王)。

而且這種外姓王爺,所獲得的爵位雖然可以世襲罔替。可繼承到每一代,都要主動降爵一級。

另外,清朝冊封的12大鐵帽子王中,只有兩位是郡王,其餘十位則是親王。這也不難看出皇帝對於親王(自己兄弟)的信任。

鐵帽子王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除皇帝之外,一個國家官階等級最高的人選了。(魏晉時期就有類似鐵帽子王的王爵,一般等級較高的宗室,會被封爲親王,或國王,即一字王,以歷史上的國名爲號,諸如齊王、趙王)

最後總結,一字王、二字王之間的區別,是從魏晉之後纔出現。那時候開始給王爵分等級,比如親王、郡王、縣王。實際上,西漢初期,王就是王,是不分等級的。比如淮南王、常山王,這些和齊王、楚王都是平起平坐。

當然,隨着每一個朝代的社會環境不同,各個封號和爵位制度,也會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大致無外乎是如此。

在古代親王和郡王是什麼身份?地位有何差別? 第3張

明朝時期,朱元璋所有子孫傳承都是世襲罔替,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導致到了明朝中後期,遍地都是朱家王爺。這些藩王手中握有相當大的權力,以至於民怨四起。

包括唐朝和魏晉末年,都是因爲各地藩王擁兵自重,才成爲政權覆滅的導火索。清朝時期,愛新覺羅家族吸取前朝教訓,沒有把皇子們分封到各地,而是將他們都留在京城居住,相當於圈養。

親王和郡王這二者之間,都是等級較高的兩種王爵。親王有可能是皇帝的弟弟、哥哥或者直系親屬,郡王同樣也是皇親國戚。

之所以親王和郡王二者之間只相差一個字,差距卻很懸殊,無外乎還是封建社會的糟粕制度在作祟。

所謂的鐵帽子王、親王或郡王,只是因爲他們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從而獲得了可以惠及子孫的特權。而這些高高在上的王爺們,根本不會理會民間百姓的疾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