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揭祕: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差別有多大?

揭祕: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差別有多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是一個對等級規格十分嚴格的朝代,統治者對於宗室爵位進行了十分細緻的劃分,將其分爲十二種等級。最高等級的是和碩親王,第二等級的則是多羅郡王,之後多羅貝勒、多羅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依次排列,構成了完善的清朝宗室爵位。

揭祕: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差別有多大?

在上期,我們介紹了清朝公主、郡主、格格的劃分與差別。而在這一期,我們將介紹的是親王與郡王的差別。在清朝,只有親王和郡王才能夠有資格被稱之爲王爺,那麼爲什麼郡王的地位沒有親王高,甚至郡王的俸祿,都沒有親王長子的俸祿高呢?由於明朝的統治者將皇子封爲藩王,散佈在各地,導致了權力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在國家動盪之時造成動亂。因此,清朝統治者吸取教訓,並沒有將皇子分發在全國各地,而是將其統一居住在京城。

自從西晉開始,王爵便被分爲了親王以及郡王兩種等級,這二者有何區別呢?一般來說,除了皇太子之外,皇帝的其他兒子都可以被封之爲親王后代但是清朝初期,大部分的親王都是由於軍功受封。尤其軍功特別突出的,他可以被封之爲“鐵帽子王”。這就意味着他的爵位是世襲的,可以傳襲給長子。

爲了避免爵位過多所產生的混亂,當對親王的爵位進行傳承時,清朝統治者要求在傳承的時候需要降一等級。比方說,父親是親王,兒子在繼承父親爵位時,則需要降一等級,變爲郡王,這就避免了爵位的泛濫。在清朝有六大親王,他們分別是努爾哈赤時期的禮親王代善,皇太極時期的睿親王多爾袞,順治時期的安親王嶽東,康熙時期的康親王傑書,雍正時期的遺怡親王胤祥,咸豐至光緒時期的恭親王奕。

由此可見,在清朝時期,親王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與此進行對比,郡王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則非常小,甚至根本沒有什麼話語權。正因爲如此,郡王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而親王則處於權力中心。隨之產生的,親王與郡王之間的俸祿,也有很大的差別。

揭祕: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差別有多大? 第2張

清朝時期,統治者發給官員的俸祿,主要爲兩種,分別爲俸銀以及祿米。自從順治元年開始,便規定了不同等級的宗氏爵位,他們的俸祿也有所差別。比方說,根據清乾隆《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所示,親王俸銀一萬兩,祿米五千斛;而親王的長子給六千兩俸銀,六千斛祿米;郡王每年的俸銀爲五千兩,而祿米爲五千斛。

顯而易見,親王的俸銀是郡王俸銀的2倍,就算是親王的兒子,他的俸祿還要比郡王高一些,這二者的地位有着鮮明的差距。那麼郡王怎樣才能成爲親王呢?清朝是從馬背上打下的江山,因此,如果郡王想要成爲親王,那他一定要立下功勳,這樣纔有資格。

而且,他必須要得到皇帝的賞識與喜愛,如果皇帝不欣賞你,即便你立下多大的功勞,那他也不會將其封之爲親王。畢竟,親王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皇帝並不會十分隨意的授封。只能說郡王變成親王的道路,長路漫漫。

綜合來說,在古代那種君權至上的時代,無論你是親王還是郡王,最重要的是得到帝王的信任和重用。當然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不管是俸祿還是地位。就拿晚清來說,出現了一個頗有影響力的王爺,恭親王奕訢,在朝廷擔任核心機構的重要官職,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郡王要嚮往上爬還是很難的,12位鐵帽子王,就只有兩位是郡王,可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