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蔡襄什麼本事?他爲什麼會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

蔡襄什麼本事?他爲什麼會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蔡襄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宋史》有云:“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所謂“臺諫”,“臺”即臺官,負責糾察百官,“諫”即“諫官”,負責規諫君主。縱觀整個宋朝,都非常重視臺諫制度,不僅百官受到臺諫監督,皇帝也要受到臺諫制約。尤其是在宋仁宗一朝,涌現了諸多因敢於犯言直諫而名震天下的千古名臣,比如我們熟知的范仲淹、歐陽修、包拯等,最初都是成名於御史、諫官任上。但是,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的卻另有其人,他就是電視劇《清平樂》中的那個大鬍子——蔡襄。

蔡襄,字君謨,福建仙遊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茶學家,尤以書法造詣登峯造極,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爲“宋四家”。真實歷史中的蔡襄,19歲時便以開封府鄉試第一的成績高中進士,從此踏上了他敢說敢做不怕死的仕途生涯。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呂夷簡落職饒州,餘靖、尹洙、歐陽修也因仗義執言紛紛被貶出京。而當時年僅25歲的蔡襄,還只是個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人微言輕,連站出來仗義執言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四賢一不肖》詩五首,稱頌范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爲“四賢”,唾罵誣陷范仲淹的諫官高若訥爲不肖之徒。

蔡襄什麼本事?他爲什麼會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

蔡襄其人,文采斐然,書法水平更是冠絕一朝,所以《四賢一不肖》詩成之後,在京城內外廣爲流傳,官民爭相傳抄,大有洛陽紙貴之勢。據宋人筆記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記載,當時甚至有契丹使者不遠萬里買回詩作刊本,帶回遼國張貼在幽州館裏品賞,後來張中庸出使遼朝,竟然看見蔡襄的五首長詩貼在舍館牆上。不難想象,蔡襄的《四賢一不肖》在當時的風靡程度。

對於這段歷史,電視劇《清平樂》中也有刻畫,蔡襄在鬧市中推銷自己的《四賢一不肖》詩,公然替范仲淹等鳴冤叫屈,宋仁宗親眼得見,倒也並不計較,只是一笑而過,心中暗暗讚歎蔡襄的耿直與才華。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與歐陽修、餘靖、王素一起被任命爲諫院諫官,有了合法身份,從此以後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言吐槽了。

《宋史·蔡襄傳》記載,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天寶寺發生火災,安奉佛牙舍利的靈塔被毀,朝野震動,皆以爲不詳。宋仁宗決定把佛牙塔請入內宮供養,以示誠心,從而減免災禍。蔡襄認爲在宮中重建佛牙塔勞民傷財,立即上書反對說:“陛下當修人事,奈何專信佛法?”直指遭此災禍,錯在皇上,不修人事、專信佛法是本末倒置,還提出質疑,如果舍利真有靈性,又怎麼會連自己住的靈塔都保護不了呢?總之一句話,在內宮建塔供奉佛牙舍利的事,沒必要,不可以!

蔡襄什麼本事?他爲什麼會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 第2張

如果直言進諫還可以說是言官本分,那麼抗旨不遵則無疑是蔡襄的獨家特色了。

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寵冠後宮的張貴妃病逝,宋仁宗悲痛欲絕,追封她爲溫成皇后,並以最高規格爲其治喪。《溫成皇后碑》碑文擬好後,宋仁宗下令讓蔡襄操刀書寫,畢竟他是當時國朝第一書法家嘛。但是,蔡襄本來就對宋仁宗高規格厚葬張貴妃不滿,屢次進諫阻撓不成,心中窩火,乾脆對宋仁宗讓他書寫墓碑的旨意置之不理,一口回絕道:“這並非我的職責所在,管不了!不寫!”嗯,就是這麼任性,愛咋咋地!

後來,蔡襄做了皇帝首席祕書知制誥,專門負責起草詔令。你以爲年紀大了,職位高了,蔡襄就會謹小慎微、收斂性格?錯錯錯,蔡襄無論年紀多大、職位多高,都還是那個敢說敢做不怕死的愣頭青。

蔡襄擔任知制誥期間,參知政事(副宰相)樑適因結交內侍被御史馬遵、呂景初、吳中復彈劾,與此同時,樑適的同黨也上書彈劾御史濫用職權、污衊宰執。最終,宋仁宗決定各打五十大板,樑適罷相,三位御史也悉數貶謫出京。但蔡襄卻認爲,馬遵、呂景初、吳中復彈劾樑適乃是本分,即便所奏之事不完全屬實,也不該受到責罰,於是再次抗旨,拒絕起草詔書。

之前拒絕給張貴妃寫碑文,尚且可以用超出職責範圍來搪塞,如今他的工作就是替皇帝起草詔書,竟然還因爲個人之見抗旨不遵,這讓宋仁宗很被動,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做了決定無法完成誥命。

蔡襄恃才傲物,脾氣執拗,又屢屢直言犯上、抗旨不遵,好在宋仁宗生氣歸生氣,氣消之後仍對他讚譽有加。宋仁宗在位期間,蔡襄仕途坦蕩,後來還當上了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掌管全國財政大權,可見宋仁宗對他的賞識和信任。但是,宋英宗繼位後,蔡襄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蔡襄什麼本事?他爲什麼會被譽爲“北宋第一諍臣”? 第3張

按照以往慣例,翰林學士、權三司使之後便應升爲參知政事(副宰相),直至官至宰相,位極人臣。但是,當宰相韓琦推薦歐陽修和蔡襄同爲參知政事時,宋英宗卻只任用了歐陽修。蔡襄自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京師已經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於是主動請求外調杭州,宋英宗當即應允。

以往凡是翰林學士求情外調,必須是請求數次後皇上方可批准,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宰相韓琦因此問宋英宗,爲什麼蔡襄只請一次便應允,如此是否不合禮數?宋英宗倒也實誠,回答道:“使襄不再乞,則如之何?”意思就是,如果蔡襄不再求情外調,那可怎麼辦呢?宋英宗對蔡襄早有耳聞,他是太怕這個老刺頭了。

宋英宗治平四年八月十六日(公元1067年9月27日),蔡襄在出知杭州不久後便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六歲。縱觀歷朝歷代的君主,也只有宋仁宗能容得下蔡襄,宋仁宗不在了,蔡襄的時代也就落幕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